东晋风流之褚太后(48)

作者:春衫袖冷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朝堂之上 关键字:主角:褚蒜子、司马岳、谢安、桓温 ┃ 配角:王导、王羲之、庾翼、司马衍 ┃东晋褚太后,群像 立意:通过褚太后,描画东晋时代,刻画桓温、谢安、王羲之、郗超等风流人物。这真的不是褚蒜子想要的生活啊......原先爱过的、人畜无害的桓温变成了最大BOSS,想逼宫当皇帝,爱她至深的皇帝老公司马岳撒手人寰,留给她不到两岁的孩子和一个破碎江山,幸好,她母家还有个从舅:风流无双的谢安。点击展开

强劲的西风鼓满了风帆,桓温的楼船破开层层浪花,逆流西上。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抚着胡须,心里着实得意。“哼,你们不北伐,我就迫你们北伐!”

身边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桓温回头一看,来人正是郗超。他比之两年前,已经长高了些,只比自己矮了半个头,脸上的青涩渐渐退去,脸庞却依旧白皙秀美。

桓温假意叹了口气,“唉,嘉宾,看来我这次是无功而返了!”

郗超却微笑道:“以超看,桓公的目的已经达成。”

“哦,这话怎么说?”

“两年前,朝廷虽下诏,拜殷渊源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总领北伐之事。但这两年,殷渊源除了令流民屯田,储备军粮外,并无其他举动。如今,被桓公这么一逼,朝廷只怕不得不北伐了。”

“哈哈哈哈!”桓温大笑,笑声把盘旋在白帆附近的沙鸥惊得飞了,他拍了拍郗超的肩膀,“知我者,嘉宾也!”

会稽内史的府衙内,有几株桂树,每逢八月,桂花绽满枝头,整个内史府便浸润在这桂花的清香中。

王羲之很喜爱这香味,深深吸上几口,心情便能平静下来,但最近建康传来的几个消息,却让他心神不宁,久久不能平静。

去年六月,殷浩终于率众北伐,派遣安西将军谢尚、新近归降的羌人姚襄攻击许昌。许昌守将张遇向秦国投降,秦主苻健派遣两万人前去救援,与晋军在诫桥交战,晋军大败。谢尚、姚襄逃回淮南,殷浩也退守寿春。

谢尚回到建康谢罪,被降号为建威将军。记得那几日,连谢安石那般沉静的人,都有些心绪不宁。

幸好,先前以交回西晋当年失去的传国玉玺为条件,才援助魏都邺城的都护戴施,暗中将玉玺交与参军何融,何融以南下迎接粮草为名,将玉玺偷偷带出邺城,派人将消息告知谢尚。谢尚急忙派将军胡彬率领三百精骑前往枋头迎接,最终将玉玺平安送回了建康。

因为迎接传国玉玺之功,谢尚被征召回朝,授职给事中,赏赐轺车、鼓吹,才挽回了颜面。

不料,近日朝中传来消息,殷浩又要再次北伐,王羲之觉得,他不能不说话了。他摊开鱼卵纸,一边研墨,一边细细凝思。

虽然与司马昱、殷浩一向交好,王羲之一开始便不同意北伐。朝廷仅占东南几州,又内外不和,以区区吴越之地,妄图攻取天下,北伐又怎么会成功呢?

他想到近日接到的公文,朝廷要求增运军粮千石,又要征集百姓服兵役,慢慢用手抚平信纸,将狼毫蘸满了浓墨,写道:“殷使君尊鉴……如今在外大军败绩,在内国家资财耗尽,如今,保有淮水之南恐怕都不行了,还不如还军退保长江,各都督归复旧镇,长江以北,只需羁縻而已。如今朝廷应该减免赋税,与民休息,才可以解民于倒悬!使君本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如果您还要再次北伐,只怕会重蹈前次覆辙!到时候宇宙虽广,您又于何处存身呢?!”

写完给殷浩的信,王羲之又写信劝谏司马昱。洁白的鱼卵纸上留下一行行的行书,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逸少的字愈发好了!真不知他是如何写出来的。”数日后,信到了殷浩手中,虽然王羲之的言辞颇为激烈,他却也不生气,反而细细欣赏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并不知道,如今北伐一事,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不仅仅是收复故土的大义所在,也并非是他殷浩想建立不世功业,而是不得不然。桓温盘踞荆州,实则控制荆、梁、益、司、广、宁、交、雍等八州,在一旁虎视眈眈。去年年底,桓温突然率军抵达武昌,虽然被司马昱责以大义,退兵了,但如果朝廷不北伐,桓温必然会以“北伐”为名,擅自出兵。如果他一旦成功,他的功业、人望会更上一层,到时候,只怕更会助长他的野心。

何况,此次北伐,自己已派人前去策反秦国重臣,梁安、雷弱儿,许诺他们如果能刺杀秦主苻健,事后朝廷会将关右之地赐给他们。北伐,未必没有成功的希望。

殷浩正在浮想联翩,忽听府吏来报,“使君,姚襄派人求见。”

殷浩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淡淡道:“有请。”

不一会儿,姚襄使者随着府吏走了进来,拱手道:“权翼拜见将军。”

殷浩知道权翼是天水略阳人,汉左辅都尉权忠的后人,如今在姚襄军中任参军之职。他的眉头不禁锁得更深了。不少人认为姚襄是“当世孙策”,对此殷浩却并不认同,如果一定要拿汉末英雄比拟当世的话,他倒觉得,姚襄更像是“当世刘备”。姚襄投降晋朝,并非他心怀晋室,而是他在其父姚弋仲死后,率军进军关中,被秦军打败后的不得已之举。谢尚、姚襄在诫桥大败后,谢尚回朝请罪,将后事委托给姚襄,他便一直在淮河两岸屯田,招募流民,训练将士,显然,其志绝不在小。权翼本是汉人,竟然也甘心为其所用!

殷浩看着堂下垂手而立,满脸谦恭的权翼,淡淡道:“我与姚平北将军同为陛下臣子,然而姚平北每每举动自专,这岂是朝廷所期望的?”

权翼道:“姚将军英姿绝世,拥兵数万却归附晋室,是因为朝廷有道,宰辅贤明。如今将军您轻信谗言,与姚将军产生隔阂,以翼的愚见,过错在您,不在姚将军。”

殷浩一口气差点喘不上来,便要发作。先前冉魏降将魏统死后,其弟魏憬接管了兄长部曲,而姚襄却趁机将魏憬杀死,兼并了魏憬的部众。这难道也是他自己心生疑窦吗?

但想到北伐大业,还要借重姚襄之力,殷浩深吸了一口气,压下了心头怒火,道:“姚平北豪迈不羁,随意生杀,又放纵小人抢夺我的马匹,这难道是为人臣子的本分吗?”

权翼拱手道:“姚将军觉得,您认为他威武自强,难以驾驭,以后肯定会讨伐他,所以,盗取马匹不过用来自卫而已。”

殷浩失笑道:“怎么会到那种地步?请权参军回去告知姚将军,北伐在即,朝廷还要借重姚将军,成功之后,朝廷定然重重封赏。”

“是。”权翼拱手告辞。

殷浩看着他的背影,暗暗冷笑,等到秦国内部生变,北伐成功后,再对付姚襄也不迟。

且说那日,王羲之连写两封书信,一封给殷浩,一封给会稽王司马昱,劝阻两人终止北伐。这日,正烦闷间,却收到谢安的帖子,约他泛海为戏。

王羲之也正想散心,便答应了,便和时任右军长史的大文豪孙绰一起,随谢安泛海。出海之时,风和日丽,海面也十分平静,没想到才一会儿的功夫,便风起云涌,浪头也越来越大。

“安石,这风浪如此之大,我们还是回去吧。”王羲之道。孙绰亦点头道:“安石,逸少所言极是。”

谢安的游兴正浓,并未答话,却高声吟道:“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阳景,微风翼轻航。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他吟哦的正是本年三月三日,山阴兰亭修禊时,所作的诗。他的语声是纯正的洛阳正音,语音独特,带着少许鼻音,似乎更加悦耳。吟罢,谢安又高声长啸起来。啸声高昂清丽,像一只小鸟似的,压过了海风的呼啸和海浪的咆哮,在海面上展翅飞翔。

船工们见谢安十分闲适愉悦的样子,相互使了个眼色,便继续驾船向深海驶去。

风越来越急,仿佛吹醒了海底的怪兽,蓝黑色的波浪咆哮着,上下掀舞着这艘游船,王羲之、孙绰、随行的僮仆,也随着船身的上下颠簸,一个个东倒西歪,不敢就坐,一面发出阵阵惊呼,一面在船上跑来跑去。

谢安这才扫了眼众人,徐徐道:“如此下去,吾等将无归矣。”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连忙称是,船终于掉了个头,朝岸边驶去。游船上诸人,个个一副松了口气,如蒙大赦的样子,唯有一人,闲适地坐在那里,这漫天咆哮的风浪,如他仿佛自家后园的花景,他清隽的面容上,眉目舒朗,目光深沉,可谓风神秀彻。

第四十七章

永和十年的正月尤其寒冷。

从昨夜起,建康城上空彤云密布,不一会儿,便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无数的雪花从苍穹深处飘落下来,一夜之间,晶莹剔透的雪便将全城妆点得银装素裹,宛如仙境。台城外十里长堤的无边柳树的枝杈上,也堆满了东一团西一簇的积雪,乍看上去,仿佛一片玉树琼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