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流之褚太后(44)

作者:春衫袖冷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朝堂之上 关键字:主角:褚蒜子、司马岳、谢安、桓温 ┃ 配角:王导、王羲之、庾翼、司马衍 ┃东晋褚太后,群像 立意:通过褚太后,描画东晋时代,刻画桓温、谢安、王羲之、郗超等风流人物。这真的不是褚蒜子想要的生活啊......原先爱过的、人畜无害的桓温变成了最大BOSS,想逼宫当皇帝,爱她至深的皇帝老公司马岳撒手人寰,留给她不到两岁的孩子和一个破碎江山,幸好,她母家还有个从舅:风流无双的谢安。点击展开

袁乔走了百步,忽听己方后阵响起了震天的鼓声。

“咚,咚,咚!”鼓声直冲云霄,响彻两军阵地,把天空高处的飞鸟,南河河底的游鱼,惊得四下乱飞乱蹿。袁乔不禁大喜,难道桓温先前传的是进攻的号令?

袁乔并不知道,此时桓温的亲卫目瞪口呆,指着鼓吏,手指颤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明明传的是鸣金的命令,怎么这鼓吏惊慌失措下,却敲响了战鼓!

袁乔大喜,他抽出腰间配剑,指向空中,喝道:“放箭!”

晋军弓|弩手早就准备就绪,此时听到命令,个个张弓搭箭,朝对岸射去。对面蜀军不甘示弱,也朝这边回射。一时之间,空中弓|弩乱飞,箭簇偶尔撞击在一起,在空中迸射出耀眼的火星。

晋军早有盾牌手手持盾牌,护着弓|弩手,只听“哚哚”声连响,片刻之后,盾牌上插满了利箭,仿佛刺猬一般。几番攒射,袁乔见蜀军阵型已乱,箭也不如先前那般密集,他跨上战马,挥舞着宝剑,喝道:“随我冲!”说着,便一马当先,朝笮桥冲去。

“冲啊!”

“杀啊!”

惊天动地的鼓声中,晋军跟在袁乔后,纷纷往笮桥冲去,弓|弩手在后方压阵。此番蜀军的箭矢远不如前次那般密集,眼见着,袁乔已经冲过了笮桥!

越来越多的晋军士卒冲过了笮桥,冲入了蜀军的阵营,霎时,两军短兵相接起来。在后督战的桓温大喜,也跟着冲过笮桥。

“噗!”“啊!”长矛刺入蜀军身体,再抽出来,带起一串血花,洒落在地。蜀军战力本就不如晋军精锐,如今看来,晋军简直就是一群不要命的疯子,听着身边连连的惨叫声,不由心生寒意,愈发守不住阵脚,节节败退。

一名蜀军士卒转身便跑,越来越多的蜀军转身四下逃窜,区区五千钱,又怎么比得上自己的性命珍贵?晋军趁势掩杀,直逼成都南门。

“快,快放箭!”城头观战的李势见势不妙,喝道。随着他的话音,几只箭疏疏落落,有气无力地射下,大部分城头守军早已奔下城头,脱去军服了。

忽然火光冲天而起,伴随着刺鼻的浓烟,李势被熏得连连咳嗽,肚子上的肥肉不住颤动。却是晋军已经冲到南门处,撒上早已备好的硫磺、油脂等引火之物,放起一把冲天大火。

“快,快灭火。”李势都快站不住了,抖抖索索地指着南门。

身边一同观战的中书监王嘏叹道:“士卒都快走光了,陛下,我们不如投降吧。” 散骑常侍常璩也点头称是。

“投降?”

“陛下不可。”说话的却是侍中冯孚,“昔年汉光武大将吴汉征蜀,将公孙氏诛杀殆尽。如今晋朝并未下诏赦免陛下,如果此时投降,只怕不能保全性命。”

李势不由打了个寒噤,道:“那,还等什么,快走!”他身边的侍卫一拥而上,架着他下了城楼,直奔东门而去。王嘏等紧随其后。

正在晋军在南门纵火之际,昝坚率部曲来到城南。他在犍为苦苦守候晋军,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后来接到消息,晋军已攻下彭模,逼向成都,急忙挥师返回,不料紧赶慢赶到了成都,却看到这一把熊熊大火。

昝坚正要喝令攻击晋军后阵,却见己方士卒见晋军勇不可挡,早已溃散。他长叹一声,也打马绕城往东去了。

昝坚走了数十里,追上了在前方逃窜的李势等人,沿途又有逃兵归拢,一行人一路逃到东北方离成都六百余里的葭萌关,才惊魂甫定,商量下一步的举动。

冯孚道:“葭萌关地势险要,上通汉中,下至成都,陛下如果下诏勤王,未必没有与晋军一战之力。”

李势听了,沉默不语。

散骑常侍常璩仔细查看他的脸色,道:“陛下,可是担忧投降晋朝后,身家性命不保?”

李势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叹了口气。

常璩道:“陛下勿忧。当年魏帝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司马炎并未杀他,反而封曹奂为陈留王,邑万户。永嘉之乱时,陈留王国随晋室衣冠南渡,晋成帝司马衍又封魏武帝玄孙曹励为陈留王,至今陈留王国犹存。如果晋室不绝曹氏祭祀,又怎会绝李氏祭祀呢?如果陛下仍不放心的话,可以先给桓温上一道降表,看他如何答复。”(见作说)

一席话说得李势频频点头,当下吩咐拟表,一篇文章作得花团锦簇,称自己“冒犯天威,惭愧悔恨,甘愿承受刀斧”,又恭维晋朝“天网恢弘,泽及四海”,并道自己已经令成汉的各州郡放下武器,表示投降的诚意。

散骑常侍王幼带着李势的降表来到成都,呈给桓温。桓温大悦,表示绝不会伤害李势及其家族的性命。王幼回报李势,李势十分欣喜,便准备去成都投降。

几日后,李势用车拉着棺木,一路来到成都。到了成都附近,又命人把自己绑缚起来,按约定的时间来到桓温大营。

桓温早在营前等候,营前摆下军阵,晋军士卒队列严整,持矛肃立。

李势缚着双手,来到桓温面前,作势便要下跪,桓温急忙扶住他的双臂,道:“李君不必如此!”说完,便亲自解开绳子,又将棺木当场焚烧。

李势这才心下大定,走到桓温近前,谄媚道:“桓将军晚上可有空?势有一事相托。”

桓温微笑道:“温自然有空。”既然李势投降,他也要做足怀柔姿态,让蜀人心甘情愿地投降归附。

李势问明桓温在成都的临时宅院,又与他约好时间。

这日戌时正,夜色已经降临,天空高挂一轮弯月。桓温的宅子前,出现了一辆牛车,牛车两侧,跟随着数十名晋军士卒。桓温早在宅子前等候,知道这是李势的车辆。

“李君?”桓温道,不料,车中却毫无声息。

桓温等了片刻,有些不耐烦,正要上前掀开车帘,忽然,从帘中伸出一只纤纤素手。手指纤细白皙,柔弱无骨,指甲用凤仙花汁染成淡淡的粉红色。手把帘子掀得更开,露出了一张倾国倾城、亦嗔亦喜的娇面。

“你是……”桓温看得有些呆了。

那丽人下了牛车,盈盈一礼,“妾乃是李势之妹。”她说的是洛阳正音,稍稍带着蜀地的调子。一边说,秋波一边在桓温脸上一转,“兄长吩咐妾,来服侍桓将军。”

桓温不禁哈哈大笑,上前握住了李氏的手。不料李势如此痴肥,他的妹妹却如此美貌。

原来,有人建议李势,桓温经此一役后,在晋朝必定权重,不如把自家妹子献给桓温,与他做个亲戚,以后归晋后,朝中也有人照应。李势一想也对,便对自己妹子软硬兼施,道:“不如此的话,谁知以后李氏满门性命能否保全?”又夸赞桓温一表人才,英雄了得。李氏无耐,只好答应了。

一个月后,桓温令益州刺史周抚镇守彭模,随后率军返回江陵。几艘乌篷船,顺江而下,押解着李势及其亲族十数人,直赴建康。成汉建国四十五年后,就此灭亡。

第四十三章

自从去年,何充病故后,褚太后命会稽王司马昱总理朝政以来,青溪之畔的会稽王府更是门庭若市。

书房内的一角,青铜博山炉中,冉冉升起袅袅清香,几名士人正手持麈尾,坐在茵席上。

只听殷浩徐徐问道:“庄子作《逍遥游》,那么究竟何谓逍遥呢?”

刘惔拂动手中麈尾,“在我看,能够适性就是逍遥。”

“不然,不然。”说话的却是王羲之,只听他洒然笑道:“夏桀这样的暴君和柳下跖这样的大盗以残害生灵为性。若说能适性就是逍遥,难道夏桀、柳下跖也是逍遥了?”

坐在诸位上的司马昱轻轻“噫”了一声,讶道:“逸少,许久不见,不料你如今也善于辩难了。”自从司马昱辅政以来,殷浩终于接受他的邀请,出山担任扬州刺史之职。他一向与王羲之关系亲密,便推举他出任护军将军一职。

王羲之在青年时期,长期担任琅琊王友职位,与当年还是少年的司马昱有着半师半友的渊源,此番受到殷浩的邀请,欣然受命,来到建康。

王羲之却摇摇手,“这话其实不是我说的,我只不过照搬支道林的原话罢了。”

刘惔抚了抚衣袖,暗想,“难怪,我先前还奇怪,逸少不喜清谈,怎会说出如此隽秀之语,原来是那和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