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流之褚太后(43)

作者:春衫袖冷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朝堂之上 关键字:主角:褚蒜子、司马岳、谢安、桓温 ┃ 配角:王导、王羲之、庾翼、司马衍 ┃东晋褚太后,群像 立意:通过褚太后,描画东晋时代,刻画桓温、谢安、王羲之、郗超等风流人物。这真的不是褚蒜子想要的生活啊......原先爱过的、人畜无害的桓温变成了最大BOSS,想逼宫当皇帝,爱她至深的皇帝老公司马岳撒手人寰,留给她不到两岁的孩子和一个破碎江山,幸好,她母家还有个从舅:风流无双的谢安。点击展开

“此计甚妙!”李福、李权频频点头。

“不然,不然。” 昝坚却捋着胡子,大摇其头,“如果我军渡江时,被晋军发觉,那又如何?荆州水师久经训练,善于水战,我军不是他们的对手。”

众人一听,都沉默了。昝坚的话也有道理。据报,这次晋军,不仅带有体型大的楼船,还带有善于在水战中突击的蒙冲斗舰数十艘。成汉不过是征集渔船渡江,哪有什么像样的水军?

昝坚得意扬扬地瞥了众将一眼,道:“以老夫看,荆州军虽然善于水战,但陆战,却未必是我军的对手。还是当日在殿上老夫对陛下说的,不如在晋军北上的要道上,以逸待劳,给他来个迎头痛击。”说完,他向李福拱了拱手,道:“李将军意下如何?”

李福并不擅长兵事,觉得副将说的有理,但昝坚说的也有理,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

昝坚见他犹豫,摆了摆手,道:“这样吧,我自带部曲,前去犍为,等候晋军。李将军率众将在此,策应老夫。”

李福一想也好,昝坚胜了最好,作为主帅,自己调度得当,自然有功劳;如果昝坚败了,自然是他仗着资格老,不听军令,自己也可以推卸责任,便道:“好吧,昝老将军万事小心。”

昝坚拱手笑道:“李将军放心,就等老夫的捷报吧。”说完,便回到自家营帐,准备次日率本部,从鸳鸯琦这个不起眼的小渡口,渡过岷江,直扑犍为。

正在昝坚部屯兵犍为,望眼欲穿,苦苦等待晋军自投罗网的时候,晋军却并未如他所料,而是避开犍为,兵锋直指成都西南约八十余里的彭模。

彭模守军万万未料到晋军如天兵一般地突然出现,稍作抵抗,便被攻下。晋军一入彭模,桓温便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的举动。

部将周楚手指舆图,正在侃侃而谈,“据斥候报,蜀军分兵,老将昝坚自带其部曲,去向不明。如今我军深入敌境,如果被蜀军切断后路,那就危险了。以末将之见,不如我军也一分为二,互成犄角之势,这样,即使一路有失,还有另一路,此可谓两全之计。”

参军孙盛也点头道:“周将军言之有理。”

桓温也觉有理,正想说些什么,忽听袁乔道:“万万不可!”

“哦,彦叔何出此言?”桓温转头看向袁乔。

袁乔道:“我军兵力不过万人,如今孤军深入敌境,胜,则可建立大功;败,则会全军覆没。当今形势,我军应该合势齐力,争取一战成功。如果兵分两路,则众心不一,万一一路失败,则大事去矣。”说到此处,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炯炯,直视桓温,“置之死地而后生。如今不如全军前进,扔掉釜、甑等炊具,每人带三天的军粮,显示不胜则死的决心,必定可以取胜。”

桓温本想稳妥行事,但看到袁乔坚定的目光,不知为何,他忽然被说服了,点头道:“好!”以一州的兵力,想灭一国,又无朝廷的支持,本来就非万全之计,如果在险境之中,还要求万全,只怕是万万不得全矣!

当下桓温从荆州军中挑选了八千精壮士卒,亲自统帅,直奔成都。剩下的二千老弱士卒则由孙盛、周楚统领,留守彭模,看守辎重。

且说桓温率步卒一路北上,走了十余里,前面出现一支三千多人的兵马,却是李福、李权听闻桓温攻下彭模,挥军来救,又听闻桓温带人北上,便兵分两路,李福自率部曲攻打彭模,另派李权拦截桓温。

桓温看着那三千多的蜀军,脸上泛起冷笑,在马上挥了挥手。此时,他才完完全全地领会了袁乔所说的不能分兵的真意。只有合兵一处,对上蜀军才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杀啊!”

“杀啊!”

晋军士气如虹,弓|弩手在前,当先便是一阵箭雨,不少蜀军士卒中箭倒地,剩下的躲在盾牌之后,只听“哚哚”声连响,却是长箭射在盾牌上发出的声音。片刻之后,箭雨停歇,蜀军正要组织反抗,却听晋军阵中响起雄壮的鼓声,晋军士卒已手持长矛,如猛虎下山般地朝自家阵中冲了过来。

蜀军奋力反抗,但一来人数本就比晋军少得多,二来本身也不如晋军精锐,在晋军的冲击下,节节败退,不少士卒转身就跑。李权在后阵督战,连斩了几个逃卒,依旧止不住败势。晋军挥军掩杀,大败蜀军。蜀军士卒慌不择路,逃回成都。

且说李福去攻打彭模,不料,城上箭如雨下,夹以滚木擂石,数次组织进攻,都无法接近城墙,只好退兵。

“什么?桓温已经靠近成都了?这可如何是好?昝坚呢?他在哪里?!”李势惊慌失措,两腮的肥肉微微颤动着。

李福叹道:“陛下,昝坚只怕还在犍为等着晋军呢。”

“这个老废物!赶快召他回来。”李势急道。

“只怕召他回来,也缓不济急了。”

“叔父,这可如何是好?”

李福拱手道:“陛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今请陛下颁下诏令,打退晋军后,每名士卒赏五千钱。”

“五千钱?”李势暗暗盘算,如果出动一万人的话,岂不是要出五千万钱?想到此处,他有些肉痛,但还是一咬牙,道:“朕,朕准了!”打败晋军后,便加赋税,再收上来便是。

却说晋军一路行到成都南郊。只见南河波光粼粼,绕成都而过,向东流去,一座桥悬于南河上空,宽约两丈,竟是以竹索编成。桓温听闻,蜀人善用竹子,想必这便是成都七桥中的笮桥了。传闻最初在战国时由秦人所建,几经毁坏,又几经修建。

南河北岸,长矛森然林立,矛尖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冷的光。却是蜀军严阵以待,看人数大约万人左右。一面大旗,迎风招展,上面绣有斗大的“李”字。军阵之后,便是成都高耸的城墙,墙上隐约有黄罗伞盖,伞盖之下,立着一个胖子,竟是李势亲自在城头督战。

桓温看罢,冷笑着一挥手,阵中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

“冲啊!”

“活捉李势!”

晋军士气高昂,踩着鼓点,手持长矛,冲向笮桥。

第四十二章

却听闻对面蜀军阵中传来霹雳般的弦响,然后漫天遍野的利箭,如飞蝗般地扑下,朝晋军射来。

“啊……”中箭的士卒惨叫连连,纷纷倒地。后面的士卒越过死尸、伤卒,手持盾牌,一边躲着箭雨,一边向前冲锋。

然而,或许是成汉国主李势亲自督战,又或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蜀军的箭仿佛用不完似的,一轮接着一轮,收割着晋军的性命。不一会儿,冲锋的士卒死伤殆尽,伤者在地上蠕动着,发出痛苦的呻|吟,满地的鲜血,淅淅沥沥地流入南河,河水也被染红了。

忽听不远处一声惨叫,却是参军龚护掉下马来,胸口正中插着一支长箭,箭翎犹在微微颤动。桓温的脸阴沉得仿佛要滴下水来,吩咐亲卫前去查看。亲卫领命而去,将手指放在龚护的鼻前,摇了摇头。

“桓公,此番蜀军阵势守得甚严,要不我们暂且退兵,再做打算?”有部将在一旁建议。

桓温刚想说什么,忽然胯|下坐骑发出“希律律”的一声长嘶,马退了两步,前蹄腾空扬起,几乎要把他掀下马来。桓温双腿紧紧夹着马腹,手勒缰绳,定睛一看,原来马前竟然落了四、五支长箭,箭杆插入土中几乎一半。

“桓公,不能再进攻了,快退兵吧!”部将在一旁催促道。

“好。”桓温一咬牙,先稍作退却,再做打算,也是一样,他吩咐身边亲卫,道:“传我的令,鸣金收兵。“

“喏。”亲卫得令而去,直奔后阵。

距桓温数百余步远、正在安排己方弓|弩手,再一次组织进攻的袁乔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暗暗着急,朝桓温急步而来,想要阻止。战国时期,秦国征伐韩国,赵王问廉颇,可不可救,廉颇说,不可救;但赵奢却道:“道远险狭,譬之两只老鼠在穴中相斗,将勇者胜。”此时,蜀军扼守笮桥,晋军必须乘着先前的连胜之威,奋起余勇,一鼓作气,冲过笮桥,攻下成都。如果此时退兵,晋军的这股锐气便泄了,又深入成汉腹地,如果蜀军坚壁清野,一旦晋军粮草耗尽,弄不好,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