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流之褚太后(36)

作者:春衫袖冷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朝堂之上 关键字:主角:褚蒜子、司马岳、谢安、桓温 ┃ 配角:王导、王羲之、庾翼、司马衍 ┃东晋褚太后,群像 立意:通过褚太后,描画东晋时代,刻画桓温、谢安、王羲之、郗超等风流人物。这真的不是褚蒜子想要的生活啊......原先爱过的、人畜无害的桓温变成了最大BOSS,想逼宫当皇帝,爱她至深的皇帝老公司马岳撒手人寰,留给她不到两岁的孩子和一个破碎江山,幸好,她母家还有个从舅:风流无双的谢安。点击展开

司马岳再也没有醒来。九月二十六日,他停止了呼吸。

虽然这日早在意料之中,但褚蒜子还是悲伤地昏厥过去。等她终于悠悠醒来的时候,却见母亲谢真石在榻前垂泪。

“阿母!”褚蒜子伏在母亲怀中,放声大哭,她哭得声嘶力竭,涕泪横流,想要把这些时日,隐忍的,压抑的,不忍让司马岳看到的悲伤和无助,全部宣泄出来。

“我可怜的女儿……”谢真石拍着她的背,眼泪也汹涌而出。她才刚刚二十岁,才步入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便守了寡,顶着个太后的虚名,守着还不到周岁的外孙。她以后如何在这寂寂深宫之中,挨过一个又一个的凄清长夜?唉,早知琅琊王如此短命,当年自己就不该同意这门婚事。

褚裒此时,却在褚府中,双目失神,喃喃自语,“非人臣之卦,非人臣之卦……”郭璞的面容又一次出现在眼前,他满脸惊讶,“此非人臣之卦,不知为何会显示这种祥兆呢?二十年以后,我的话才能应验。”

屈指算算,离郭璞卜卦之日,已经二十九年了。先前他以为,司马岳称帝,女儿封后,此卦便已应验,不料,此卦的真意在此!女儿以太后之尊,垂帘听政,而自己成为太后之父,所以才是“非人臣之卦”!一阵惧意涌上褚裒的心头,听闻何充认为自己是太后之父,应当总揽朝政,已经上书举荐他为参录尚书事,但褚氏毕竟根基浅薄,如果因为外戚的缘故,骤握中枢大权,只怕众人不服,又得罪庾氏,还不如出镇在外,掌握兵权,才更为稳妥。

第三十五章

虽然褚蒜子有着无尽的悲伤,但皇太子柩前即位,向来是传统,而朝廷不可一日无君。

当她穿着素服,不着脂粉,不戴任何首饰,睁着肿得像核桃大的双眼,抱着襁褓中的皇太子司马聃出现在太极殿之时,群臣不禁纷纷唏嘘垂泪。

常内侍宣读先帝遗诏,何充带头跪了下去,叩首道:“臣谨遵先帝遗诏。陛下万岁,万万岁!皇太后千岁,千千岁!”

众臣纷纷跪下,“陛下万岁,万万岁!皇太后千岁,千千岁!”

司马聃太小,不能独坐,褚蒜子抱着儿子,坐在太极殿的御座上,望着阶下叩首如仪的众臣。这是她第二次临御太极殿,上一次,是封后之时。虽然还不到两年,却恍如隔世。

群臣的祝祷又一次山呼海啸般地扑面而来,她却只觉得彻骨的寒意。

她,能替先帝,替儿子,守好这个江山吗?

会稽。

虽然已是十二月中,却并不太冷。往年这个时候,会稽郡早已迎来冬日的初雪,到处银装素裹,玉树琼枝,但此时此刻,小草竟然还未全部凋零,远远望去,一片黄色中竟泛着微微的绿意。

一大早,琅琊王氏的别墅,便迎来了三位客人。前面两人,宽袍大袖,手持麈尾,脚下穿着乌木屐,一幅名士打扮。第三人更是头戴白色纶巾,身披鹤氅,虽然他的相貌、风度比前两人均有所不如,但乍看上去,宛如神仙中人。

“啊,原来是刘郎君、两位谢郎君。快里面请。”僮仆一边笑着招呼,一边将门推得大开。三人都是王氏的熟客,僮仆自然认得。这三人便是刘惔、谢安,与谢安的四弟谢万。

三人踩着乌木屐,潇潇洒洒地走入别墅前庭,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径,走不多远,便见一群白鹅“嘎嘎嘎嘎”地叫着,摇摇摆摆地从前经过。三人只好停下脚步,给鹅群让路,不料,领头的大白鹅却停下脚步,斜睨了三人一眼,神态颇为傲慢。片刻之后,只闻一阵臭气随风飘来,却是白鹅在小径边上拉了泡屎。

刘惔、谢安不禁哑然失笑,谢万却嫌恶地皱起了眉头,举起手中麈尾,掩住了鼻子。

刘惔笑道:“逸少家里的鹅,真是活得悠哉游哉,有如王者。真真羡煞我辈!”

谢安亦笑道:“因为逸少兄酷爱白鹅,安听闻,会稽的白鹅价格已经涨了三倍有余。到处有人以重金求长得好的白鹅,来换逸少的书法。”

刘惔笑着摇了摇头,此时鹅群已经摇摇摆摆地走了过去,三人继续前行,过了前庭,转上长廊。一小儿正躺在廊上假寐,听到木屐的踩地声,睁开眼睛,目光依次在三人脸上掠过,见到身披鹤氅的谢万,更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徽之,你父亲呢?”刘惔问道。他认得这是王羲之的第五子,今年六岁。

王徽之也不起来行礼,只懒洋洋地伸手往后一指,“还能在哪里?在书房给道士写经呗。”

三人沿着长廊,往书房走去,谢万恨恨道:“这小儿,见了长辈也不起来,甚是无礼!”

谢安看了他一眼,微笑道,“万石,徽之不过是学名士风度罢了,不用挂怀。”

谢万“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但脸上仍有悻悻之色。沿着长廊,前面转出一方池塘,一股暗香迎面扑来,原来池塘边的几株梅树上,已有不少梅花绽放,色泽却不是纯白,却稍稍带着些墨色。

谢安轻摇麈尾,目光掠过墨色梅花,微微一笑。再走不远,便来到书房门前,房门虚掩,三人也不敲门,轻轻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王羲之正坐在书案前,手握毛笔,在纸上写着什么。刘惔、谢万对书法并无太多兴趣,自己找茵席坐了,谢安却绕到王羲之身后,凝神观看。

鱼卵纸上,王羲之正在用他最擅长的行书,书写《道德经》,正好写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蘸满浓墨的笔划过鱼卵纸,可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谢安不由也悬起右腕,一边体会王羲之的笔意,一边伸出食指,一笔一划地跟着在空中描摹。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王羲之落下最后一笔,把笔搁在笔架上,方抬头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谢安笑道:“真长去我那里,看他妹妹,说起你,便一起来了。”真长便是刘惔的字。他细细打量王羲之的字,赞道:“逸少兄,你的字,已入天人之境了!刚刚碰到徽之,他说你在为道士写经,却又是何故?”

王羲之苦笑道:“你们看到我家的那群鹅了吗?原是山阴玉皇观一个道士养的,我听闻它们姿态曼妙,鸣声清越,便慕名前往,想要高价收购。不想,那道士说什么也不卖,非要我手书的《道德经》一部,才把鹅给我,这不,只好写给他咯。”

谢安失笑道:“看来你爱鹅的癖好,众人都知道了。”

王羲之无奈地摇摇头,吩咐僮仆上茶果等物,又道:“上次的核桃糕甚好,做好了送上来。”僮仆点头离去,过了不多时,便送上了山核桃糕、酪干、李子蜜饯等点心。

刘惔、谢万听到谢安的夸赞,也上前观摩王羲之的手书,刘惔点头笑道:“逸少的书法果然又进益了,我听闻,庾稚恭以书法自负,先前还埋怨子侄辈临摹你的书法,不向他学,说他们不爱家鸡爱野鸡,如果他看到你这副字,只怕也没话说了。”

听到庾翼的名字,王羲之脸上不由露出怅然之色。他曾在庾亮幕府中任长史,达数年之久,与庾翼也常有手书往来。庾亮去世前,更推荐他为江州刺史,但几个月后,却被自己的族兄王允之顶了下去。他不由心灰意冷,接受了谢安的邀请,来到会稽隐居。如今一晃四年多,虽然在会稽悠游林下,寻道访友,出海观鱼,与众名士、名僧们清谈,甚是自在,但每每想到当年的雄心壮志,却总隐隐有不甘的感觉。

他往谢安看去,只见谢安正轻轻拂动麈尾,年轻隽秀的脸上一片波澜不惊的样子,暗想,“难道安石真的甘心终老林泉吗?却可惜他的大才了。”这些年来,谢安被朝廷先后征召为尚书郎、琅玡王友、吏部郎,却均被他拒绝。有司上书,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应该禁锢终身,不得出仕。得了个“禁锢终身”的处分,谢安却云淡风轻,愈发在会稽流连忘返,自得其乐。听闻他曾往临安山中,坐在石洞之中,面临深谷,悠然叹道:“这和隐士伯夷,已经相近了吧!”

忽然“江州”两字钻入王羲之的耳中,他心头一凛,凝神静听,只听刘惔道:“……朝局变幻莫测,先帝、庾季坚先后故去,庾氏只余庾稚恭一人,苦苦支撑,如今朝中,已不复他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