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风流之褚太后(18)

作者:春衫袖冷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情有独钟 朝堂之上 关键字:主角:褚蒜子、司马岳、谢安、桓温 ┃ 配角:王导、王羲之、庾翼、司马衍 ┃东晋褚太后,群像 立意:通过褚太后,描画东晋时代,刻画桓温、谢安、王羲之、郗超等风流人物。这真的不是褚蒜子想要的生活啊......原先爱过的、人畜无害的桓温变成了最大BOSS,想逼宫当皇帝,爱她至深的皇帝老公司马岳撒手人寰,留给她不到两岁的孩子和一个破碎江山,幸好,她母家还有个从舅:风流无双的谢安。点击展开

司马岳下了牛车,对迎上来的仆役吩咐了几句,过了片刻,便有几个侍女上前,将褚蒜子、玉砚主仆迎下牛车,簇拥着入了一间厢房。

早有两名侍女捧着托盘立在房内,托盘上放置着两套女子衣物。

当先的侍女见了褚蒜子主仆,躬身道:“女郎,这位姐姐,请尽快换下湿衣,交与奴婢,奴婢们将其烘干。这两套衣物,请女郎与姐姐暂且将就一下。”说完,便放下托盘,退出室外。

玉砚里外全部湿透,便都换了。褚蒜子脱下外衣,换上托盘中的衣物,她低头看了看,这杂裾是蜀锦裁制,还算合身,只是稍稍有些紧了,不禁暗想,“不知这衣服是司府哪位女眷的?”

不一会儿,传来轻轻的扣门声,先前那侍女恭谨道:“女郎,奴婢可以进来了吗?”

“进来吧。”

侍女推开门,见两人都换好了衣服,笑道:“女郎,殿下请女郎移步书房。”

“好。”褚蒜子答应一声,忽觉不对,眉头微皱,疑道:“殿下?什么殿下?”

侍女也惊讶起来了,道:“就是我家琅琊王殿下啊。”

“琅琊王殿下?是先前带我们入府的那位郎君吗?”

侍女笑道:“正是。女郎,请随我来。”说完,便转过身,在前领路。

褚蒜子抿了抿唇,在后跟随,一面暗暗寻思。这么说来,司郎君其实是当今皇弟,琅琊王司马岳,两人的年纪、形貌也都对得上。难怪,她怎么想,也想不出一个“司”姓世家,也难怪,卫夫人让其登堂入室,言行间还对他颇为尊重。

侍女沿着廊庑,已走到书室前,敲了敲门,道:“殿下,女郎到了。”

门“吱呀”一声开了,褚蒜子跨过门槛,书室内温暖如春,只见司郎君坐在几案前,几案上有两个青瓷茶盏,正氤氲地冒着热气。茶盏旁还有一个青瓷小罐,他手执瓷匙,正想往盏中加点什么。

听到声音,司马岳停下了手,把瓷匙放入青瓷小罐之中,站了起来。

褚蒜子看着他白皙俊秀的面容,还是有些犹疑,“司郎君,你是……琅琊王?”

司马岳点头道:“是的。”

褚蒜子道:“褚氏女见过琅琊王殿下。”说完,便要行礼,手臂却被走到她近前的司马岳托住了。只听司马岳叹道:“还是先请女郎恕过我先前的隐瞒之罪吧。”说完,他放开手,退了两步,对着褚蒜子揖了一揖。

褚蒜子侧身避过了,道:“这可不敢当。”

司马岳叹道:“我就是讨厌这些繁文缛节,所以开始未对女郎言明身份。女郎不会怪我吧?”他的目光温柔缱绻,人如玉树临风,褚蒜子咬着唇,摇了摇头。

司马岳笑道:“这我就放心了。女郎,随我来。”

司马岳引着褚蒜子,来到几案前,两人隔着几案,相对而坐。司马岳用瓷匙从小罐中舀了勺蜂蜜,放入茶盏中,将茶盏推向褚蒜子,道:“刚刚临了雨,受了寒,喝点姜茶吧。”

褚蒜子端起面前的茶盏,热热的茶盏暖着她微凉的手指,琥珀色粘稠的蜂蜜在姜茶里慢慢地氤氲开,最终与茶水融为一体。她轻轻地啜了一口,姜茶辛辣香甜,将身上的寒气驱散了不少,似乎连心里也随之暖了起来。

司马岳也在自己的茶盏中放了勺蜂蜜,端起来饮了一口。正在这时,侍女端着个食盒,来到几案前,盒中金灿灿黄橙橙的,正是寒具。

“这是让他们新炸的,尝尝,喜不喜欢?”司马岳柔声道。

褚蒜子拿起一枚寒具,触手温热,放入口中,油香在口中蔓延。

“好吃,不比我家的差。”褚蒜子微笑道。

她看看窗外,天色依旧很黑,只听闻大雨的哗哗声,和打在窗棂上,打在屋顶瓦片上的噼啪声。

但在这温暖的室内,喝着姜茶,吃着寒具,这滂沱大雨,仿佛也遥远了,远不如像刚才那般寒冷、那般摧人心魄。她几乎是懒懒地收回视线,目光懒懒地扫过几案,却定在了书案的一角,眉头微皱。

那里有几张手书,字迹是如此的熟悉,正是她自己在卫夫人课上曾写过的书贴。

察觉到她的目光,司马岳有些手忙脚乱,广袖拂了过去,想把书贴藏起来,却又住了手,然后,他的脸慢慢地红了。

“我的书贴……”怎么会在这里?

司马岳面红耳赤地打断了她的话,“是。我极爱女郎的字,所以向卫夫人讨要了,时时观摩。”

她的字,远比不上他的,好吗?看着司马岳红了一片的脸和脖颈,先前褚蒜子心中的不确定,忽然变得有些确定了。难道,她并非多心,司马岳真的喜欢她不成?

气氛正变得有些微妙,有些尴尬,一名侍女来报,“殿下,女郎的衣服已经烘干了。”

褚蒜子急忙站了起来,道:“殿下,我要走了。毕竟耽搁了不少时候,怕家母担心。”

“嗯,好的。”司马岳点点头。

褚蒜子向他行了一礼,随着侍女,回到先前的厢房,又换回原先的衣服。玉砚早在此等候,也换好了衣服。

两人来到中庭,上了牛车,司马岳目送着牛车离去,直到牛车完全消失在视线中。

第十七章

很快便过了年,到了咸康四年的春天。

淮水之南的建初寺,是江南的第一座佛寺,自从三国东吴时期初建以来,便香火日盛。虽说在苏峻之乱中,叛军将寺塔焚毁,但幸得庐江何氏,何充、何准兄弟以家财资助,寺塔得以重建。重建之后,每逢道场,寺里更是香火旺盛,人声鼎沸。

如今正逢春暖花开时节,不少建康附近的信徒,提前一天便进了城,在附近找个客栈住下,只为了不误今早的道场。世间本是苦海,只有凭借佛陀指引,才可平安渡过,下辈子投个好胎。

大雄宝殿内,香烟缭绕,诵经声不断,信徒们虔诚叩拜,而建初寺的门口,两名何氏仆役在牛车旁焦急地张望。

“道场还未完吗?王司徒找家主找得甚急,要不我到里面去找找他?”从何府找到建初寺的家仆阿竺道。

“嗨,别去。家主这个人你还不知道,对佛事最是虔诚。你现在去扰他,定要怪罪于你。天大的事,也只好先搁在一边。”

“哎,也只好这样了。” 阿竺叹了口气。

就在两人等得愈发心焦时,大雄宝殿的殿门开了,一名四十余岁,面目白皙,颌下五绺长髯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此人正是庐江何氏家主、官拜丹阳尹的何充。

“家主。”阿竺急忙招呼道。

“你怎么过来了?”

阿竺道:“王司徒打发人到了府里,要您尽快去乌衣巷一趟。”

“嗯。”何充点点头。建初寺在乌衣巷西南,两地相隔只有几里。只不过,不知王导有何事找他。

不一会儿,何氏牛车到了乌衣巷,停在了琅琊王氏的侧门处。

何充是琅琊王氏的常客,一入王府,无需通报,便被家仆引到书房。

一进门,何充便揖道:“姨父。”何充是王导正妻曹氏姐姐的儿子,私下里,一直这样称呼王导。

王导笑道:“次道来了,坐。”

仆役上了茶,退出书房。王导一拂手中麈尾,指了指书案上的一封信,道:“这封郗鉴的信,你看看。”

何充取过书信,展开一看,便出了一身冷汗。只见上面写着,“陛下自八九岁以至成年,入则长于宫人之手,外出则只有武官、小人们侍从,读书无从学习音句,顾问则未曾遇见君子。当年秦朝想使百姓愚昧,天下人尚且知道不可,更何况有人想使君主愚昧呢!陛下既然已经成年,王导不仅不恭敬地归还政权,却以太傅自居,还豢养许多无赖之士,郗公与下官都身负先帝托付,这样的大奸之人不清除,又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却是郗鉴誊录的庾亮写给他的原信。郗鉴又写道,他已经回绝了庾亮,要王导放心。

他匆匆看完,冷笑道:“不料庾亮野心不死,想起兵废了姨父,幸好郗司空识得大体。”

“识得大体?”王导微笑道:“次道,你详细说说。”

何充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如今朝中,姨父您、庾亮、郗司空鼎足而三,互相制衡。庾亮虽然居于上游武昌,但郗司空在京口屯有重兵,对庾亮也是威胁。因此庾亮如果想要有大动作,必然要取得郗司空的支持。如今北方石赵势大,如果我朝内,再有庾氏、王氏之争,甚至大起兵事,只会消弱我朝实力,给石虎以可乘之机。所以,以甥之愚见,郗司空之所以不同意,不仅仅是和王氏有婚姻关系,更是出于对大局的考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