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掌心娇(19)

作者:瑚图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甜文 关键字:主角:陈瑶姜,凌晏 瑶姜生母早逝,和弟弟在后宫里相依为命。为了在立储之争中保住弟弟性命,瑶姜走投无路,不得不设下美人计去抱东厂提督凌晏的大腿。凌晏那时一脸正经,语气淡淡地回绝她:“公主自重,臣是宦官。”点击展开

陆运倒当真说不上原因。他总不能说是江南盐政今年多生腐败,才导致朝贡大幅减少。

“臣以为公主所言有理,此事当从根源解决,不曾听说盐铁产量有所下降,销路也并未减少,想来只有是江南盐政内里出了问题,才会至此,老臣以为应当彻查。”

说话的是左丞相曹平恩,此人为官近五十载,自瑶姜祖父时便在朝中为官,一直清廉有加,也厌恶拉帮结派之事,之前连夺嫡也未曾参与。

“此事东厂会派人查明,一定给皇上、给诸位大臣和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凌晏在外头听了许久,择了合适时机才从外头进来,替瑶姜解了围。

既有东厂参与其中,众臣也不好再有异议。恢复三公之事,也算尘埃落定,瑶姜只需选定由谁担任就是。

日后若有了三公辅佐,皇上和瑶姜的压力都会小上很多,瑶姜难得松了口气,本还打算拉着凌晏庆祝,却得知凌晏打算亲自下江南查盐铁一事。

其实若有凌晏亲自坐镇,这事能查得快些,也能查得更彻底,但眼下时局还不稳,瑶姜并不想放凌晏离开京城。

晚饭时,瑶姜便有些兴致不高。

“你走了,京中只剩我和皇上,可怎么办?韩天启那些人万一发难,我若招架不住……”

瑶姜放下筷子,面对满桌珍馐,竟然一点食欲都无。

“你派个亲信去不行吗?”

凌晏知她仍对处理朝政有些胆怯,安慰道:“公主,东厂是行监察之权的地方,盐铁出了差错乃是大事,我亲自去才会显得朝廷重视,现在皇上初初登基,根基不稳,我是想,若能借此事以儆效尤,岂不一举两得。”

凌晏说得在理,道理瑶姜也都懂,但仍是很不舍,支吾了半天,又说起乌孙之事。

“那乌孙怎么办,万一你走了,他们犯我西北边境,却该如何?”

凌晏给瑶姜舀了汤,放在她面前。

“东厂在朝中人人畏惧,是因为东厂可以牵制百官,但东厂实则并无兵权,乌孙若想进犯,与东厂关系不大,与我在不在京中关系更不大。”凌晏知道这些瑶姜并非不懂,只是她在想一个将自己留下来的借口。

“乌孙这么多年都未敢与我们正面开战,最多只是试探。大齐主张少战,不可能主动开战,倘若乌孙进犯,刚好让我们有了名正言顺攻打乌孙的由头,他们不会这样做。”

瑶姜闷闷不乐,拿起勺子闷声喝着汤。

“西北边境驻军乃是清河大长公主的驸马所统领,公主若实在忧心,不妨等我走后,多去大长公主府走动走动。”

瑶姜点了点头,算是答应。她也知道她和皇上最终还是要自己成长,总不能一直依赖别人,凌晏所说句句在理,她纠结于不让他去江南,倒不如仔细想想朝中有谁可以担任三公之职。

三日后,凌晏便带着东厂和锦衣卫的精卫前往江南,他这番前去奉的是皇上之名,瑶姜为方便他行事,还给了他钦差大臣之衔,以皇上的玉扳指做信物。

瑶姜到宫门口送凌晏上马车之时,还有些不舍,亲自过去替他理了衣领。

凌晏瞧着小姑娘认真帮他整理的样子,心下触动,直接伸手扣住瑶姜的细腰,将人往怀里带。

瑶姜羞地不行,脸上刷地红了,推搡着凌晏,小声埋怨:“你做什么,这可是宫门口。”

“宫门口怎么了,我抱我明媒正娶的夫人,谁还敢有意见不成?再说,旁的人可都以为我们是两情相悦,那我更要做做样子给别人看才是。”

“就你嘴贫。”瑶姜不再挣扎,任由他抱着,又嘱咐了两句,“此番去虽是事急,但也不可太过劳累,不必日夜兼程赶路,你是江南人,我也不担心你水土不服,只还是注意些的好。”

“好好好,都听夫人的。”

凌晏忽地按住瑶姜后背,将人抱在怀里,贴在她耳边道:“其实三公之职可由官员兼任,左丞相曹平恩、兵部尚书郑椽、左都御史林正印,或可担重任。”

“你为何不早告诉我?”

“想让你自己多琢磨琢磨来的,但你毕竟从前对朝中之事不甚了解,为夫只好代劳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可能会有朋友限免那边推过来的小天使,所以这章的评论有可能会掉落红包~~

第14章 故人

凌晏走后,瑶姜觉得空落落的。

自打成愍皇后去世,她身边便只有青珣一个亲近之人,可青珣年幼,许多事他不懂,全赖瑶姜照顾。后来认识了凌晏,再到嫁给他,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瑶姜却觉得两人仿若相识多年。

也许是孤独太久了。

瑶姜这样安慰自己,可她从前分明自认是个不喜热闹,反而爱静的人。

至于凌晏说过的三个人,瑶姜也有仔细了解过,左丞相曹平恩自打他祖父时就在朝中为官,为人可靠。兵书尚书郑椽为人随和,却刚正不阿,做官多年依旧清廉。左都御史林正印才刚过而立之年,十六岁便中了举人,受父祖庇荫,官职升得很快,但也绝非德不配位。

最重要的是这三人都与韩天启、杨有道等人没有深交,也未参与朝中任何派系,确是可托重任之人。

恢复三公制度宜早不宜迟,待确定后,瑶姜立刻唤来司礼监拟旨。

仪顺元年五月,大齐恢复三公职位,以左丞相曹平恩兼太师,兵部尚书郑椽兼太傅、左都御史林正印兼太保一职,官居一品。三公掌替皇帝处理重要国事之权,职位至重。

颁下圣旨后,仪顺帝与拂熙长公主特意在乾清宫设宴,宴请三公。

按理,宴请大臣都当是在中和殿,但瑶姜以为如此太过于强调君臣身份,设在乾清宫,更能拉近君臣关系。

一番客套过后,瑶姜摒退宫人,殿里只余下她、皇上和三位大人。

瑶姜顾不得身份尊卑,起身后直直跪了下去。

“长公主,这使不得,使不得呀。”三位大人惶恐,岂有主子跪臣子的道理,只得也陪着跪下。

“几位大人都是大齐的肱股之臣,拂熙此番自然使得。”瑶姜并未起身,恭敬道,“拂熙与皇上在朝中并无倚仗,皇上年幼,拂熙也不懂政事,往后皇上与大齐,还要多拜托大人。”

“长公主言重了,臣等为大齐为皇上效力尽忠本是职责所在,皇上年纪尚小,多辅佐也是应当,长公主大可不必如此啊,这是折煞臣等了。”

“并非如此,朝中如今混乱,多有拉帮结派之事,能有大人这样的忠君之臣,是大齐之幸。”

“长公主自可放心,臣等必定尽心尽力,辅佐皇上。”

为人臣最怕的大概就是一片忠心却不被皇上认可,能得长公主赏识至此,三人亦觉荣幸,郑重其事地叩了头。

几人重新落座后,瑶姜偏过头,语气放得温柔,对青珣道:“皇上,如今你已是一国之君,一言一行都要慎重,往后有三位大人辅佐,一定要向大人多学、多问。”

其实今日宴请,除了庆祝之意外,瑶姜还有事要同三位大人商量。

乌孙蠢蠢欲动,她不得不防。

瑶姜将那日东厂寻回的箭镞放于桌上,将遇刺之事的详细情况都说与三位大人。当日事发后,为防造成恐慌,瑶姜曾命人封锁消息。

“直隶总督李牧已经被罢官,其子勾结乌孙细作,罪不可恕,但皇上初初登基,又念及其子并不知细作身份,便饶他一命,但乌孙贼心不死,我大齐西北边关恐不安宁,今日便想同三位大人商量,可有什么对策。”

乌孙只是在大齐西部部的一个小国,但乌孙人擅骑射,战斗力不容小觑,若同大齐开战,同样兵力下,大齐怕未必能讨得到好。

瑶姜是不主战的,无论大齐是赢是败,必定会有百姓受苦,到时西北民不聊生,便又是一桩难处理之事。

林正印思忱片刻,回禀道:“长公主,或许大齐可以考虑与乌孙联姻。”

联姻倒不失为是个好办法,两国若结了秦晋之好,许多矛盾或许就可以迎刃而解。但自古联姻的都是皇室公主,青珣才八岁,自然不可能迎娶乌孙王妃。瑶姜的几个妹妹也都还小,弘照帝乃是独子,瑶姜也不曾有叔伯姐妹,如此和亲人选就又是个难题。

尽管瑶姜嘱咐过凌晏不必日夜兼程,但凌晏心中只盼着早日回京,仍是少有休息,为了尽快到达,中途还换了水运,前后一共只用了不到二十日便到了扬州。

上一篇:红线系在卿心头 下一篇:贪欲之青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