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掌心娇(18)

作者:瑚图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甜文 关键字:主角:陈瑶姜,凌晏 瑶姜生母早逝,和弟弟在后宫里相依为命。为了在立储之争中保住弟弟性命,瑶姜走投无路,不得不设下美人计去抱东厂提督凌晏的大腿。凌晏那时一脸正经,语气淡淡地回绝她:“公主自重,臣是宦官。”点击展开

青珣尚年幼,并不知皇权至高无上,还欲下来扶瑶姜起来,并不想姐姐在他面前也如此。

但瑶姜出声阻止,对青珣道:“皇上,臣虽是您的姐姐,可也是您的臣民,向您行跪拜之礼本是应当,以后皇上也要记着,切不可任人唯亲,被亲情束缚。”

青珣点头,似懂非懂的样子。

忙过一日,瑶姜才同凌晏一并回了提督府。拂熙长公主府仍在修整,如今尚住不得人。

这几日,瑶姜劳心又劳力,青珣顺利登基,她才终于得以放松些,回了提督府,才进屋便在桌边坐下,吉服也顾不得脱,以手撑头,闭目休息。

“公主,这吉服厚重,穿着累人,您先睁睁眼,我伺候您将吉服脱了。”凌晏语气轻缓,几分温柔几分缱绻。

瑶姜缓缓睁开眼,坐直身子,又张开双臂,由着凌晏替她将外衣褪下。

这会儿也没了头冠,瑶姜扭了扭脖子,打算松松筋骨,忽想起那日洞房,凌晏说的话,幽幽道:“劳烦凌大人给本宫捏捏肩?不是说惠太妃觉得你的手法和力度极好?不知道本宫有没有这个福气享受一下。”

“给夫人捏肩,那是为夫的荣幸啊。”凌晏把衣裳交给寒露,便折回来替瑶姜捏着肩膀。

“这几日,公主辛苦了。”

瑶姜叹口气,累是真的,可能看着青珣顺利登基,她还是十分欣慰的。也许是今晚氛围正好,又或许是她早已对凌晏敞开心扉,这会儿好似有一肚子的话想向他倾诉。

“珣儿竟会是新皇帝,我是今日才觉出真切。我也不知道他做皇帝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诏书上写着传位于他,也只能如此了,往后是幸还是不幸,都看造化了。”

“我觉得治国多在人为,与造化倒没多大相干,最多就是天灾罢了,皇上虽年幼,却有颗仁心,又聪慧好学,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的。”

凌晏说的是真心话,不然他也不会在最后关头,选择了青珣。

瑶姜按住凌晏搭在她肩上的手,回身看去,她坐他站,瑶姜要仰着头才能同他对视,虽说两人的婚事并不是两情相悦,可大齐朝的公主大多都是嫁于指婚,还不都是一样,至少眼下瑶姜是真的把凌晏当做夫君看待。

“凌晏,皇上年幼,定稳不住超纲,他自己也尚不知如何理政,你也说过,而今乌孙虎视眈眈,情势不容乐观,现下急需有人能辅佐他,帮着皇上临朝听事、决议朝政,对此,你心中可有人选?”

凌晏替瑶姜理了理鬓角的发,拉着她的手,自己也在一旁坐下,思索再三,才郑重道:“或许,公主有没有想过垂帘听政?”

其实他话里有试探之意,但也并没有完全的遮遮掩掩。

瑶姜没想到凌晏竟会如此问,微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她对权力从无兴趣,更不要说垂帘听政。

“我不想,我不懂前朝之事,恐难以胜任,再者大齐从未有过女子摄政,我如何能够垂帘听政,如此岂不叫那些大臣有了参奏皇上的借口。”

“可大齐也从未明令禁止过公主不可走进前朝,可以有摄政王,为何就不能有摄政公主?”

凌晏弯下腰,离瑶姜近了些,语气和缓而温柔,“你不要怕,我会帮你。你要记得,只有你才不会对皇上有二心,你是皇上的亲姐姐,凡事必定是为皇上考虑多些,比之其他任何人都要可靠。而且有你替皇上理政,即便是看在我的面子上,那些大臣多少也会忌惮些,不会为难你和皇上的,你也可以借此机会,为皇上物色几位辅臣。”

“你容我再想想。”瑶姜是真的累了,她今日也不想再废心力在朝中之事上,此时她只想赶紧沐浴更衣,睡个好觉。

出门沐浴前,瑶姜忽然顿住脚步,回身问凌晏:“凌晏,你今晚和我一起睡吗?”

第13章 夜话

夜里熄了烛火,只余点点月光从窗口洒进来,瑶姜身心都觉劳累,她也还只有十六岁,并不比皇上多懂多少政事,却没办法不得不担起这重任。

瑶姜自个儿委屈了半晌,越发觉得难以纾解,翻个身,往一旁的凌晏怀里钻。

凌晏也没睡着,将人搂住,轻声问她怎么了。

瑶姜摇着头,在他怀里蹭来蹭去。

“凌晏,其实我要谢谢你,帮了我和皇上很多,你也和我原本想的完全不一样。”

“哦?那公主原本觉得我是什么样?”

“原本以为你是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啊。”瑶姜话里似有遗憾,“我那时逼你娶我,可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的。早知道就不算计你,直接请你帮忙了。”

凌晏笑了,也稍稍侧过身,脸颊贴着瑶姜额头。

“这才成亲多久,就后悔嫁给我了?但我也不想耽误公主,公主若当真后悔了,可以奏请皇上和离,我没有异议。”

瑶姜轻拍了下他胸口,娇嗔道:“你说什么呢,咱们成亲那是父皇下的旨,他才走我就去请离,那我成什么了?再说嫁给凌大人也是有好处的嘛,至少你不会惹下风流债呢,你看府里那两位美人姐姐,你不就是只能看不能吃。”

瑶姜说话直了些,但凌晏非但没恼,还替她将被子往上拽了拽。如今夜里头偶尔来一阵冷风,还是怪凉的。

“公主现如今是还年轻,往后年岁大了,知事了,就该嫌弃我是宦官之身了。”

“我现在就知事的,我去岁及笄时,宫里嬷嬷就教过的,那有什么要紧,我又不在乎,总比找个对自己不好的虚伪夫君来的好!”

凌晏哭笑不得,想教她一个姑娘家往后不许再说这样的话,但又觉得她能想的通透也不是坏事。

瑶姜说着激动起来,又讲起她二姐朝阳公主与驸马婚后不和的事情来。

“对了,凌晏,你是哪里人啊?”

“金陵人。”

“哦,那就难怪了,都说江南水乡出美人,如今见了凌大人,才知所言非虚呢。”

两人又闲话几句,才终于睡下。

翌日是青珣第一次临朝,瑶姜很是担忧,怕他年纪小,压不住满朝文武,又怕有人故意为难他,等在养心殿里坐立难安。

好在一切还算顺利,不到半个时辰,青珣便下朝回来,至少凌晏对她说,朝上并未发生什么。

可眼下乌孙一事仍然亟待解决,想做摄政公主也少不得要与朝臣经历一番论战,重重压力之下容不得瑶姜有半点松懈。

瑶姜替青珣拟了旨意,将弘照帝其余皇子全部封王,年满十二的出宫建府,年幼的仍留住在宫里。至于李鹤,瑶姜也让凌晏将人放了。

凌晏所说的摄政一事,瑶姜再三思虑,仍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并不能胜任,可皇上又急需人辅佐,她便想起大齐初年的三公制度来,旧时大齐曾设太师、太傅、太保三职,协助皇上处理国事,但后来此制被废。

此举毫无意外遭到了韩天启同杨有道等人的反对,但瑶姜早想好说辞。

养心殿里,瑶姜坐在皇上身侧,众臣皆站于殿中。韩天启仍在说着反对之词,直到他说完,瑶姜才平静开口。

“韩大人所说自是有道理,但本宫此举也只是为了能有更多人辅佐皇上,如此于大齐江山和黎民百姓都是幸事,几位大人极力反对,是觉得我大齐朝廷付不起三个官职的俸禄,还是怕日后会被三公占去风头?”

“老臣对大齐何尝不是一片赤诚之心?”

“赤诚?当初韩大人假传圣意,企图干涉储君人选时可能想过赤诚?”

韩天启哑口无言。

“本宫和皇上是念在韩大人多年效忠大齐,才对此事既往不咎,盼着大人能多为大齐尽心,将功补过,不然假传圣旨,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瑶姜并非不想除去韩天启,但他是丞相之位,在朝中多年经营,关系盘根错节,只怕会动一发而牵全身,此事也只有从长计议。

“禀长公主,今年的朝贡确实不容乐观啊,江南盐贡和铁贡,今年都是大缩水啊。”户部尚书路运言道。

此人是韩天启门生,当年许杭轩的祖父锒铛入狱后,就是他继任户部侍郎,到如今,已坐上尚书之位。

“大齐根基深固,岂有因一年岁贡减少就断我大齐将来之势的道理?再者,路尚书只说盐贡、铁贡减少,却为何不说原因?治理国家当有大局观,朝贡问题当从根本解决,又非是不设三公,朝贡便会自己好起来。路大人以为,本宫说的是也不是?”

上一篇:红线系在卿心头 下一篇:贪欲之青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