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掌心娇(20)

作者:瑚图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甜文 关键字:主角:陈瑶姜,凌晏 瑶姜生母早逝,和弟弟在后宫里相依为命。为了在立储之争中保住弟弟性命,瑶姜走投无路,不得不设下美人计去抱东厂提督凌晏的大腿。凌晏那时一脸正经,语气淡淡地回绝她:“公主自重,臣是宦官。”点击展开

大齐的盐政一直收归中央,几任盐商虽不为官,但也均由朝廷选定,如无意外,盐商是可世代相传的。为监督江南盐政,大齐特设都转运盐使司,掌管江南盐政。

运盐使司的张大人早早就到码头候着,车马都已备好,驿站也收拾妥当,只等着东厂人一到就领着过去。

凌晏自然知道江南必定一早就得了消息,并不会留下多少证据给他查,但该做的还是要做,该查的也要查,不然只会让运盐使司仗着离京城遥远继续为所欲为。

故而才一到驿站,凌晏片刻不得歇,立刻去了运盐使司。张大人同几位盐商也不畏惧,乖乖将涉及盐政的官账和各家私账交了上去。

看着他们一个个并无所为的样子,凌晏就知道他收上来的账本,根本做不得真。

于是心生一计。

现如今几位盐商必定是同张大人站在一边,共同抵御朝廷,毕竟盐政也算国之命脉,其中油水必定不少,他们势必要互相包庇,但若能让他们内部瓦解,互相揭短,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便可浮出水面。

凌晏将账本带回去,无论能不能查出猫腻,他都得做做样子派人细查。

第二天,他便开始一一宣见几位盐商,再暗中放出消息说长公主同皇上有意从中选出一家接管全部盐政产销。无风不起浪,那几位盐商平时就是明争暗斗,如今必定害怕此事为真,自己若不能最终当选,会丢了盐商这块肥差。

果不其然,很快这些盐商便开始私下同凌晏走动。

张大人受贿和私吞朝贡一事也很快被揭露。只此人倒还有几分谨慎,贪污银两竟被他藏了起来,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遍寻张府,也未发现。

东厂未能人赃俱获,张大人有些嚣张起来,还故意到驿站拜访。言说他府中养有一位瘦马,颇有姿色,又擅琵琶,欲将其孝敬给凌晏,并再三保证不会将事情传出去,不会让京中的长公主知道。

凌晏却并不领情,婉言相拒。

但张大人似是挑衅,晚上竟直接将人带到驿站。

那时凌晏正看着几位盐商呈上来的账本,知道来人是张大人,头都未抬,但他却闻得一阵胭脂味,蹙着眉抬头,才知张大人好生胆大,未经他准许就直接将人带了过来。

凌晏正想开口让两人出去,那姑娘忽地抬起头来,对着凌晏行了礼。

兰嫣?

起先凌晏还不大敢认,但旧日种种在心头翻涌,眼前女子的眉眼都与记忆里渐渐重叠。

凌晏已经许久不曾想起过入宫前的事,可眼前故人,还是让他牵起了几分怀念。

经年未见,两人的身份已是大为不同。一个沦落风尘,一个大权在握,可惜却已成宦官之身。两人四目相对,皆是意外,却也都无言,过去种种未敢提及半分。

凌晏从意外中回神,看向张大人,那人以为凌晏对张兰嫣有意,此时颇为自得。凌晏知道他心中所想,冷哼一声。

“大人,您看,这就是下官府上的兰嫣姑娘,让她给您弹一曲儿?”张大人见凌晏那副神情,很是得意,觉得东厂提督也不过如此,就算是宦官,还不是如寻常男人一样贪恋美色。也一边觉得自己甚是明智,没有听凌晏拒绝就放弃。

“好,让她留下,张大人你可以回去了。”

张大人笑得谄媚,临走前还压低声音凑近张兰嫣嘱咐了几句。

“大人对你有意思,你可千万给我伺候好了,反正他就是个太监,你吃不了多大亏,我这乌纱帽保不保得住,可全看你啦。”

待人走后,房间里只剩下凌晏同张兰嫣。

凌晏落了笔,他这会儿已经冷静如常,可显然张兰嫣还未彻底缓过神来。

她眼角含泪,嘴唇颤抖,许久才听得她开口道:“原来你还活着,原来你是进宫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没有旧情!没有旧情!没有旧情!重要的事说三遍。具体的后面会交代的

换了新文案!还有新的预收《宫廷选秀101》,大家赏赏脸嘛!

第15章 太妃

瑶姜被和亲人选一事闹得焦头烂额。

又要选个身份尊贵的,年龄样貌也要说得过去,最重要的是还要让乌孙满意。再者远嫁和亲终究并非什么好事,即便朝廷必定会给和亲女子加封公主,给其母家加官进爵,可毕竟往后再难回京同家人想见,瑶姜有些于心不忍。

她盼着能找出个别的法子,既不需要开战,也不需要耽误良家女子,便能同乌孙交好。

之前凌晏提及的清河大长公主,瑶姜很早前也曾想到过。

瑶姜的姑丈、清河大长公主的驸马、长平将军耿树鎏驻守西北已有十余年,大长公主同驸马虽然聚少离多,但一直感情甚笃,书信往来很是频繁,其中想必会提及很多乌孙与西北边境的风土人情之事,大长公主对和亲一事应当会有些见解。

只是瑶姜最初并不想前去叨扰,这其中有一段缘故。

清河大长公主乃是敬文太后所生的嫡出公主,而弘照帝生母敬贤太后只是宫女出身,弘照帝初初登基因为年幼,大权都握在敬文太后手上,母子二人受其欺压多年,因而弘照帝与清河大长公主兄妹感情不佳,虽同在京城却许多年没有联络。

当初敬文太后尚在时,驸马长平将军也是在京畿驻守,弘照帝亲政后,为铲平敬文太后在朝中势力,才将长平将军调任西北,大长公主也因此与驸马分离。

瑶姜思前想后,还是硬着头皮拜访了大长公主府。

无论如何,大长公主都是她的亲姑姑,瑶姜想她是诚心前来,又是为大齐国事,大长公主应当不会为难于她。

大长公主府在京郊,宅邸很气派,却并未见多少服侍之人,瑶姜被人引着往内院去,一路上她也心有忐忑,怕大长公主仍然心存芥蒂,不肯帮她。

直至到了跟前儿行过礼,被大长公主牵着坐下,瑶姜悬着的人才落了地。

姑侄俩统共只见过三四次面,还都是瑶姜小时候,这会儿见了竟也丝毫不觉生分,大长公主还命人送了碗她自己做的雪梨汤给瑶姜。

“倒竟难得,你还来府上瞧我,我只以为这辈子都用你们不会再有走动了。”大长公主如同闲话家常,面上却带着笑。

“是拂熙疏忽了,未能早点来拜见姑姑。”瑶姜尝了口雪梨汤,那滋味倒真不错,不甜不腻很是清爽。

“这也不能怪你们小辈,是你父皇同我之间有隔阂,自然连带着你们也都跟着一块儿疏远了。其实我同你父皇年幼时感情很好,你祖父子嗣少,拢共就我和你父皇兄妹两个。是后来因为我母后,才闹生分了。”

大长公主忆起旧事,颇为感慨,许久才将思绪拉回来。

“今儿你来,应该是有什么事吧。”

瑶姜放下手中的青瓷碗,斟酌再三才开口:“拂熙今日的确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有些事想向姑姑请教。”

“是想问同乌孙联姻的事吧?”

瑶姜点了点头。

大长公主只是笑,一边又给瑶姜舀了些雪梨汤。

“其实和亲是可取的。乌孙人好争好斗,骨子里就不是安分的,但他们国家小,物产不丰,很多东西都紧缺得很,之所以屡屡欲进犯大齐,也是眼馋我大齐地大物博。倘或两国能结姻亲,这些就都可迎刃而解,大齐向姻亲国提供物产,合情合理。”

“既如此,拂熙以为是否只要我们愿意向乌孙提供他们想要的,便可免去和亲之举?毕竟,远嫁乌孙便再难回京了,拂熙不愿有人受这般苦。”

瑶姜想心中所想都说与清河大长公主。

“你还小,朝野中尚且勾心斗角,何况是国与国之间?治理朝政最忌这些妇人之仁。再者,于有些女子而言,能去和亲未必是坏事,嫁过去便是王妃,再差也是世子妃,父兄也少不得要加官晋爵。”

瑶姜其实也知道和亲是眼下最好的办法,只是狠不下心。

“我能理解,在你这个年岁总不愿将所想所做搞得太残忍,可是你可想过,治国总要有牺牲,战死沙场的将士,无辜受牵连的百姓。我只问你一句,倘若你如今未嫁人,为了大齐,为了皇上,你可愿意去乌孙和亲?”

瑶姜没答,但毫无疑问,她定是愿意的。

可她是大齐的长公主,皇上的亲姐姐,生来便有这样的责任,放到旁的人家,就是另一番想法了。

上一篇:红线系在卿心头 下一篇:贪欲之青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