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翥(91)

作者:流花烟雨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主角:德琳,元成 ┃ 配角:容琳,瑶筝,谭玉君,徐若媛,木槿、骆清远 ┃ 其它:皇帝,皇后,宁王,安王 太子的心有多高 凤翥(zhù),意为凤凰高飞。尚书小姐杜德琳从未想过要入宫,就像她从未想过要与王爷、太子为敌!只是当初既得罪了人,多年后当某个星眸朗目的人说“你若是进了宫”时,她又能、又该、又会如何呢?点击展开

木槿也附和着不满——《鹿鸣》是饮宴聚会时的必备曲目,人人耳熟能详,元俭选了此曲,自然令她们不平。元俭听若未闻,直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弹完才按弦稍停,“下一曲?”他偏头逡巡三女,口中问着,实则像是认准了她们不会有异议,问完便已起手,这一回一改前声,曲调顿挫热烈又不失庄重厚朴,似是宗庙乐歌,元沁锁眉,木槿苦思,最后不约而同都望德琳。

德琳乍听时还未觉如何,只是不愿逞强,未急着说破,及至滴漏将尽时,脑中忽有灵光一闪,悟出了元俭的用意,顿时失笑,对元沁和木槿道,“这一曲是公主和郡主未卜先知了。”望元俭,元俭狭长的凤目中皆是笑意,默认了她所想无差。

元沁和木槿一看他二人的神情,如何能依?追着问缘故,德琳笑道,“这一曲的名字叫《噫嘻》。”元沁和木槿互看了看,同时反应过来,连声嗔着元俭取笑她们——噫嘻不过是个感叹词,“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则是春耕之时,天子率百官亲临田间祈求丰年的籍田礼乐:她们只是对他的《鹿鸣》“噫咦”了几声而已,他就来这么一曲应景儿?

元沁和木槿连声讨伐元俭,德琳含笑旁观,觉着对这位沉疴乍起的王爷要刮目相看了:她从前对他的所知局限于两样,一是他的志趣风雅,据说许多声名远播的文人墨客都是他的座上宾,另一样就是他对病故的宁王妃用情至深,至于他本人是什么样的,她还真说不大好——几次谋面的时候,她的心神都在别处,只模糊记得他言语不多,淡泊沉静,而此时相对,他先以《鹿鸣》对她致欢迎之意,又以《噫嘻》调侃沁、槿二位,虽未着一言,却尽显谦谦、谐趣,令人如沐春风了。

德琳闻弦歌而知雅意,对元俭的生疏之感消于无形。这时候沁、槿的声讨也已奏效:元沁说王兄你当人人都有一个礼部尚书的爹、对什么噫嘻呜呼的都能有所耳闻?木槿也道王兄你要不是想令我和公主出丑,那还是挑些我们知道的吧。元俭笑听着她们的抱怨,幽幽叹了一声,“我本想阳春白雪,你们偏逼我下里巴人。”不等沁、槿辩驳,他又拨动了琴弦。

这一回是木槿先有所悟,却不敢确认,犹疑不定地望德琳。德琳若无其事转目,视线停在一旁掌滴漏的青衣侍女衣领处,木槿得此暗示,举手笑叫,“我知道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她一着急,反忘了题目,情急之下直接说词了。

元俭又是奏完才停手,淡淡道,“《子衿》。要是不向人求证自个儿能说出来就更好了。”

他虽未抬头,却是什么都知道,木槿赧然,元沁可是理直气壮,“俭王兄,都说了杜教习是我们的援兵,可你并未说不许她给我们提醒儿,那我们谁猜、谁说又有什么要紧?”

元俭被她堵得无话,只无奈地轻摇了摇头,德琳笑意更深——若她未错解的话,元俭意在劝告木槿要放开胆子,敢于说自个儿所想,木槿应也明白这一层,谁知这当中最一无所知的元沁却最有道理可讲!

不过元沁这么一说,私盐成了官盐,元俭再往下的时候,德琳就更不急着开口,凡是她觉着沁、槿大约能知道的,都或用眼色、或用手势对她们加以点拨,她二位每每心领神会,屡屡中的——这倒不全是德琳之功:滴漏三十下约相当于后世之人的十秒,如此短的时间本就不够曲调完全展现,元俭又是随意挑出一句起奏,此外沁、槿都未脱少年心性,越是困难越想要逞自个儿的能耐,侍女的响板一敲,她们便恨不能竖着耳朵把每一个音都听在心里,岂不知如此一急躁心神早先乱了,哪还能静下来辨音?这几样不利凑在一处,自然就是屡战屡败了。德琳到后她二人直觉有了主心骨,元俭又受“下里巴人”所限,只能选一些浅显的、传唱甚广的曲子,听着先就耳熟,再加上有德琳的提示从旁佐证,从《衡门》到《采薇》到《碣石调》、《长门怨》、《塞上曲》便都难不到她们了。

沁、槿尝到胜果,愈加的兴致高涨,亦就愈加的依赖德琳,到最后都说不好整个精神是集中在辨元俭的琴语还是在破德琳的哑谜上,只是她二位不自知,得意而至于忘形,竟叫嚣太简单了,再难些、难些,王兄你莫不是江郎才尽了吗?

元俭此时连奏了十余曲,气血运行开了,多少失于虚白的面上焕发出容光,更衬得眉似墨染,面如冠玉,神情倒是平和如初,微微挑眉望了望德琳,有一丝同情之意——曲子是现成的,难也好、易也好只在于他如何取舍,三十声滴漏里她却又要辨音又要向人解惑,尤其这解惑还不是明解,那当中体现的奇思捷才实在令他叹赏,只是要真挑一些沁、槿不熟的曲子,她要如何行为才能叫她们明白呢?

元俭心有所思,手有所动,待他醒觉,琴弦上已然成调,心中哑然,只能一奏到底。德琳眸色先还清明,欲要如前指点沁、槿时却渐露苦恼,微微蹙了眉,木槿倒是疑惑着开口,“这个……有些熟……是了,是旧时听我父王弹过,题目么……”她勉力回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德琳启声,目注元沁。

“《黍离》!”元沁脱口而出——是木槿有一次不知想什么想得入神,被她嘲笑得急了,德琳看不过,教木槿用这几句话对付她,顺带讲了出处和意思,故她虽未听过曲调,却听内容而知名目,“这就是《黍离》?也太‘呕哑嘲哳难为听’了吧!”

“公主,您只是未听惯而已,”德琳微笑,“数千数百年前的丝弦,无论从材质还是做工上只怕都不如今世的精致,如何能把人想要的曲折起伏全都传达出来?故听着不如今曲悦耳就是了。可古曲的优劣不能以今人觉着好听不好听来评判,要知道一时有一时的风气,您想杨玉环和赵飞燕要互换个朝代,她们会如何?”

“那……倒也是。”元沁点头。元俭敛眉,并不知自个儿的唇边正浮现笑意:她终于未能继续缄口——若她一再地不费一言便解他的琴语是暗中存了比试的心,那么这一曲上她无疑是输了,只是蹙蹙眉就恢复常态,反借此施教于元沁,若是刻意为之,实不失为一种急智,若只是无心所为,那只能说这位教习深谙因势利导之道,而不管是哪一种,她的反应都足堪圈点,“还继续么?”

“自然!”

“继续!”

沁、槿不约而同,德琳只是含笑,元俭凝指,略加思忖才一挑琴弦,左手往来进复,右手勾滚抹拂,三十下时限到,他并未停手,直到德琳迟疑着开口,“殿下,是《梅花落》么?”

“……是。”元俭眸中有墨玉之光。

“《梅花落》不是笛曲吗?”木槿回想了一遍所闻,有七、八分信了。

“是笛曲。不过改造成琴曲也未为不可吧?”元俭微扬眉,清浅地笑看了沁、槿才对了德琳,“杜教习觉得如何?”

“令人耳目一新,殿下。”德琳真心称赞。

“能否说得细些呢?”

“笛曲清扬,正可拟梅花傲雪,而琴曲幽雅,则恰似暗香浮动,故德琳觉着各有千秋。不过……”她沉吟。

“请知无不言。”元俭肃手。

“德琳以为笛、琴毕竟有各自独特之处,既要改动,不妨彻底一些,保留神韵即可,曲调、节奏上反不必拘泥于原曲。”

“……沁儿,王兄可否借用你的教习几日?”

“?”

“?”

“?”

三人六道疑惑的眼光,元俭拱手对了德琳,“小王欲邀杜教习共编此曲,不知杜教习能否拨冗?”

“德琳惶恐!”德琳起身施礼,“德琳空谈尚可,论到实技则只能算滥竽充数,德琳愧对殿下抬爱,请殿下恕罪!”

“王兄,她没撒谎,”元沁不知看没看到元俭敛眉,顾自笑开了,“她‘说琴’比我强,弹琴只怕还不如、嗯,好吧,也比我强,不过还不如郡主呢!教习,我这么说,你服不服?”她问着德琳。

德琳苦笑,元俭瞥了她一眼,对元沁含笑,“什么‘说琴’、弹琴的,沁儿你说的什么?”

上一篇:先帝崩殂后 下一篇:凤栖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