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393)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第二天,阳城市物资交流会的盛况出现在省报上,王满银和刘惠苏强东出现在了头版封面上,他们穿得普普通通,长得也差强人意,可那张咧到耳后根的嘴,着实惊艳了众人。

这样发自内心的,灿烂而自信的农民笑容,大概也就五二年土改的时候见过……那都快二十年了吧!

刘惠本来还不知道自己上报纸了,她在厂里跟王二妹因为说北京的事儿闹了两句不愉快,她家春苗和友娣都没回来,只有春晖回来,她想闺女,就追着春晖问了几句北京的事儿,谁知王二妹听见,愣是要跟她争辩□□到底一天吃几顿饭……

她气哼哼的提前下班过来帮婆婆做饭,谁知刚到门口,遇到的邮递员将一个卷起来的纸筒扔她怀里,“你们家的。”

她好奇的打开,居然看见了自己,吓得“嗷呜”一声,像嚎又像哭的,把在树荫下睡觉的汤圆橄榄吓得一个激灵,哇哇大哭起来。

崔老太气得要死,一面抱着孩子哄,一面使劲掐她胳膊,“要死啊你,几十岁的人了还这么咋咋呼呼,鬼撵你了?”

“没,没,是我,我咋在报……哎呀,娘,疼!”她赶紧躲开去。

崔老太怀里抱着孩子,不好去追她,可心里却气得不行,姐弟俩很乖巧,哄几句哼唧哼唧着就不哭了,可看着他们白白小脸上的泪珠子,老太太这口气咽不下去,不揍她一顿她胸口疼。

在这儿找不到附和,刘惠拿着报纸跑后面厂子里,不出三分钟,全厂都知道她上报纸啦!不仅如此,就连苏家沟路过的村民,也不管跟人熟不熟,她都要跟人炫耀一下她这波露脸。

于是,还没吃中午饭呢,村里小孩和长舌妇们都来看她风光啦,这可真把她得意坏了,那胸脯挺得比谁都高,仿佛她就是走红毯的女明星,那个骄傲哟,看得老太太又不爽了。

她刘惠干啥啥不行,谁想到运气第一名,记者采访完高家,又走到交流会尾巴上采访了几个农民,个个战战兢兢惶惶不安,唯独返回的时候看见她跟苏强东计算今儿收获,那见牙不见眼的模样……顿时“卡擦”几声。

这样有感染力的笑容,刊登出去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吗?

就是晚上顾学章回来看见,也不得不说,这个春苗妈运气还真好,抓拍的笑容那真是发自内心的,让人不得不为之精神一震的!

接下来两天,附近农民见第一天去摆摊的没被抓,顿时胆子更大了,不止跟风摆摊卖吃卖喝卖农产品,还有直接把炉子搬过去,当场炸油田烙大饼的,还都把摊位摆到了规划通道以外。

你就说吧,看着那一张张激动得像过节似的沟壑纵痕的老脸,物资局的人能忍心赶他们?

这事本就是物资局牵头的,他们不赶,派出所的也不赶,只剩个杨发财,想把这群乡巴佬撵走,最好是罚他们款,抓他们劳教,让他们知道社会主义的墙角不是这么好撬的。可他叫不动人啊,他现在只是一名小小的公社武装专干,再也不是曾经的治安队队长啦!

为啥?

自从老婆带着小儿子消失后,气急败坏的他跑上海找人,人没找到,反倒被上海公安当盲流遣返,又有人往县上举报,把他以前干的坏事抖落出来……直接被治安队开除了!

然而,更加让他有气没处撒的是,他居然不知道是谁举报的,或者说,是哪些人举报的!以前他为人有多猖狂,现在就有多失败,四处打听半个月,愣是不知道罪魁祸首是谁!

曾经跟他有过过节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牛屎沟的,治安队的,以前的被他搞家破人亡的倒爷……直接多到他一时半会儿都数不过来。谁都有可能,要在里头找一个最有可能的,无异于登天之难。

要不是他跟张爱国搭上线,让这位公社主任给他安排份工作,现在早回家种地去了!

公社武装专干能干啥?以前有枪,还能在普通社员面前耀武扬威,现在枪没了,民兵小分队也没了,这就是份闲职,在正经公安面前,那是屁不敢放一个!

这儿看看,那儿瞅瞅,愣是没他能下嘴的地方,他只好灰头土脸,找个阴凉地儿抽纸烟,抽到身上钱也没了,这才又巴巴的赶张爱国跟前奉承,一副等着听差的奴才嘴脸。

曾经的“情敌”,因为周树莲的消失而表面上“冰释前嫌”,而实际是张爱国压根看不上他,现在把他当条狗似的使唤只不过是没了弥补当年的遗憾。

只见他抽了一口纸烟,将一口灰白色的烟圈吐在他脸上,把没脸没皮的杨发财馋得直咽口水,“主任咱们明儿是不是也让家里人搞点东西来卖卖?”

他可看着呢,李宝柱家一上午就卖出去几十根玉米棒子,放一盆炭火在地上,边烤边卖,香喷喷的馋得过路的人直咽口水。

玉米棒子是他们家自留地出的,嫩着呢,烤得金黄焦香后一根一角钱,一天下来就是好几块嘞!可这些玉米棒子要按正常时令等秋收的话,绝对卖不了这点钱。

呸,这一家子平时看着老实巴交,没想到还学人搞投机倒把,他要是还在治安队,第一个抓的就是他!

他骂得唾沫横飞,可公社主任却没附和他,而是继续悠哉悠哉的吐烟圈。他急了,“主任你倒是说句话呗,咱们可不能任由□□在咱们社会主义的土地上发芽啊!”

张爱国翘起二郎腿,大大的往他脸上吐了口烟圈,才慢条斯理的说:“管?咋管?”

“还能咋管,你可是咱们大河口公社堂堂一主任啊,书记不管事儿就你独揽大权啦!”

“管不了。”张爱国只有三个字,二郎腿翘得腿麻了,抖了抖。

“你是主任管不了,那可以上县里报告,让县革委会管管这群无法无天的农民,怎么能……”巴拉巴拉,又是唾沫横飞的谴责。

张爱国似乎是在听,又似乎是没听,他的视线穿过人山人海,落到了火车站,以及火车站后的一座山上。石兰省山多,大河口更是山区中的山区,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一块平地,就连唯一的火车站也是修建在三座小山之间。

“左右两座已经推了,剩下这一座咋就不顺手推呢?”

“推?主任说推啥?”杨发财的胖脸凑过来,张爱国嫌弃的别开脑袋,凶狠地说:“好好说话,挨这么近干啥呢你!”

杨发财讪讪的笑笑,赶紧退回去,咂吧咂吧嘴,指着几个牛屎沟社员道:“都卖不老少了,还挺眼热……”

“哼,这有啥眼热的,几个小钱,咱们要卖就卖大的!”

“哦?那咱们卖啥?”

张爱国指指这长长的足有两公里多的“交流通道”,嘴角牵起一抹贪婪的笑意。

***

到交流会最后一天,火车站前自然人山人海,似乎是为了赶这最后一集,来的人比中间几天还多!幺妹春晖和苏强东黄卫红主持上午,刘惠王二妹和其他两名工人主持下午,下午六点,物资局工作人员拿着高音喇叭催大家收摊,交流会结束了。

还嘱咐大家仔细收拾,别把东西落下,路上注意安全,欢欢喜喜出门,安安全全到家。

立马,“通道”上响起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经久不息。

有摆摊商家的,有来赶集买东西看热闹的,时隔十一年,这是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商业的热闹,商业的美妙!

卖东西的挣得盆满钵满,买东西的享受到在供销社和百货商店买不到的东西,得不到的周到体贴服务……这都是商业带给他们的。

收摊后,罗德胜的东西都是些东北倒腾来的道地药材和特产,他价格不贵,为人又实在,虽然看着凶巴巴不好相处,可别人要一斤,他称个一斤一两或者一斤五钱的,也不给人多要钱。

这不,他带来的几百斤货已经基本全卖光了,只把摊位附近打扫干净,背着个竹箩筐就上顾家去。

“呀,罗叔叔!你吃饭了吗?”

院里,大家正忙着数订单和这几天的零售进账,崔老太和顾老太在厨房做“庆功宴”。孩子们唧唧喳喳跑来跑去,撵得鸡飞狗跳,好不热闹嘞!

罗德胜眼窝发热,这才是人该过的日子。

而他,他们家,自从小妹走失后,再也没有这么热闹过,逢年过节更是老两口以泪洗面捶胸顿足的“渡劫日”,他真是看一次怕一次,后来干脆就躲出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