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392)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没一会儿,石兰晚报的记者来了,重点采访了顾学章和市委书记,找了几名商家和围观群众,听说是要上省报的,可把他们紧张得,坑坑巴巴说不出一句整话。

会不会被当成阶级敌人?

会不会被当成投机倒把?

会不会被批斗?

会不会……

想到以前的种种可能,大家谁也不敢说这是一场好会,带着一种被抓壮丁的悲壮感,用哭音唱了一首《社会主义好》,那脸,比哭还难看。

记者一看,这不行啊,副省长已经说了,这是一次试探,成功的话是要全省推广的,农民们个个吓得如丧考妣,还咋证明是个好的交流会?

于是,他们拉着采访设备,挤进人群,终于在一个不错的位置上找到两名忙碌不堪的摊主。跟其他人的如丧考妣不一样,这两口子见到话筒,那叫一个激动,涨得脸红脖子粗的说:“感谢党和国家,感谢阳城市委,感谢物资局给咱们老百姓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把自家罐头食品送到大河口来,满足大家……”

得,这话说得,跟做慈善似的。

记者问:“两位能不能说一下,一上午的时间,你们卖出去多少货?”

两口子对视一眼,藏也藏不住的笑:“不多不多,主要是心里开心。”

可记者一看,那密密麻麻的人,谁都买几个罐头,称几斤果脯,掌秤那小姑娘手就没停过,能不多?这是怕招人眼吧!

这就是高元珍王满银两口子,嘴都咧到耳后根啦!幺妹和春晖过来帮了一会儿忙,就被对面的大河皮革厂交过去了,那边更忙嘞!

几十号顾客排在摊位前挑选皮包,有男有女,款式也是男女分开的,厂里几个年轻人找货,收钱,推介,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有几个从远处来的采购经理或者小老板,正在打听他们的包咋卖,多钱一个,能不能便宜几块,如果现在订货的话啥时候能拿到?

“三百只以内的话,今儿就能拿到,卫红带老板们去厂里。”苏强东安排道。

其他人见居然能直接上厂里参观,那眼睛瞬间就亮了,“我只要五十只,能去看看吗?”

“行!卫红等等,等这位叔叔一起。”

苏强东嘴巴厉害,脑袋又活,有他招揽,这大单客人是带走一波又一波。幺妹和春晖,就负责零售,忙到中午连饭也顾不上吃嘞!

第168章

终于, 忙到中午十二点半,人流量终于少了三分之二,可中间这条“街道”还是有不少人。

刘惠和王二妹过来, 换几个年轻人回去吃饭, 也给高元珍王满银带了两盒饭, 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人手, 走不开。两口子除了黄柔母女,谁也不信,自然不愿意招工,啥都是自己扛着顶着。

因为怕人多走丢,高元珍把高玉强兄弟俩扔在雨花街道,让婆婆看着。两个大人没啥讲究的, 收钱收到抽筋的脏手也不洗洗,打开饭盒就吃,顺道趁着没生意的时候跑到对面去聊天。

“怎么样?你们食品厂生意不错吧?我看就你们那儿人多。”

王满银咧嘴一乐, 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还行吧,零售卖不了多少, 就来了几个批发的。”

“批发多少斤?”刘惠好奇的问。

王满银忙着啃一块软糯可口的大猪肘子,伸出两根手指。

“二十斤?”刘惠觉着, 那也挣不少了,毕竟这可是两口子的独家生意, 除了阿柔,也不用给其他人分的。

王满银嘴里的大肘子差点儿一口喷出来,“二十?嫂子你胆子咋这么小,是两吨。”

“啥?!两吨?!”刘惠和王二妹异口同声,惊讶得差点被自己口水呛死。虽然, 王满银和高元珍滑头,从来不说一斤能挣多钱,可两吨就是四千斤,这绝对少不了!

王满银努力想要克制住内心的喜悦,可那嘴巴就跟不受控制似的,不断的咧开,往耳后根咧……刘惠和王二妹倒也不酸。

“你们厂又卖了多少?”高元珍过来打听。

王二妹倒是会谦虚,“害,也没多少,就多了几个订单呗,要等做出来才算。”

“多少?我看幺妹他们几个年轻人忙得不可开交,苏强东那嘴巴就没停过。”中间那么多人,她根本不可能看见,只不过是诈她们罢了。

果然,刘惠迫不及待道:“多了三个大单,加起来得有二千只吧,其他四五十的也有几个,但都是小单,我没算进去。”

“噗……”王满银的大肘子没忍住喷出来了,“啥?多少?”

“两千多个。”

王满银是隐约知道他们做包成本的,一个包至少能挣四十块,两千多个那不就是八万多的净利润?原本还以为食品厂这波赚大了,没成想人家皮革厂赚的才是大钱!

两口子对视一眼,要说不后悔那是假的。当时阿柔主动邀请他们入股,只要出一千块就能拥有百分之十的股份,他们忙食品厂没入,现在……别说百分之十,就是百分之一,也没人愿意让给他们。

唉!

不过,他们也顾不上望洋兴叹,对面展位上有人在等着买东西呢。俩人随意扒拉几口,一面吃着一面笑着赶过去,招呼生意要紧。

***

幺妹和春晖回到家,发现全家人喜气洋洋跟过年似的,就是一直挺冷静的外公,也把嘴角翘起来,“这交流会可真开对了。”

“怎么说?订单有多少?”幺妹吊在外公胳膊肘上,迫不及待的问。

黄外公踉跄两步,愣了,这样调皮的吊法,他只看过她吊她爸和那个叫“胡峻”的小子身上过,现在居然轮到他了吗?

幺妹怕把外公弄倒,她可是一百多斤的人啦,赶紧吐吐舌头放开,“外公你还没说呢,到底有多少订单。”

崔老太从厨房里端出饭菜,“我听你妈刚才统计的,说是二千二百几来着?”

黄柔一面给汤圆换尿布,一面从二楼窗户伸出脑袋,接话道:“七十。”

“瞧我这记性,单量大着呢,老黄说明儿要亲自去上海一趟,给买个啥涂料,能给人造革上色的。”

“真的吗?”幺妹一愣,他们厂现在只有一种涂料,那就是黑色,所以做的包也全是黑皮包,好看倒是好看,可千篇一律看久了也审美疲劳,她还记着那年在广州看见的可是有棕色的呢!

大河皮革厂要能做出棕色皮包来,那也是一大创新,绝对能把销量再带上一个新台阶哒!小地精举双手赞成,忙又问是他一个人去吗?要不要她跟着去,她可是走南闯北的小地精啦。

几个大人被她逗笑了,“好好吃你的饭,你个小娃娃去干嘛,你外公说可以跟他去嘞。”一面,黄外公毕竟见过大世面,跟着去也能多个人出主意,另一面嘛,崔顾两家人终究还是有心眼子的,有绿真外公跟着,心里也放心踏实不是?

黄外公点头,表示她们说的是真的,他对这次的行程也挺期待的。虽然吧,这些地方他几十年前就去过了,甚至祖籍还是江浙一带,可现在再去,肯定又是不一样的心情。

“外公那你们要早去早回,不要在路上耽搁,尽量回来参加咱们物资交流会庆功宴哦。”

众人大笑,这丫头,交流会才开了一天,她就把庆功宴给安排上了!

然而,等晚上收摊回来,大家坐一起盘点过后发现,确实该开庆功宴,因为光第一天就接到五千只包的订单不算,零售还卖出去一百只……之所以是整数,还是因为她们就只带了一百只过去,限量供应,买不着只能等明天再来。

“幸好咱们听幺妹的,又多做了三百只,加原有库存,咱们还有七百只可以卖。”

“接下来六天,每天能出一百二,最后一天还能出一百只。”春晖拿笔在本子上计算着,大家连连点头。

不过,王二妹不知道闺女是咋想的,奇怪道:“咱们为啥不直接一次性有多少卖多少?”一天就能赚大几千现钱嘞!

春晖对着妈妈不赞成的摇头,“这在国外叫饥饿营销,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咱们家的包不是随时想买就能买到的,得来得早,来得巧,来得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咱们牌子是不是一听就高端起来了?”

大家不知道啥叫高端,可意思是听懂了。

现在吧,不说其他的,就今儿接到的订单都够他们辛苦一段时间的,只要能按时交付,倒是不愁钱了。于是,大家心态也挺稳的,不缺那几个小钱,凡事以大局为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