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番外(6)

作者: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强强 三教九流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苏安(叶奴),顾越(十八)┃配角:太乐署诸君,文坛诸君,朝堂诸君,民间诸高人┃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 立意: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点击展开

许阔穿好了打底的白襦裙,回头见新人不知规矩,才解释道:“是顾郎,他每月都来秋院替我们和家里捎信,也能办些琐碎的事。”叶奴眸中一亮:“顾郎?”

几人议论间,顾越已经进门,一袭素衫,左手秉火烛,右手提着盛放笔墨纸砚的竹篮子。叶奴就光着脚,笑道:“顾郎,我想你。”顾越放下篮子,在案前铺开纸页:“怎么不穿鞋,你过得还惯吗?”叶奴点头。顾越道:“帮我研磨。”

许阔和孟月眨巴眨巴眼,下巴都要惊得掉地,随后,大家簇拥过来,先在竹篮子里找自家的信,不识字的找识字的念,念完之后,按顺序请顾越代笔回信。

笔墨自然属于署里,而信纸就比较讲究,用的是经过均匀涂蜡和砑光的硬黄纸,看起来光泽莹润,且质地密实,不易损烂,绝非一般公署用的染黄纸。

叶奴挤在最里面那圈,心想原来这就是孟月口中的“春篮家书长”,其中不光是家书,还有给教坊女伎的情书,甚至连禁忌的期约朝中官员春游的书信都有。

集贤阁是个没有秘密的地方,大家乐同乐,苦同苦。下笔前,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顾越都会做适当的询问和修改,一旦文思成,连起墨绝不停顿。

除此之外,还有人要托着办事的,譬如许阔,就想要一本春宫……反正不管邪的还是正的,当然大部分都是邪的,顾越都会很淡定地记在一本册簿上。

叶奴托着腮,感叹这得背住多少人情世故,突然面前飞过墨汁。顾越怔住,呀了一声。叶奴道:“什么?”顾越笑了笑,索性在他的额头上涂画了一朵团花。

旁人说传神,叶奴脸沉。顾越道:“你要不要也写一封家书?”叶奴回头看看,除了贺连和孟月两三个不书信,其他人似乎都已经轮完。

“可是我家在岭南乡下,即使一路骑驴,来回也得要两个月,你写了这些,去哪里递送?”叶奴道,“就算递到,阿爹阿娘不识字,也不知何日才会回。”

顾越道:“你信我,天涯海角都能递到,十载八年回信不丢。”叶奴脱口而出:“不必,你要帮我写,就只帮我一个人写。”顾越看他一眼,没多问,低头开始收拾篮子:“一封家书抵万金,岂是与我负气?这叫什么话。”

叶奴一阵羞窘,要去擦额头上的花,却看到许阔去偏房的柜子里取来了三贯通宝钱。顾越自然地接过,一句没解释,塞进篮子下面挂的布袋里,飘身而去。

这下子,各自钻各自的被窝,贺连摆出商户精明的模样,开始算账。统共是六封信,如何生生要了三贯通宝钱?有人还没写,怎么用的是集贤阁的公钱?

“人呐,谁不遇十难八难?若没交这点钱,咱指不定受多少欺负呢。”许阔吹灭烛盏,娴熟地摸上榻,说道,“‘月照红尘路’,你们早晚会知道滋味的。”

前年,许爹大病,许阔几人私自去崇仁坊卖艺赚钱,不想被崔立得知,只给两条路,一条是打死,一条是交钱,情急之下,顾越先是把此事捅到太常寺,钳住崔立,然后通融几家乐坊销账,给他们开了第三条路。

得知这些,叶奴才打听到,两京流外吏在外经商的很多,顾越不仅在春院办差,还在皇城东门外的永昌坊中,开着一家名叫顾十八的茶肆。

※※※※※※※※※※※※※※※※※※※※

发点童年回忆的糖。

《旧唐书》卷44《职宫三》记太乐署: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府三人,史六人。乐正八人,从九品下。典事八人,掌固八人,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

简单来说,乐正是老师,协律郎是纪律委员,都是乐官

乐工则包括文、武二舞郎和散乐成员。散乐成员从地方州县抽调而来,凡被征调者,名字皆被载入太常寺户簿,以服役形式参加培训与表演。

所以,苏安和贺连的身份,在轻外重内的当时有一定的代表性,类似于,农村人口迁徙城市

第6章 南安

日复一日,晨鼓隆响之际,集贤阁里鸡鸣狗跳。许阔噼里啪啦地敲拍板,督促各位起床,叶奴匆匆忙忙套好白襦裙和袍衫,贺连刚睁开眼便要去看看自己的那条金锭还在不在,孟月总是半敞纱袍在窗下嗟叹。

众人水房洗漱,廊下用食,步往冬院,一路上与细碎不停的脚步声齐鸣的是各类嘈杂的乐器声。院子里的圆凳摆得像莲蓬上的莲子,一朵一朵地簇拥成团。韩昌君拄着拐杖,一只手背在身后,来回在冬夏院之间往返。

头月里,旧人照例练习左右手指法,新人所学只有两样,即坐姿和气息。叶奴和贺连隔着六尺的距离,各自头顶一个盛满酒的玉碗,面对面地怀抱旧木琵琶而坐,正中还摆放着一支烛。

手肘一动,系的金铃就会发出响声,身子一动,头顶的酒就会洒出来,坐定的同时,还要均匀地往中间的烛火吐气,烛火的位置必须不偏不倚地竖直在中央。

别的乐班苦,不至于苦成这样,只是韩昌君训练子弟讲究合统,即姿势正,音色纯,按照他的路子,不管之前会不会弹琵琶,习乐前得学会宁心静气,通俗而言,就是要端的住。端不住,得罚饭,端住了,则可以把那碗美酒喝下。

叶奴身子纤弱没有力量,刚开始每回时辰不到就会落得一地狼藉,好在他吃的也不多,饿着也就饿着,挨得起罚,后来,他活生生憋出一股狠劲,无论是胳膊抽筋,汗进眼睛,蚊虫叮咬,全都能保持铁打不动。

那日,旁人都坐在廊下饮酒,叶奴看见桃树发了新绿,一时兴起放下了空饭碗。许阔喊道:“你作甚呢?韩乐正就快回来了。”贺连道:“他想家。”

叶奴爬上树,摘下一片叶子,坐在枝头对底下人道:“日日如此,也当解乏,我吹岭南给你们听。”语罢,他背靠架腿,秀手拢新绿,一曲过春风。

岭南的曲调,缠绵而温柔,以悱恻多情的羽音为主。叶奴吹着吹着,悔起那夜里在顾越面前任性的话,因那一句不经思虑,得再熬一月才能给阿爹阿娘寄信。

“哪个田舍郎在吹桃木叶?”拐杖拄地的声音传来,蜻蜓点水一般,渐渐靠近,众人让开道,只见韩昌君徐徐走来,抚须而笑,“原来是饿不怕的苏小郎君。”

叶奴一惊,整个人咕咚从树上摔了下来,吃了口石土。韩昌君问:“调子又是你自己编的?”叶奴握紧手中叶,抬起脸:“是自己编的,不成曲调。”

韩昌君莞尔,凭栏坐下,命乐童道:“去取我的云雷五弦。”众人饮酒看热闹,议论纷纷,叶奴爬起来,抿了抿唇,连忙把肘尖的破皮撕去。

一面精美绝伦的小叶紫檀琵琶姗姗来迟,其全身镶嵌螺钿花纹并以玳瑁薄片装饰腹面,背板镶嵌有祥云的图案,直项五弦,琴头左侧三轸右侧两轸。

韩昌君执起拨杆,道:“这琵琶源于西域,声音清冽饱满,如洒玉珠,明亮而坚实,弱时不虚,强时不噪,独则独占风华,合则合胆同心,来,你吹,我弹。”

叶奴的伤处隐隐作痛,暗自嘀咕这老人的铮铮之手如何能弹出柔情万种的南调,一记似水如歌的羽音已然在韩昌君的怀里泛起。叶奴闭上眼,接上桃木叶。

叶的音色优美而怆亮,琵琶的音色如同清泉涌晶珠,二者衬着托着,上下翻飞,合二为一。韩昌君即便只用最基本的弹挑指法,依然合住怀乡情思,领着叶奴把旋律嵌入羽调第五运——黄钟调。也就是此刻,叶奴心里才真正接受师恩。

曲止,韩昌君揉住弦,说道:“为师知道,你喜欢自己编改曲子,听到什么就用什么,融合得倒也颇为惊艳,只错在没有定性,没有专攻,在四声二十八调中游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你可知,手中这五根弦,将来会有多大的能量?”

叶奴后退了几步,往旁边望,许阔茫茫然地摇头。韩昌君见此,笑了笑,欲言又止:“也罢,往后不许再任性,曲成必有其调。”叶奴道:“谨遵师父教诲。”

这首曲子,叶奴命其为《南安》,却不知为何,自此之后,贺连看他的目光带了些许微妙的敌意,不仅比先前刻苦用功,还总把火往他这里吹,害他受罚。

孟月倒是时常飘着步子走来,对他说,伶人之幸,便是能跳出求一份生计的辛酸,和世家公子和皇室后裔一样,闲时静下身心,去欣赏音与律间纯粹的共鸣。

上一篇:京门风月 下一篇:木头,别惹本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