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番外(17)

作者: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强强 三教九流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苏安(叶奴),顾越(十八)┃配角:太乐署诸君,文坛诸君,朝堂诸君,民间诸高人┃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 立意: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点击展开

隔此一扇宫门,披着细鳞甲的金吾卫换成隶属羽林的右龙武军,众人不敢左右张望,皆步履匆匆,按分工各自往上妆调弦的地方去。苏安和卢兰跟随林蓁蓁和林叶,眼前除了衣带飘飘,其余的尽是一片朦胧,全被笼罩在秋日的晨雾之中。

突然,一阵疾风刮过,金铃隐隐响动,雾气被吹散开。苏安回头一瞥,僵在原地:“卢……卢兰,我来过这里,和东市的仙宫术一模一样。”

雾余金辉,菊花遍地,一座由前、中、后三坊按层次聚合而成的翠顶红木殿宇,巍峨如天宫坠落在玉石高台上,五色旗在檐间翩跹飘扬,东西两边的弧形飞桥窜连于宫室,似探云之手,游戏于瑰丽壮阔的梦境。

麟德殿,大明宫中歌舞升平之地,李隆基和惠妃常于此大宴群臣,朝中人人以赴宴为荣。

卢兰见苏安发呆,又笑了笑,一只手趁机掐上他的腰:“快走,往后咱们隔三差五都得在这里奏曲,没什么稀罕的,麟德殿呗。”苏安一步跳开。卢兰道:“赶紧先收拾干净,妆成就不能再胡跳胡闹了。”苏安道:“我知道。”

苏安来长安三载有余,又和一群文武舞郎厮混过小半年,虽还未进过宫,但宫里的礼数规矩早已一清二楚。

“喏,把铅粉先敷上,胭脂别涂抹多了,眉让云娘画,呀等等,放下面魇,那是女伎的,唇脂和斜红这样没错……”

一群人叽叽喳喳,喋喋不休。苏安抿过绛紫唇脂,不经意看到林蓁蓁似蝴蝶一般逗留在林叶胸前,手里捏着一支细簪,一点一点地替林叶去勾那眉尾的余印。

“阿苏,你不害怕?我第一次面圣的时候,整件衣裳都湿了。”林蓁蓁吐了一口气,吹去簪尾的铅粉。苏安道:“不怕,我弹自己的便是。”林蓁蓁笑了笑:“行,和和美美的最好,一会就在弦里看江山。”苏安点头道:“好,你教我。”

此时,除了内侍省的侍卫、宫女和太监,殿内没有正经人,那十八根雕刻神龙的大理石柱对称地立着,任风吹过三层金丝幔,引得白玉玛瑙帘子叮叮咚咚作响。

苏安走到帘子后面,望一眼空荡荡的龙椅,又抬头瞧过二层的朱漆栏。路过的宫女端着漆盘子,一个一个身穿藕花襦裙,手缠樱草色丝带,颦笑妖妖。

苏安胆子大,遛到二层的阁楼里,望见波光粼粼的太液湖……待到万事俱备,人各归位,天色也渐暗,麟德殿陷入一片盛情来临之前的空寂中,戌时,一道光束突然从殿前腾出,旋转扶摇,呼啸冲上云霄。

刹那间,脚下隐隐震颤,苏安抬头张望,万里无云的墨蓝夜空中绽放一朵花瓣纤扬的盛菊。接连几十声骤响,夜如日照,前殿菊花海与天际烟花海交相辉映。

伴随立部伎奏响鼓瑟之音,几道炽热的金光顺着两边的飞桥,直冲中殿烧来。苏安突然有些慌乱,赶紧跑回了帘子后面《景云乐》的乐阵之中。

“千叟进殿……文武进殿……中殿满堂……翰林进殿……前殿满堂……东宫太子殿下,忠王殿下,寿王殿下,进殿……”

翰林院的青衫文士坐在前殿的菊花丛中吟诗作乐,不时有锦鲫从水池里跳出来,溅得他们案上的碎金纸尽沾雨露。

祭台周围飘飞着红烟,三样祭祀月神的祭品,即,寓意圆月的十五道白面团子,象征田业的三十捆芦草和一只精巧的天宫白棉兔,一样一样摆在台上。

第18章 翰林

中殿的红漆案上摆着油光发亮的膏蟹,一百零八州的一百零八位老叟依照年岁列席,每位身边都有童子帮忙剥蟹壳取蟹肉。坐在首位的郑氏白发垂地,已有百岁之寿,为此,太常寺卿韦恒亲自奉陪,不仅让老人先坐,还为其斟了桂花酿。

赴宴的文武王公不多,清一色绛纱袍,戴进贤冠,围绕天子之位而坐。太子李瑛、忠王李亨、寿王李瑁进殿,先后对诸位宾客问候佳节,互相也私言几句。

右席立着五人,头位的中书令兼兵部尚书,英俊不凡,玉树临风,一双眸子明亮如炬;旁边的中书侍郎,气质绰约如兰,面容红润,和谁说话都含笑;次位尚书右丞,站的最直,谈吐也很大声;再是户部侍郎,骨痩而精干;还有边上吏部侍郎,身姿极尽儒雅之气,肤白如傅粉。

明亮的殿火照耀之下,千余张鲜活的面孔在苏安眼中清晰如亲触,不仅是汉人,还有各族各国的宾客,一个个言谈举止都不同。

林蓁蓁凑到他耳边:“萧阁老平定三年吐蕃之乱,以武功立身,现在虽不必披挂上阵,依然有龙虎精神,河西那几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全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张侍郎为人谦和,风度翩翩,门生无数,先前在岭南开凿大庾岭,政绩斐然,造福一方,其诗词也出彩,多是寓情于物,常常被至尊召来下棋谈天。”

“韩休就不必说了,你听他的嗓音,成天和至尊吵架,宫里说‘君瘦国肥’,每次至尊自觉有过失,刚问左右韩休知不知道,那谏奏就已经到了。”

“裴侍郎八岁中童子举,弱冠及第,州县、王府、三省,上上下下,样样熟悉,至尊说他是万事通,打仗军需,救灾赈济,统统能包办。”

“至于李侍郎,一言难尽,是寿王爷和惠妃娘娘举荐的人,精通音律,旁边无人时,极能讨至尊欢喜,你以后若是进了梨园,天天都能看见他。”

苏安观察得很认真,没有回话。但见欢语间,萧乔甫问道:“听闻昨日,子寿又同至尊对弈?”张九龄回礼:“诶,是。”萧乔甫道:“如何,至尊可还攻伐神勇,谁赢了?”张九龄和蔼一笑:“娘娘的猫赢了。”萧乔甫道:“子寿。”

下一霎,《太和》之乐萦响满堂,一百零八位老叟起身,文武王公整理衣袍,摆出恭迎的姿态。老叟免礼,百官跪地时,手在膝前,头点在手背,稽首三拜。“圣人驾到,祭月,恭迎……”

苏安永远也忘不了自己亲眼看到李隆基的这一刻,这位被华夷九州拜为皇帝的人,浅眉银发,眼眸漆黑,举止平淡如水,却是他身边的那位惠妃娘娘,长眉连娟,微睇绵藐,是大唐倾注所有的文华和礼乐而浇灌成的一株杜若。

“花好月圆,不必多礼。”三千女伎的彩袖在麟德殿前飞舞,李隆基携过惠妃的玉手,唤众人平身,“朕代黎民百姓向天父与地母尽孝,来,太子……”

“奏坐部伎首篇,《景云乐》……”待女伎退场,几番觥筹过后,知内侍省大监高冯的嗓子又尖啼起来。苏安忘不了这一刻,其实是因为这一刻他什么都记不得。

他紧张得双腿发软,硬是被托着走上殿前。他的一双手抖得厉害,就好像根本不认识那琵琶弦。要命的是,散序只有丝乐,他的五弦若不弹,别人就弹不了。

当此关口,李升平手执木槌,轻轻敲一下编钟,所幸是这宫音,惊醒了苏安,他深吸一口气,一串轮指行云流水,终于弹拨出旋律来。紧接着,林蓁蓁的手指如乱珠飞溅在箜篌的弦上,毫无压力地衔接住开篇。苏安的手依然在颤抖,却因练习太多遍,已成为下意识的习惯,便是依着顺着,挺过了散序和拍序。

直至拍序结束,苏安才晃过神,在急急如雨的拍板声中,见林叶跃入堂中,眼睛倏地睁开,光芒四射,又一个空翻,落地轻如羽,迎来了高潮“入破”。

霎时间,舞乐满堂,琵琶珍珠,笙羽毛,笛流星,人声像风一样吟唱,十三弦筝和箜篌如阳光为云镶金,旅者奔跑的脚步是拍板和鼓点,林叶俯身抬举女姬的纤柔腰肢,抛向空中,任凭彩带翩跹旋转,又精准接下,步步稳重无声。

苏安看几位前辈忘情,手终于不抖了,也顾不得旁边谁在看,越弹越陶醉,越弹越陶醉……即便是有几下出错,宴饮也无恙,他依然能续曲。

一曲《景云乐》,足足缭绕半个时辰,曲终,苏安猛然一醒,魂不守舍地跟着其他乐伎伏地叩首,耳边嗡鸣一片,尽是宾客嗡嗡的赞赏与喝彩。

前殿的翰林中,有一个声音尤其清亮的,狂饮三斗酒,一边吟唱一边应制。

红锦何葳蕤,都人登云景。

香音追牡丹,入破颤金枝。

五弦覆葇荑,安钿当妩眉。

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旖旎。

上一篇:京门风月 下一篇:木头,别惹本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