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番外(18)

作者: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强强 三教九流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苏安(叶奴),顾越(十八)┃配角:太乐署诸君,文坛诸君,朝堂诸君,民间诸高人┃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 立意: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点击展开

麟德无旧曲,圣昭多冶词。

欲见倾城处,君看月满时。

苏安埋着脸,眼前是千金一尺的红毯,脑海中是林蓁蓁说过的话,翰林院距麟德殿不到百丈,荟萃天下文豪,是李氏皇族为盛世亲手打磨出的一颗珍珠。

“曲调入韵,舞姿惊艳,新来的五弦也耐人寻味,只是……”李隆基道,“入破时‘回风乱舞当空霰’,待到月圆和美,本当散于无影之中,却有个宫音,凝住了丝部的旋律,显得有些拖泥带水的,升平,是也不是?”

苏安吓了一跳。这个宫音正是他和李升平谈论过的,方才一时兴起,他随手就弹出来,自己没多注意,却不想被龙椅上的李隆基活活捉住。

更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李升平挥起衣袖,敲了一下编钟,回话道:“陛下,水有其源,树有其根,世上之万物都有原因,以至于月之圆缺,也并非瞬时之变化,是故,五弦的这个宫音,正为溯上启下,臣,不觉得拖泥带水。”

李隆基笑叹口气:“你这么说,倒让朕又想起道济来,他病了,朕放心不下。”高冯抹起眼泪:“药方还是陛下亲提御笔给开的,燕公哪知圣恩。”众臣无言。

太子和忠王对望一眼,动作整齐地掀起衣袍,跪地参拜:“儿臣愿披肝沥胆,为江山社稷之兴盛励志竭精。”寿王挥袖随礼:“陛下,母妃,儿臣同此心。”

惠妃怀抱一只猫,玉指温柔地捋着白绒绒的猫毛:“陛下,升平也没有错,今日是中秋,团圆延年便好。”众臣称是。所幸,李升平没有再答话,李隆基也一笑了之,萧乔甫同张九龄评论诗词,殿中又热闹起来,就好像刚才那一幕君臣论宫音根本没发生过。苏安的额前悄然滴落一滴汗,才知一切只是戏言。

林蓁蓁在他后面,悄声笑道:“阿苏,你放心,至尊和各位大人绝不会在欣赏舞乐的时候动真气性,他们就是喜欢参与其中,对诗人和乐人是最宽容的。”

场面再度欢愉,中秋诗会开始,李隆基敬天地,敬鬼神,敬在座的一百余八位耄耋长者,还说起各地风俗,说等东都的佛像雕凿大成,欲请诸君共享天年。

“坐部伎,《庆善乐》……”高冯再度亮声时,《景云乐》的乐阵退出,容不得人再多看一眼,多留一刻。苏安收拾琵琶,手全是汗水,心却多了几分遐思。

众乐伎路过前殿,走在水池上的曲桥,宫里的女官围着林蓁蓁和林叶,有送香手帕的,有送白玉镯的,也有写诗填词的,几乎要把路给堵死。

拥堵之中,高冯从殿中偷偷溜过来,低声几句道:“林公子,寿王殿下特赏蜀中的荔子,已送到府上。”林蓁蓁道:“知道,公公辛苦。”林叶没说话。

苏安优哉游哉,看着与自己无关的热闹,步子轻如一个影子,却是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记熟悉而清亮的声音,那声音,似剑锋划过他脚下的湖面。

“五弦琵琶留步,公子,留步,不才翰林待诏林逸远,冒昧评一句,公子改的宫音,破俗,好听,若没有猜错,定是作曲《赠秀心》的本人。”

苏安回过身,看见花丛里站着一个头系黛青飘带的人。这人刚才在殿中吟过‘红锦何葳蕤’,长得实在有些放肆,偏偏那对眸子,似夜空闪烁的星辰。

苏安道:“不知你是如何听出来的?我叫苏安。”林逸远道:“苏公子的曲风,放荡风流,张扬不羁,错处十分明显,不难听出。”苏安:“……”

这人,居然还用了如此一本正经的语气。苏安道:“你在夸我?”林逸远道:“是。”苏安道:“那你还真是,不太会说话。”

林逸远笑了笑:“我要会说话,就不至于在大殿之中应制那样的诗,可我若不吟那样的诗,实在又对不住苏公子,所以……敢不敢再让我填词一句?”

苏安道:“别,我不识字。”林逸远道:“苏公子,银花树下半仙戏,月影三千作南安。”苏安道:“你听过《南安》?”林逸远道:“我也思乡。”

苏安一怔,忽然之间又觉得这人知音,可惜时间不多,寥寥几句话,别的乐伎已经走得老远,他只好先行辞别,转头步履匆匆地追去。

一孔门洞之隔,麟德仙境的笙箫远去,苏安走得神迷情乱。卢兰在他旁边,恰到好处地又掐一下他的腰。苏安没有闪躲,摸过自己的脸颊,搓下一条铅粉。

过门,右银台门外停着的一架小马车,苏安听见马嘶,深深地吸一口气,先是笑着辞过卢兰,而后,一人藏在漆黑的门洞里不吱声。他在躲藏的时候,对面的顾越就站在马车前,手里捧着一卷粗陋的竹简,也不催人,装作没有看见人。

一直等到衣着华艳艳的乐伎全都走光,苏安方才出来,又想笑,又心酸,跑过宫道,把花锦袍脱下丢到马车厢里,哗一下子就跨上了马背。

顾越拿出一件披风,罩在他身上:“阿苏,至尊有没有赏你们吃月饼呐?”谷伯道:“少东家,你挡着我看路了。”苏安朝前指道:“我要吃月饼,我饿。”

※※※※※※※※※※※※※※※※※※※※

《旧唐书 . 舆服志》:“衣裳有常服、公服、朝服、祭服四等之制。”《新唐书 . 车服志》:“具服者,五品以上陪祭、朝飨、拜表、大事之服也,亦曰朝服。冠帻,簪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黑领、袖,黑褾、襈、裾,白裙、襦,革带金钩褵,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白韈,乌皮舄,剑,纷,鞶囊,双佩,双绶。六品以下去剑、佩、绶,七品以上以白笔代簪,八品、九品去白笔,白纱中单,以履代舄。”

唐时的朝服,不管一品大员还是九品芝麻,不管尚书还是御史大夫,不管文臣还是武将,身上所穿都是一样的绛纱单衣,官品主要靠头上戴的冠、身上佩戴的配饰进行区分,所以,各种影视剧中,用颜色规定官品等级,仅限于平时办公穿的常服(圆领袍衫)(紫袍→红袍→青袍)

感谢何闻默小友为本文创作诗词,因为古代的口音和现代不同,所以唐诗很难还原,真的很感谢了,还看到有小天使留言,很开心,也很温暖。

问到寿王,这里说明一下,因他排行比较远,年纪尚且还比较小,被封为王差不多六七年这样,距离惠妃给他选媳妇,卷入权利斗争还有一阵子,其次是,媳妇杨玉环的传奇大多发生在天宝年间,会写一些,但不是本文主线。

第19章 中秋

“麟德殿大宴,至尊让百官家的童子替一百零八个老头子剥蟹肉吃,我想想,萧乔甫,张九龄,韩休,裴耀卿,李林甫也在,还有韦寺卿,实在是光华照人。”

“弹琵琶的时候,我浑身直打颤,怕得要死,幸亏是李大人的一个宫音……我弹错了,至尊连我的名字都没有问,就和几位阁老说笑过去。”

一路,苏安趾高气昂地骑在马上,把宫里的香艳场面说得栩栩如生,回过头,才看见顾越的眸中闪过一丝落寞,却又立即恢复温润的笑意。

“阿苏,今天我叫了两个朋友,一直以来是他们照顾着顾十八。”顾越道,“刚巧中秋,他们也都是自由性子,想见你一面。”

苏安道:“见我做什么,托孤?”顾越咳了一咳:“算是吧,万一你见异思迁,以后不乐意,我上哪里找少东家去?”苏安笑道:“书生,小气。”

中秋望月的习俗起源于宫廷,传到开国时定为皇室必过的节日。后来天下太平数十年,宫廷讲究也就渐渐传遍民间成为风尚,家家户户都开始吃月饼了。

从前,在韶州老家的乡下,月饼就是一个白面团子,加芝麻已经极少见,糖更是奢侈之物,哪家都不吃。然而现在,明月当空照,顾十八里人山人海,酒肉的香气四溢,一百余个伙计穿行在透风的草棚下,自娱自乐,扭来扭去。

苏安娴熟地跳下马背,走到柜前,吩咐多提库中的三百壶桂花酿,与阿伯阿婶的打过招呼,一人坐下,眼里瞥着庭院里两个陌生的影子。

顾越端着印花的精致月饼来,笑道:“宁远斋特制,小麦黄皮,莲蓉的陷,流金油的蛋黄,细腻酥软,胡老板说长安独此一份,宫里人都吃不上。”

苏安道:“多谢。”顾越道:“进宫一趟不得了,还谢?快去把脸给我洗干净。”苏安道:“不,先说他们是谁。”顾越道:“王庭甫,郭弋,来见少东家。”

上一篇:京门风月 下一篇:木头,别惹本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