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乱长安(15)

作者:林轼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主角:司马邺 ┃ 配角:杨清 ┃ 其它:末代皇帝司马邺的爱情传奇 立意:天道无常,真爱无价 从蓝田古道,到平阳皇宫;从秦王殿下,到亡国之君。他和她执手扶将,彼此守望。然大厦终倾,无力回天……点击展开

一纸婚诏终成空

+新增收藏类别

建兴二年(314年)正月,已经十五岁的司马邺,迎来了他登基后的第二个年头。

除夕当天,杨清、林泉带着手下的宫女、护卫利用手中仅有的材料,在宫里张灯结彩,把尚未完全修复的承明殿和司马邺日常起居的石渠阁装点了一番,总算让这个新年没有显得过于冷清。

元旦一早,司马邺在承明殿接受了诸臣的朝拜。这个原本应该是帝国最隆重的庆典之一,和往昔相比显得实在过于寒酸。在洛阳时,司马邺曾以亲王的身份参与庆典,和宗室、满朝文武一起朝拜皇帝司马炽。那时的朝堂虽不安稳,但元旦的大朝会依然隆重无比,这让如今的司马邺更感到凄凉。

即便如此,作为皇帝,司马邺还是郑重地勉励了诸臣从自己抵达长安以来就忠心耿耿,为国操劳,并表示自己一定会不负诸臣的辛劳付出;只要上下君臣一心,一定可以能够复兴晋朝江山。

他说此话时,语气信心满满,帝王的威仪展示得淋漓尽致。

接受了诸臣的朝拜后,司马邺又下赐了他的新年礼物,那是今早杨清率十几个宫女向自己拜年时献上来的,是杨清和宫女们昼夜赶工为诸臣做的皁皮靴,这给司马邺解了燃眉之急。

诸臣收到新年赐物时也很是意外,朝中困顿的局面他们是知道的,皇帝无力赏赐诸臣也是明摆着的事。收到的皁皮靴虽然算不上贵重,但的确是意外之喜,代表了皇帝的心意,收到礼物的诸臣纷纷拜谢。

看到了诸臣的反应,司马邺也开心了起来,从承明殿回到石渠阁,司马邺都是笑不拢嘴的。他回到阁中,见到杨清就迫不及待地道:“姐姐有心了,诸臣收到赐物可是又惊又喜呢!”

杨清淡淡一笑道:“虽然赐物做工粗鄙,但总是陛下的一番心意,他们自是要感激的。”

司马邺注视杨清良久,轻轻地道:“此事还是应当感谢姐姐才是。”

杨清无言,心中暗暗一叹:邺哥儿这个皇帝,做得实在是过于艰难了些。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但崭新的开始未必是让人开心的。

先是建兴元年腊月,河东发生了地震,又有传言说震区下起了肉雨,这实在是惊世骇俗!

进入到建兴二年,又有各种传言纷至沓来:

传某地起了黑雾,笼罩在天地间挥散不去,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沾到人身上就像是墨迹一样,直到五天五夜后才逐渐消散;

传某地太阳刚刚升起来,就落了下去;

传某地出现了三个太阳相连的情况,而且是三个太阳是从西边升起、东方落下;

……

各种怪异事情的谣言,不胜枚举,疯狂地传进了人口已达万人的长安城。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一连串的怪异事件,仿佛昭示着司马家的江山就要完蛋了,这个曾受上天眷顾的秦王司马邺,已经被上天抛弃了!

流言四起,对长安的小朝廷无疑是不利的。

就如同前年的祥瑞频现,长安残存的百姓把秦王殿下奉为天选之子;而如今的流言,对司马邺在民间的威信无疑会造成影响。但考虑到长安小朝廷直接管辖的,只有区区数郡之地;而其他割据的地方,原本也不必在乎。

在这个纷争的时代,民心似乎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而且,除了民心,如何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生存下去,更加重要!

汉军自去岁收兵之后,就暂缓了进攻的步伐。

时局平静了下来,麴允和索綝开始操心起了司马邺的婚事:皇帝已经十五岁了,永嘉五年(311年),洛阳的宗室、朝堂几乎被扫荡一空,世祖武皇帝的嫡系血脉,如今也只剩当今皇帝这一支了,为了帝国皇室正支血脉的传承,纳后选妃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

虽然长安的小朝廷随时有倾覆的风险,但皇亲国戚的尊贵身份,还是有很多大家族想要高攀一下的;尤其是那些家世不甚显赫的新兴家族,就算皇帝明天就要死了,今天要把女儿嫁过来冲喜,他们也会眉头不皱一下就会答应。

但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麴允和索綝还是决定面陈一下,再做下一步安排。

果然如同他们所料,未经人事的小皇帝虽然一向沉得住气,谈及此事还是不免红了脸,推辞道:“先帝蒙难,朕蒙诸卿拥戴,继承大统。然先帝尸骨未寒,朕未能为他复仇,先帝虽非朕之亲父,仍是亲叔,虽然不必为他守孝三载,但如此草率立后纳妃,仍是不妥,此事容后再议。”

司马邺之所以会拒绝,是因为他意属杨清,两人也两情相悦久矣。他知道此时定然无法立杨清为后,唯有击败汉军、自己立下莫大威望,方能弹压诸臣,如自己所愿。所以当麴允二人提出此时,就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麴允和索綝也算好了司马邺定会推辞,但他们以为司马邺是因为羞于谈到此事。对于司马邺可能提到的理由,他们都有准备。麴允躬身道:“陛下有如此心意,虽是贤德之举,但依臣之见,当以天下为重。皇室传承,不止关系陛下,更事关天下。世祖武皇帝血脉,系于陛下一身,故陛下当早做打算,方能使社稷安定。”

司马邺再次拒绝道:“麴卿所言虽然有理,但朕有朕的顾虑。成婚乃国之大典,所费颇多。如今贼军势大,随时可能兴兵,军饷军器耗费无数,唯有彻底打败了刘聪石勒之辈,才能真的安稳下来。朕为天子,当为天下表率,此时更应厉行节俭,不宜这般铺张。”

不论麴允提出什么理由,司马邺都是拒绝,一旁始终冷眼旁观的索綝突然道:“陛下可是有心仪之人?”

司马邺一惊,马上平静心神,否定道:“非也,原因朕已经说了,朕岂会因自己的私情误了国事?”

索綝依然道:“臣不敢疑心陛下。陛下如有心仪的女子,大可告知臣等。为社稷计,臣等愿奉之为天下之母。”

司马邺仍然否定,麴允、索綝苦劝良久,最后索綝甚至拜倒泣道:“陛下欲陷臣与麴仆射不忠乎?臣此心为国,天日可鉴。请陛下务必以国事为重,若陛下真有心仪女子,臣定上书,请陛下立她为后。请陛下不要再瞒着臣了。”索綝心里认定了司马邺必是心有所属,才屡屡拒绝。

司马邺见索綝如此表态,才放下心来,红着脸,吞吞吐吐地道:“非是朕欲瞒卿家,只是怕卿家反对罢了。”他这般说,无疑是承认了他的确已有意中人了。

索綝马上问道:“不知是哪家的千金有如此殊荣,竟能蒙陛下垂青?”

司马邺又迟疑了起来,踟躇半晌方答道:“便是宫中兼任司籍、司膳、司设的女官杨氏。”

麴允、索綝闻言,大吃一惊,索綝亢声道:“陛下,立后乃是国之大事,岂能儿戏?一国之母,自是应当出身名门,最差也当是良家女子。那杨氏出身奴籍,岂能母仪天下?况且她曾为奴二十年,不可确保其为清白之身。此事万万不可,恕臣不敢奉诏!”

麴允质问道:“可是此女魅惑陛下?若如此,臣请夺其宫中女官身份,按律处刑,以儆效尤!”

司马邺未想到索綝竟然食言,又听他二人说话如此刺耳,心中已然不悦,沉声道:“杨氏出身弘农,与武元皇后同宗,家世显赫;在秦王府时,也是清清白白,一心为主;自朕入关中以来,开豁为民,身为女官一直兢兢业业,从不逾矩,惑主之言乃无稽之谈。如此贤良之人,朕欲立她后,有何不可?”

索綝断然道:“陛下,此事断然不可!陛下欲成此事,便杀了臣罢!”

麴允也道:“纵是她百般好,出身奴籍,便不可为后。即便是美人、才人之位,亦不可轻授!陛下不可为美色所惑,否则妺喜、妲己、褒姒之事不远矣!”

司马邺道:“妺喜、妲己、褒姒一介女流,岂能撼动社稷?狐媚惑主,只是一帮昏君乱臣推卸责任罢了!”

麴允、索綝见他如此说,沉声道:“陛下慎言!自古狐媚乱政,陛下岂可为此辈辩驳?此言大谬!请陛下三思,当知祸从口出!”

司马邺知道此事已不可为,但也不愿自己在立后之事就此妥协,任他们摆布。让步过甚,难免沦为群臣操控的傀儡。他望了两人一眼,道:“既如此,朕愿立誓,以表朕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