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掉男主当皇帝(162)

作者:祝臣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虐恋情深 女强 相爱相杀 成长 关键字:主角:白锦,怀梁 ┃ 配角:怀玉,宋嗣音 ┃ 其它:文正之乱女主干掉男主当开国皇帝的故事 立意:讲述女性们如何在乱世中奋起反抗自己的命运……吗? 白锦锦此生只有一个愿望:娶到世仇北地王的小公子为王夫。他会是她最尊贵的那一个,她要找一百个“詹吉儿”伺候他,用牛奶给他洗脚。 点击展开

白锦期待能够回心转意的人,不管他是谁,那个人如今已不存在。

他眼中忽而光芒大盛,丢去手中枪,反手拔出了腰间北地传奉千年,据传为巨妖之骨所打磨的古剑“镇声”,阖目毫无犹豫地送向自己的颈项,没再睁眼看面前的女人一眼。

白锦反应极快,立即夺下单含雪手中弓连发两箭,一件射中他的肩膀,第二箭才射中他手里的“镇声”。怀梁猛然睁眼,举目四顾,发现自己已被围得密不透风,便急促地向后退了两步,轰然倒下,身躯落入寒浪滚滚的坠儿河,很快就被掺着碎冰的浪头吞没。

白锦跳下马去,附身拾起情人的佩剑,轻轻抚摸着。她脸上的表情已在剧烈波动之后,变为一种永恒的平静,旁观之人,从此再无从窥视她的真意。

“找人。”她淡淡吩咐道,“到下游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等被雪回到营帐里,她立即令人拿来纸笔。无患子进来的时候,看见她正伏案写着什么,便走过去瞧。

“在写什么?”

“劝降之信。”

“给怀瑾的?”

白锦抬起头看这位老师,忽而轻声笑了,“老师果然睿智,无人能及。”她将冻得通红的手指,放在唇边呵气取暖,眼神却很空茫,无患子注意到她的指尖有数道刺眼的裂口,让她拿笔的动作都很为难,不知如何得来。

“怀梁或许死了。”她说,

“但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救下他弟弟,就救下一个,也很好。”

既然怀梁和白锦锦,都已死在漫天深雪里,被寒浸浸的冰河水冲走,被大雪掩埋遗骨,那么能救下一个,哪怕一个,也是好的。作为以往时候的追怀,浮光掠影,聊慰平生。

第 140 章

雨下个不休,天上像被捅了个窟窿。怀瑾从容步出内城,身披着大氅,一手按着啼朱馆的大门,轻声咳嗽。他抬头望天上看,只有乌黑的云彩凝固在城头,守江的九头龙旗,高高在风中飘扬。龙旗下挂着一具死尸,随风飘来荡去,他眯起眼睛,看见数只乌鸦,有些站在旗杆顶上,有些则贪婪地享用着死人的眼睛,用粗噶的嗓子表达愉悦。

“来人。”他转开脸,轻声叫道,一名随从跑上来,到他身前跪下。

“叫书记官来。等回到北方,给曹副将的家人双倍慰恤金银。”

“回东府,书记官前日巷战之中身陷重围,为一群打着‘断头军’旗号的人分尸而亡。”

又是他们,断头军。他们在巷战之中,浑身浴血,不论任何情况,皆冲锋在前,残杀他们遇到的每一个北方人,分其尸骸,将俘虏残忍地折磨致死。挂在城头的尸首,就是他们所为。怀瑾甚至听闻传言,“断头军”每出战前,皆要痛饮北人鲜血,以壮军威,他们的剑上皆燃魔焰,是守江人用巫术召来的地府阴兵。

但自内心深处,怀瑾知道他们来源何方——不如说,他看得出他们身上穿着秦兵旧甲。他想起怀梁曾笑着问他,是否畏惧无辜惨死的冤魂报复,他也曾作答,

“冤魂尔尔,何惧之有。”

但现在,冤魂已重现于世,他只觉彻骨生寒。如他们果真攻下内城,城中三千北方守军,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当着属下的面,怀瑾未将自己的担忧吐露半分。

“那么,你来做新的书记官。”怀瑾稍作思忖,便道,“书记官的丈夫和孩子,也记着要给他们双倍抚恤。”

秋雨的寒意渗透骨髓,让他的胸膛也跟着发痒作痛,他捂住嘴咳了两声,试图清除堵在喉咙里的东西,但并无收效,只引起一连串更加剧烈的咳嗽。一时间雨点如山呼海啸般到来,让他几乎错以为是行军的步伐在雾雨中响起,他立即警觉,拔出佩剑冲入啼朱馆外临时搭建的哨楼。哨楼正对着一条逼仄的街道,两旁栽种竹林,在雨水中洗得翠青,街上铺着的石板也显出浓绿的深色,石板中凝结的血渍给洗了出来,在砖上淌出几道长长的血痕。血的气息和泥土混在一处,喷着柔软的腥味。

他将剑收入鞘中,又低下头,理了理腰间插着的两支匕首,凝眸细看了一会儿。街上的青砖因岁月流逝和雨水冲刷变得圆润光滑,边角处的青苔已被染成红色,凹处积水沉默地倒映出灰色的天空,连一个涟漪都不见。

他自扰了。

新近上任的书记官去而复返,递给他一封用竹筒卷着的信,他并未立即拆看,而是左右顾盼,示意书记官跟着他走进辰馆,将门沉重地关上,方才问道,

“这从何处而来?”

“回东府,是守江人用箭射进来的。”

“有多少?”

“只有一个。”怀瑾闻言,松了口气,便将手里的竹筒拆看。信很简短,只有寥寥数字,却足够让他脸色惨白,站立不稳。

“究竟出了什么事?”书记官立即上前询问。怀瑾却没有出声,他坐下来思忖了一会儿,镇静地吩咐道,“传告各营,教他们谨守其位,与敌私通者,擅离职守者,都按军法处置。在我回来之前,不得求战。”

“您要去哪里?”书记官问道。

“守江大营。”

“他们会不会伺机对您不利?”

“如果他们还想要无血开城的话,就不会。”怀瑾简短地说了最后一句,随即步履匆匆走进了扯天触地的雨雾之中,没披外衣,身形愈加消瘦。一路保护他前往河对岸守江中军大帐的,只有数名北方亲随。在木棉村码头,在他们登上小船,在风浪中摇晃着向对岸驶去。

疾风骤雨将河上的水汽搅成一团烟雾,未受火焚的流云观御化塔直指苍空,容落如今正被囚禁于此。怀瑾心中不无讽刺地想到,他们的胜利实在太过短暂,如今坐井观天的前朝之王,虽然怀瑾在秦安驻守时从未见过他,可却也能想象,若得知燕方如今窘境,或许他也会露出笑容。除此之外,还有秦安的废墟残碎地立在天边,仿佛一个记号,刻载着城中曾发生过怎样的一场浩劫。

那些断头军杀戮北方人的时候,或许也正紧盯着这座废墟,默念死去的妻儿名字。他一路沉思默想,无数念头在脑海里如雨点般跳跃着,少部分是关于眼下的围城,多部分关于刚拿在手里那封信,但面上却仍不显露,这种出人意表的镇静鼓舞了身边的亲卫,让他们在前往强敌之所时,亦能威严地挎剑立在船头,沉稳地操持船桨,而不显败军颓势。

在沉思默想之中,时间悄然流逝,宽阔的河面开始变窄,起伏山势和崎岖的岩崖在连江水雾中逐渐显露,紧接着是弯弯曲曲的河岸线。

但至船靠岸之时,天已经擦黑。怀瑾大步走上岸去,亲随们也跟在他身后。

自靠岸处,便已见重兵把守,此刻见有人从对岸而来,立即拔剑警戒。怀瑾摸了摸怀中那张纸,示意亲随递给卫戍,封口上的九头龙印让他们明白此人是应主帅召唤而来,便放通行,同时遣两名士兵,一路护送。

走到中军大帐门口,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怀瑾掀起帘子走进,一个小小的身影扑了上来,重重撞在他怀里,用附佘话一叠叫了□□声父亲,双手搂紧了他的腰,努力吸着鼻子,不要眼泪掉下来,可最后还是忍不住大哭出声。怀瑾连忙蹲下身子将她搂进怀里,

“父亲!”她抽噎着说,“他们把我带到这里来……薛城主的侄子,小三童,还有……这究竟是在哪儿?为什么,为什么他们不让我去见你。”她哭得声嘶力竭,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怀瑾在她耳边小声安慰,“没事了,小樟儿,没事了,阿答在这儿。”他抬起头来环顾四周,看见姬卿尺双手合在胸前,手掌下压着折扇,玉莲扇坠悬在桌子边上。

“这是什么意思?!”怀瑾有几分恼怒地道,“难为她一个小女孩儿?”

“东府多心了,公主在我们这儿,自来的那天,都是好好对待,从来没难为这回事。”

怀瑾细看女儿,果见她小脸干净,衣裳也都清洁齐整,稍微放下了心来。姬卿尺一挥手,便有个人从旁边走上来,一把将女孩从他怀里拉开,怀瑾抬头,看见那张熟悉的脸,不由大怒,

“叛徒!”

随从三童不敢与他眼神相接,只听从姬卿尺的吩咐,不顾女孩的哀求,一路将她拉入后堂,放下帘幕。在女儿的哭泣声中,怀瑾心乱如麻地站在原地。

上一篇:故人新柳+番外 下一篇:八月乱长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