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翥(93)

作者:流花烟雨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主角:德琳,元成 ┃ 配角:容琳,瑶筝,谭玉君,徐若媛,木槿、骆清远 ┃ 其它:皇帝,皇后,宁王,安王 太子的心有多高 凤翥(zhù),意为凤凰高飞。尚书小姐杜德琳从未想过要入宫,就像她从未想过要与王爷、太子为敌!只是当初既得罪了人,多年后当某个星眸朗目的人说“你若是进了宫”时,她又能、又该、又会如何呢?点击展开

仁慧皇后原怕他身子尚虚当不得劳累,详细问了太医,听到说宁王现今只需按时服药固本,并无实症才放了心,还是格外叮嘱多挑些人从旁辅助也就是了,自家万不可太劳神,宁王笑着应下了。

元沁听说了这事,拉着木槿和德琳去给元俭道喜——她如今是走到哪儿都离不了德琳了。元俭的总管费礼海听到小黄门报的讯儿,亲迎出来引着她们一路入内,直到元沁说费内官自去吧,我听到王兄的琴声了、认得路,他还有些迟疑,看看写有“未雨阁”三字的轩室已在眼前,这才行礼告退。

元沁等他走了,对另二人摇头舒了口气,“早听说这费内官是个闷葫芦,今儿我算领教了,被他禁锢得除了端个公主架子都不知该怎么说话了。”

德琳和木槿闻言失笑,都心有戚戚:这位内官从露面就只说了“公主有心了”几个字,偏偏举止进退还都恭谨周全,让人挑不出什么错儿,也实在是他的能耐了,“王兄这时候还有心弹琴,看来是胸有成竹了!”元沁不在不相干的人身上多费神,略听了听,循着琴声从侧阶踏入回廊。

“弹的还是《蒹葭》。”木槿细声补充。

元沁愣了愣,笑起来,“王兄这琴弹得不是地方,他应该到李勋官的府上去弹,教习你说是不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她二人这是在拿元俭的婚事取笑他了,德琳自然不能跟着她们放肆,笑着道,“此‘伊人’不见得是彼佳人,”看元沁要跟她理论,偏一路说下去,不叫她插嘴,“其实凡是苦苦追寻、意图拥有的东西都可以是‘伊人’,一样儿才能也好,一样儿美德也罢,或许只是心里的一个愿望,套在这上、下句里不都能说得通?宁王殿下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或许只是如何才能办好元夕巡游的事,那便是他的‘所谓伊人’了,郡主您以为呢?”

她方说了两句,木槿就觉着自个儿想得太窄了,被她这一问,只剩下点头的份,面上又是敬佩又是惭愧,元沁却不是那么好说服的,噤着鼻子哼声道,“教习你就是会扫兴!说你是俭王兄的知音你还真帮他说开话了!我不管,我一会儿问王兄,看他要说的和你不一样你怎么办!”

德琳笑,正要说话,轩室的门却大开了,宁王元俭迎门而立,神情略带了两份倦怠,眸中的光彩却是熠熠,“当日若得教习在,伯牙何须悲裂弦?”显然是已听到了三人说的话。深看了德琳一眼,笑吟吟地望了另二位,“沁儿,槿儿,那么取笑王兄有趣么?”

木槿这时候是只会摇手不会说话了,元沁却还能瞪着眼睛浑赖,“取笑?什么取笑?谁取笑?”一面巴巴地望德琳。德琳嗔笑着睨她一眼,屈身向元俭道喜。元俭忙道多谢、杜教习请勿多礼。笑瞪了瞪沁、槿,叫门边听命的侍女上前给三人布排座位,自家也在案后落了座。

元沁见侍女把案上的焦桐捧起来要走,忙道“王兄你接着弹吧,我再不胡说了,”对上另三个人深浅不一的诧异,嘻嘻地笑,“不然岂不显得我们是不速之客、一来就扰了你的雅兴?”

“这还不是胡说?!”元俭无奈轻叱了她一声,指着案上摊着的几页纸,“我不过是叫它累着了,弹琴换换脑筋罢了。”

他这一说,三女都好奇,元俭也无避讳之意,把那几页纸给她们传看了——虽有勾划之处,大体还是看得清的,德琳一看那上头多是人名,偶有知道的,像标记在“服饰”题头下的第一人是桂尚服,“工事”名目下的是她哥哥杜昭,“典籍”之列有琅嬛阁的秦简秦少监,翻至最后一页,“曲目”之下的一串人名中,谭玉君名在其中,而另起一列、亦即最后一列的题头被圈改的看不出原样,其下的名字倒是只有一个,赫然就是她杜德琳,不由笑道,“这是殿下的点将录吗?”她约略猜到这是元俭在谋划元夕所需调用的人手。

她翻看纸页时元俭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略有紧绷,及至她笑问时才似回过神,淡笑道,“教习敏锐。”简单解说了预备叫各名目的人所担的职责,“至于杜教习,我觉得除了‘工事’,哪一项都能胜任,可单分到哪一项里都有些屈才了,好在这名单还只得一大半,等全拟完了我再细斟酌斟酌——届时还请教习勿要推辞才好。”

德琳自然不能推辞——即便她想推也是推不得的:宁王拟定了名单便上呈帝、后,帝、后皆首肯,谕令凡是宁王需调配的人、物无不从其所愿,为了内外联络的便利,又格外把紫仪门近旁的“听松轩”收拾出来,给宁王做了日常议事之所。德琳自此便时不时或早出、或晚归,一日中倒有大半时候停留在听松轩了。

元沁最初还跟着往来了几趟,后来见他们议起事来就把她晾在一边儿,而他们所议的车马人轿灯油火烛纱绫缎锦的又实在琐碎繁杂,她听得都要睡过去了,过后便绝迹于听松轩,还不无庆幸地对木槿道,“多亏王兄未把我列在名单上。”——当日在“未雨阁”,她很为名单上有德琳却没有她而“不忿”,说宁王小看她,还是元俭说“你帮我不是应当的、怎么还用格外写出来?”她才作罢。如今看来,还是宁王有先见之明,不然真把她列上了,那可免不了成了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活解了。

宁王最后予以德琳的名目是“协同”,秦简对这个称谓极是推崇,说用词虽简,涵盖却广,凡不可细分之事皆可用此一言以蔽之。德琳听他说起方知这两个字是从《汉书》和《三国志》里来的,几日下来,觉得秦简的概括精准之至:元俭并未说要她分管哪一项,却是除了和“工事”有关的搭建、火药、器械之类她实在不通、“典籍”有秦简独自扛鼎外,余下的大事小情都极有可能问到她这儿来,德琳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凡知则尽己所能的信条,一样样事做下来,虽未存求功的心,宁王对她的倚重却是有目共睹了。

这一日德琳先去了琅嬛阁才又到听松轩,比素日晚了些,到时正遇见乐坊的管事并几个乐工往外走,谭玉君与他们隔了丈把远在另一侧独行,几个人的神气都是郁郁的,看到德琳,几个人各按身份见礼。谭玉君望了望德琳,像是有话要说,最终却只是唇动了动,点点头便自去了。

德琳心中不解,进殿却见元成的面色也不甚好——倒也不曾蹙眉,只是不见惯常温煦的笑意,听到声音抬头见是德琳,轻吁了口气,“你来了。”德琳笑着应是,只做什么都不曾见,元俭却自个儿提起了话,“这件事怕只能靠你我了。”

原来令元俭和谭玉君、乐工们悒郁的是为花车配乐的事——

元俭在筹备巡游之始就想到从当时到元夕当夜,满打满算不足一个月,如此短的时日里要想有大的出新举措是万无可能了,可要完全照搬往年、敷衍了事,元俭是断断不肯的,第一次召集杜昭、秦简、桂尚服、德琳等人碰头时他便说得很明白:套路上不妨沿袭旧例,所有的枝节处则务求精巧、精致、尽善尽美,要让人看到皇家的体面和用心,如此方不负帝、后所托,无愧百姓所盼。

因是这样的宗旨,元俭在所有的事上都尽心竭力,着秦简遍查史书,不管是历代的花灯样式还是元夕风俗,凡觉新鲜有趣的都尽力重现;着宫中的画师夜以继日赶绘出七七四十九辆花车图样,每一辆都有独特之处,他逐一审看无误后交给杜昭带了人按图制车;他的总管费礼海则被派去试制焰火,偶尔到听松轩来回话,总是带着一身的硫磺味儿,让人错觉一个火烛不小心就能把他给点着了;此外元湘、元沁等公主们也都未得闲,帮着他拟定了一份儿“神仙名册”——元夕夜着人妆扮成名册上神仙的样子,立于花车上供百姓瞻仰,德琳粗略地看过,从玉帝王母到观音、八仙全都在内,德琳先还笑,说公主们考虑得极周到,仙、佛、道都包含了,倒不怕百姓说皇家厚此薄彼,后听说这名册是皇后娘娘看过的,明白了,未再多说。

元俭拿到名册后先是赞好,请桂尚服在各路神仙的服饰上多费心,后又想到仅是悦目未免美中不足,遂生出依据花车、人物的不同配以不同曲乐之念,今日召乐坊的人和谭玉君来正是为了此事。

上一篇:先帝崩殂后 下一篇:凤栖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