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闲闲露华浓(206)

作者:方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沈家小姐清兰回乡探望祖母,无意间结识了年轻有为的青年将军。虽是萍水相逢,却又屡次相遇。在一次次的交往中,两人逐渐相知。不料事情有变,家中起了涟漪,清兰的亲事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他诚心求娶,她嫁入高门。谁知高门不简单,种种波折渐起。幸而夫君宠妻护妻,就算前路崎岖,也是不惧。 点击展开

林氏拍着她的头,烦躁的叹气,“也不知道沈家冲撞了哪尊菩萨,引来这么个甩不掉的包袱。”

沈清兰知道她说的是梁氏母女,“我听说,梁太太昨天去给父亲辞行了?”

“哼,辞行?她哪里舍得辞行?”林氏的气往上顶,“我们又上她当了,早知道这样,索性昨天白天狠狠心,叫她们立即走。”

“那她们什么时候走?”

“谁知道?反正现在是走不成了。”林氏气恼不已。

原来,昨天沈清兰离开后,梁太太和女儿一合计,又出一计,她叫秋叶去大门口等着,沈良一进门,她就立即赶过去,捂着脸痛哭,说女儿被人羞辱,暗示林氏要挟她息事宁人,不然就离开沈家,她没脸再呆下去了。

沈良听了大惊失色,赶紧先挽留住她,再来找林氏问详情。

他风风火火而来,一开口就是,“梁小姐出了大事,还没弄清楚,怎么能赶人走!”

这话简直就是一把火,顿时就把林氏点燃了,于是,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争论起来,最后,事情不了了之。

梁氏母女呢,又理所当然的住了下来,只是卖了红芍了事。

林氏叹气,“你二哥像极了你父亲,浑不知人心险恶,只一味的良善,我想一想就来气,你父亲在申州一呆就是十几年,每天早出晚归的,兢兢业业,却又如何?人人得以升迁,偏你父亲毫无动静,他也不生气……罢了罢了,朝廷的事,咱们不议论,可这梁太太母女算怎么回事?”

沈清兰又想起沈之潇口中的梁婉然,劝道,“只怪她们太不知廉耻,一个人不知有几百张面孔,父亲所见,是她们的委屈可怜,少不得要帮衬一二,算了,这件事就这样吧,不过,母亲,您还是要找个机会提醒下世子,并表明态度。”

“是的,是要和他说的。”林氏颔首,赞道,“你懂事多了,遇到事情能自己想得周到、长远,将来嫁去顾家,我也放心。”

怎么说着说着又到自己身上了?沈清兰僵了一下,不接话了。

林氏刚夸完,见她又来气,“多好的人家,多好的夫婿,不知多少姑娘眼红呢,你这脑筋也不知怎么就这么拧?女人活一辈子,不就是求一个好归宿吗?错过顾家,你再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这样好的了,就算是世子……”

话刚脱口而出,林氏立即意识到不合适,赶紧止住,看一眼女儿,怕她误会。

沈清兰则早就从沈之逸那得知了林氏与穆华景已经约定的心思,所以也没多震惊,反而回了她一个“你不说我也知道”的表情。

第286章 硬气

林氏顺势轻咳一声,“知道就好,反正也给你交了底了,也不隐瞒了,你从来就懂事,在终身大事上,更不能糊涂,知道吗?”

沈清兰难得认真点头,“我知道。”

林氏惊诧她的态度,还想问什么,只见春兰笑眯眯的捧着封信进来,“太太,份宁来信了。”

林氏摸了摸信封,笑,“这么厚?”,取出一看,原来里面装了两封信,一封薄,一封厚,她把那封厚的递给沈清兰,乐了起来,“瞧,还特意给你写了这么多?”

“谁写的?”沈清兰接过,随口一问,只看见外头“清兰启”三个字,并没说写信人。

林氏已经自己看了起来,“你大伯母?”

沈清兰浩气的展开,一时愕然,一共三页,沈清菀、沈清芝和沈清柳各写了一页,合在一起寄的,信中都是些家常琐碎,但沈清菀和沈清芝的口气都有些怪怪的,想亲近又觉得尴尬的那种,只有沈清柳一如当初面对时的可爱和真诚。

林氏已经看完,见女儿手里三张信纸,笑呵呵的吃醋,“你大伯母都与你说了什么?”

“不是大伯母,是大姐姐、三姐姐和五妹妹。”

沈清兰也笑,临别时沈清芝主动示好,冰释前嫌,现在又来信,这自是好事;沈清菀的别别扭扭都是为的哪般?她想起分别前那几天沈清菀的异常,难道说过了两个多月,她还没恢复正常?

林氏点头,“她们都还记得你,这样最好,到底是一家子的手足,就算不在一起,手足之情还是有的,将来也要常联系常走动。”

以前,老安人不喜欢沈良和林氏,婆媳关系也不太好,申州和分宁之间少有书信往来,林氏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按规矩派人送去钱财和礼物,至于彼此的关怀,就颇为稀罕了。

沈清兰心中暖软,答应了。

林氏又扬着信笑,“你大伯母说,花朝节那天,陆夫人邀请菀姐儿去玩呢,说不准两家联姻还有希望。”

沈清兰很意外,陆夫人要看上沈清菀早就看上了,哪里还有自己当初那段不太愉快的插曲?既然一直无意,怎么突然又邀请呢?心中百思不得其解,面上还是笑道,“这是好事,大姐姐又漂亮又贤惠,陆家要是娶回去,是捡了宝呢。”

林氏哼哼的看着她笑,“可不是嘛,那你这个宝呢,什么时候……”

“母亲。”

沈清兰是真急了,林氏最近不知怎么了,不出三句话总能把话题又扯到自己的亲事上来,这是有多嫌弃自己,急着要把女儿嫁出去呢?

林氏气了,一巴掌把她拍出去,“不是为你好?还说不得了?”

沈清兰也不顶嘴,揣着信,顺着她的掌风一溜烟的跑了。

回屋看到碧玉正抱着个比她还大的包袱出来,沈清兰奇道,“你这是做什么?”

翡翠跟在后面笑,“小姐,这妮子怕不是要背着您卷铺盖跑了?您快拿住了查一查,说不着包袱里藏着两斤熏肉大饼呢。”

沈清兰大笑不止。

碧玉气得将包袱往门槛上一放,就冲着翡翠扑过来,与她扭成一团,“死丫头,你才跑呢!你才藏熏肉大饼呢!我今天非让你吃两斤熏肉大饼不可!”

沈清兰也不拦,自己搬个凳子坐在阶前看热闹不说,还时不时喊一句,“使劲!赢了的奖两斤熏肉大饼。”

碧玉和翡翠一听,同时“嗷呜”一声,打不下去了。

春夏交接的好时光,蓝天湛湛,白云悠悠,清风含香,蜂蝶起舞,叫人睁眼可见处处明艳,闭目时尽是惬意。

庭院里红花绿树枝头鸟,丫头们粉衣绿裙打打闹闹,一切都美如画,沈清兰含笑坐着、含笑看着,好似近日来笼在心头的不可言说的忧伤也渐渐淡去。

本不该强求的人已经离去,生命中注定的那一个,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

沈清兰在阳光和笑声中慢慢平静下来,也学着将心里像枝蔓一样横生竖长的那些不安分、不甘心的希冀一根根、一寸寸剪掉。

方茹音奔丧回来后,沈清兰去了方府,方茹音去世的这个舅父与方太太关系不太好,还不如舅母亲近,连带着方茹音长这么大,很少与舅父见面,谈不上什么感情,纯粹亲戚间的礼节。

这点事,方茹音跟她讲过一次,两年前那个舅父做寿,方太太也带着方茹音去了,后来却是一肚子的气回来。

方茹音拉着沈清兰愤愤地说,“外祖父和外祖母过世早,舅父是长兄当家,因嫌弃父亲当年家贫,要强行退了我父母的婚事,将我母亲再嫁给一个乡绅,是我母亲以死相争,舅父才无奈罢休,我母亲出嫁时,舅父将外祖母生前为母亲准备的嫁妆克扣了大半,理由是补贴母亲在娘家这么多年的花销,母亲一气之下,婚后数年没再回去,后来母亲生了我哥哥,舅母又过来劝说,这才又开始走动。”

那时候,沈清兰还劝了她一句,“人情往来,不至于落人口实就罢了。”

方茹音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呢,母亲心软,想着到底是手足,既然重新走动了,也就不计前嫌,每次去都带去重礼,但舅父不知足呢,寿宴上当众数落母亲,说母亲忘恩负义,要不是他这个兄长做主,岂能嫁作司马太太?现在出人头地了,却不顾念娘家,从无提携……母亲气得狠了,当场把当年旧事抖了出来,带我回来了。”

沈清兰听了义愤填膺,又拍手称快,觉得方太太太硬气了,简直是女中豪杰。

后来,听说这两年里,方太太再没回去娘家。

方茹音沏茶递给沈清兰,“罢了,都过去了,人都没了,往日恩怨都消了,终归舅母还是叫人来报丧,母亲还是去了,算了算了,说些开心的,我这几天吃没吃好、睡没睡好,都瘦了一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