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番外(18)

作者:一梨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皇上貌似没有注意到我的不怀好意,依旧像往日那般不冷不淡地看了我一眼,「哗」地一声将一床被子扔在地上,「你若生不出孩子,不仅是冲撞太后,更是欺君,罪当诛连齐家满门。」 我的脑瓜子突然「嗡」地一声。真是歹毒!果然这个小人当日说谎救下我就是琢磨着更好地算计我呢,我自己的小命我可以不在乎,但我齐家满门,虽被流放但至少性命无忧,若因我有了什么好歹,我怕是死都没处死。 点击展开

我抬眼看着贤妃,掩饰不住眼里的震惊,何为「不管无端还是有意」?杨家二郎岂会有意被伤?难道杨家会同皇上共同设计蓟王?怎么可能!

「愉妃,此时回首,齐杨两家昔日那般交好,不知几份真情几分假意啊。」贤妃看了我一眼,目光中俱是冷屑寒凉,冷笑一声扶着宫人离去。

我站在寒风里,耳边久久回荡着贤妃凉薄的声音,浑身的血液一寸一寸地凉透。

当年太子党倒,太子母家韩家因为谋逆被满门抄斩,齐家作为当年太子党下最大的门阀,虽未附逆但因着素日构陷宁王之罪被先皇流放苦地,如今看来,齐家当年能侥幸保得性命也算是先皇恩宽。

而当年,太子党下门阀众多,杨家亦是其一。

杨府书香门第,虽不算高门大户,但也是清贵人家,可杨府嫡长子因为莫名卷入一桩风流事,死得十分难堪,家风败坏,一时被京中豪门贵族鄙夷唾弃,而杨夫人也因自己儿子背负污名而亡整日伤心忧思,于当年冬日诞下女儿后也不幸亡故,这对杨府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但谁料几年后,杨府二子杨轩长成,才华绝伦风姿俊逸,渐渐才名远播,与我二哥齐远并称双才,麟角虎翅,一时双璧,冠绝京都。而当年杨夫人诞下的那个女孩儿名唤杨昭儿,杨府主君在妻子亡故后再没续娶正室,其他子女皆是府中姨娘所出,故而杨昭儿便是杨府唯一的嫡亲孩儿。杨昭儿自小丧母,但小小年纪便十分端庄雅静,琴棋书画无有不能,在京中也渐渐有才女之名。正是这一儿一女使得昔日门可罗雀备受冷眼的杨府再次车马盈门宾朋满座。

我打小不在这些事情上费心,而杨府这些七七八八的事皆是我从长姐和二哥的口中有意无意中得知,甚至有些是母亲告诉我的,因为当年,杨府同我齐家实在好得亲如一家。当年杨轩才名初显时与我二哥也曾有过一段文人相轻互瞧不上的时日,斗文斗诗两不相让。不知是不是不打不相识,二哥与杨轩逐渐相交相知,也越发亲厚,杨府与齐府也渐渐走动起来。杨昭儿也多次应邀入府欢聚,与我长姐最是投契,长姐若有什么乞巧节小会,花朝节诗会都会叫上杨昭儿,她们本都是惊才艳艳的才女,也各自生出惺惺相惜的情谊来。母亲也同我说过,杨家昭儿与我差不多大的年纪,虽然从小失了娘亲,却十分乖巧懂礼,才思兼备,惹人疼惜,为此我还别别扭扭地吃了一回醋,非得惹得母亲宠溺地点着我的鼻尖儿说小阿音最惹人疼爱才肯罢休。

因着杨轩和杨昭儿,齐府同杨府往来越发频繁,父亲甚是赏识杨轩,也就亲近地唤杨轩杨二郎,是以我们齐家也都亲昵地称呼二郎、三郎。在我十三岁生辰那年,父亲不仅邀了杨昭儿,也一同请来了杨轩,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与二哥齐名的杨家二郎。杨轩一袭回纹银衣,安安静静地立在那儿便犹如芝兰玉树,相貌气质十分出众。

但彼时我护短心切,心中虽觉得杨轩也算是十分好的儿郎,但扔拎着小裙子来到他面前,嘴中脆生生道,「你便是杨家二郎?与我家二哥比起来,还是差许多呢。」边说着便努力在心中罗列我二哥诸多的出色之处,好等他反驳我时驳斥回去。

杨轩当时眼中有一闪而过的惊诧,转而便眉眼温和道,「小姐说的是,在下同小姐二哥相比,自是相差千里。」

相差千里,差这么多?这倒是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京中皆把二人相提并论,这千里未免隔得远了些,我心中觉得隐隐有些不妥,怔怔地回,「倒也没有千里,百里,嗯,十里总归是有的吧?」

杨轩不语,只低头看着我,眼神似乎有些受伤,但表情却依旧十分和缓。

莫不是十里也过于委屈他了?我有些不安,这文人才子的内心就这么脆弱禁不住打击吗?只得小声且有商有量地问,「那,差一条千福巷总可以吧?」

又长又宽的千福巷在我看来已是十分长远的距离了。

杨轩深深看我一眼,转而细雨和风般笑了起来,「嗯,是差一条千福巷。」

我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想来这杨家二郎也是讲理的。

那日生辰的晚间,娘亲便来我房中,闲话了几句,突然不紧不慢地含笑问,「阿音今日觉得杨家二郎如何啊?可相处得来?」

我正琢磨着明日带齐奴儿去哪里行侠仗义呢,便心不在焉地点头,「是个讲理的人,还可以相处吧。」

「那便好,那便好。」母亲笑着直点头。

单是一个讲理的人就让母亲这般欢喜?不过我疑惑了片刻,便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了。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日父亲便动了将我嫁给杨轩的打算,怕我不喜欢,才特地将杨轩带入府中同我聊了几句,见我并无异议,便打算在我及笄之后同杨府结亲。

可是未等到我及笄,齐家便遭了难,我奉旨入了皇宫,这门未成的亲事便如过眼云烟消散而去了。

只是,我虽同杨二郎再无缘分瓜葛,但他的妹妹,杨府的嫡女杨昭儿却是同我一日入了宫,我为才人,她为婕妤。

杨家当年同我齐家交好,也算依附齐家,自然归顺太子一党。当年太子党败,先皇仁慈,只是收拾了齐韩两大门阀,其余门户只是也斥降了数位要紧的官员,并没有重罚。杨府门楣并不显赫,杨家主君时任礼官大夫,也非高官,只是因为同我齐家那几年亲厚才在京中更显煊赫,是以党争之后倒是保全了自身,在新帝各个官家选妃之时,杨府唯一的嫡女杨昭儿更是选入了新帝皇宫,封为杨婕妤。

当年没有殃及杨家,于杨家而言,算是大幸。

皇上为宁王之时并无正妃,登位之后,却也没有立后,只是封了骠骑大将军李巍的女儿李筠巧为惠妃,居众妃之首。

虽然齐家曾同杨家亲如一家,但是我同杨昭儿却并不算熟稔,杨昭儿同我长姐无话不说,但与我也不过就是点头之交。当年齐府之外的街头巷尾才是我的江湖,我自是十分懒怠同各家高门小姐往来,毕竟齐家女儿的门面有我长姐和二姐顶着。入宫之后,我居永安宫,在皇宫最不起眼的一隅,杨昭儿居阖煦宫,同永安宫相隔遥遥,就算出门散个心我同杨婕妤也很难走到一块儿。更重要的是,我为罪臣之女,身居小小才人之位,宫中诸人唯恐避之不及,我为不牵连杨昭儿不牵连杨家,自是见到杨婕妤也要远远躲着的。

但是,人人都以为惠妃母仪天下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杨昭儿却异军突起,因其聪慧可人知书达理深得太后喜爱,也得皇上青眼,不过短短一年之内,三次晋封,先是升为杨修媛,后是册为杨妃,最后新建二年初,入住凤仪宫,立为皇后。如此神速,纵观古今后宫史,无人可出其右,当时惠妃同杨妃后宫的尔虞我诈沸沸扬扬地传得比话本子都好听,最后到底杨妃棋高一着,哄得太后一看见惠妃就嫌弃得直翻白眼,皇上自然是孝顺的,在惠妃同杨妃之间,最后择定了杨妃。杨昭儿就这样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正位六宫,成为我朝杨皇后。

杨昭儿能成为皇后,我还是挺欢喜的。倒不是为了从前杨家同我齐家的关系,只是因为从杨昭儿身上多多少少能看出几分我家长姐齐嫣的影子,她们一样高傲端庄,一样精通诗书琴艺,我去凤仪宫请安时,连凤仪宫逍遥炙的味道都同长姐当年做的相似,而我那般想念我的家人,只有在凤仪宫里我才能感受到一丝丝齐家的味道。是以每天晨起去凤仪宫问安,我都十分积极欢快,未曾短过一日。

至于杨皇后对我,似乎和从前在齐家时一样,点头之交而已,我也觉得这样很好,她既是皇后了,我便更不能牵连她。

而我的峰回路转,便是大闹了太后寿宴,被逼硬生生怀上了珏儿,北境战乱,大哥齐沧回京,珏儿出世,齐家得诏重返京都,齐家才渐渐有老树回春之象。而杨家三郎杨希求娶我二姐齐令,杨家才又重新同齐家重拾昔日旧情。只不过这个时候,更多的是我齐家高攀杨家,杨昭儿立为皇后之后,杨家一府门楣光耀,新建三年,杨昭儿父亲就升任司空,算是深得皇上信赖,彼时杨家一门已非我齐家可比了,所以新建四年冬,杨家娶我二姐入门,我十分感激。

上一篇:凰图 下一篇:罹安顾侯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