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图(39)

作者:寐语者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 架空 权谋 家国情仇 八百里封邑,销却黄泉一诺。 南之梧桐,北之乔木,一身相许两国君主。夙昔情苦,半生姻约,自杀戮血色中起始,于世事苍茫中沉浮。长公主、太子妃、皇后……她身负天下女子最尊贵而沉重的名头,百年之后,红颜飞灰,留诸青册的名字,终是祸国妖后,还是一代女主;他与她是帝后,也是夫妻,几许爱憎聚散,几度厮杀辗转,烽烟夕阳下可有一人如约归来?点击展开

南朝人在尊卑男女之别上,不比得北朝豁达,然而华皇后此举全无拘束,落落风致,与北朝女子一般无异。朝中对华皇后的非议传言,多说她妖媚惑主,行事乖冷。眼前所见的皇后华氏,仪态万方,并不如传言中孤冷,行止音声自有一种摄人心魂之力。搀扶着大哥的从琳、从琅二人,已是神为之夺。

帝后对长子从璇这份格外的体恤,比什么恩赐都更触动于廷甫。

从璇的伤残,是他一生最懊悔痛心之事,这个儿子也是他唯一放不下的牵念。宦海险恶,从玑自顾尚且不易,丛璇心气高傲,最受不得委屈,膝下只一个女儿,也不知能否照拂他的余生。如今眼见皇上并不因丛璇已成废人而轻视,从不轻易施恩于人的华皇后更待之若此……于廷甫胸中热意涌动,感慨万千,君臣一场,年青的君王与异国远来的皇后,终是知悉他所愿所求的。

此番拼出老命,独撑京中大局,力抗诚王对皇帝的施压,镇住摇摆不定的拥立功臣姚湛之。皇上素来治下恩威并重,自然不会薄待了于家。然而于廷甫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更已位极人臣,还能贪图什么官爵,无非是为子孙积攒福资。

——————————————————

从相府门前到正堂这一路行来,皇帝始终亲手搀扶着老迈的宰相,皇后随在他身侧,步履轻缓,衣袂飘飘而行。皇上没有半个字问起朝政,也不问起小皇子,只温言闲叙,问着于廷甫的起居病势,偶或与随行的于丛璇重提旧时佳事。丛璇一一应对,初时拘谨僵硬,渐渐也有笑容浮现于苍白消瘦的脸上。

华皇后淡淡莞尔倾听,皇上与于家父子娓娓相谈,目光不时掠向皇后,尤其与丛璇谈及少年旧事时,有意挑了三五趣事,说与她听。每当皇帝的目光掠来,皇后的眸光总是恰恰迎上,自有不可言传的默契相与。

皇帝体恤老宰相的孱弱病体,免了正堂上又一番繁琐跪拜的礼数,让于廷甫就在平日养病的暖阁里安置下,君臣二人好生叙话叙话。于廷甫也不矫作推辞,应了旨意,吩咐从玑,让跪候在正堂上迎驾的内眷们都退下。

“皇上。”华皇后微微一笑道,“妾身这些时日不在京中,久未召命妇入觐,也想见一见诸位夫人了。”

于从玑闻听此言,只觉皇后思虑周到,府上内眷跪候多时,不曾瞻仰圣颜,这份恩泽也要被及内眷才好。而于廷甫则暗暗对华皇后的玲珑心窍颔首,皇上要与自己私下所叙的话,自然不是闲话。当此微妙时节,首当谈及诚王与南朝。皇上若吩咐左右退避,难免拂了华皇后的颜面,若留她在侧,许多话便有了忌讳……倒是华氏自请回避,体恤了皇上,又施了恩典给府中内眷。

皇上凝目注视了皇后一刻,忽的笑了,“你回京这一路都挂念着衡儿,如今是一刻也等不及,撇下朕,赶着去看这小儿?可叹父不如子。”

稚气未脱的从琅,竟咧嘴笑了出来,君前失仪。于廷甫却也随着他呵呵直笑。皇上率性自嘲,与皇后不避外臣的调笑,直教从玑有些啼笑皆非。华皇后娥眉微挑,朝皇上眼波轻掠,似嗔非嗔,笑而不语。却是另一个温婉女声应道,“夫妻结的是发,母子连的是心。”

是侍立在皇后身侧的商昭仪。

适才迎驾时,从玑叩拜了皇帝皇后,也依礼拜过这位新册封的昭仪,模糊瞥得那一身宫妃装束,其余全未留意。此刻听她出声,不觉抬眼,讶然暗想,这位昭仪气度虽佳,容貌仅算清秀,不知如何在天人之姿的华皇后身边,博得了皇上的青眼。

皇上转对父亲笑道,“朕南巡这些时日,托付衡儿给于相,想必这孩子没少在府中添乱。皇后,且瞧你怎么赏赐吧。”

“妾身感激于心。”皇后盈盈颔首,朝父亲浅施一礼。

父亲忙回拜,连连道,能服侍小皇子是于家上上下下皆以为荣的福分。复又禀奏道,这些时日是长媳姜氏寸步不离在侍候小殿下。皇上若有所思,含笑道,“当年丛璇成亲,朕还饮过喜酒,转眼已六七年了吧。”于丛璇苍白的脸上略现红光,答道,“是,微臣记得,当日陛下与……与宾客斗酒,醉后不肯休憩,是扶醉策马回王府的。”

听大哥在宾客二字上略顿了顿,从玑稍一思量,记起来,当年在大哥喜宴上斗酒的两位亲王,一位是当今皇上,另一位……则是已死于兵变的骆后之子,瑞王。

皇上目光微动,随即朗声而笑,“三分薄醉罢了,你倒还替朕记着!”

“皇上口中的三分,那自然是七分醉了。”皇后似笑非笑,曼声含了一丝揶揄。皇上朝于家父子闪了一个无奈的眼色,“还好那时皇后尚未嫁来,不然朕连一分醉也不敢的。”

此番连大哥也忍俊不禁,笑作一处。

若非亲眼所见,竟难相信帝后之间情笃恩深,哪有半分芥蒂的样子,不知废后之说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当年皇后又怎会出走殷川……从玑心下越发狐疑讶异,揣摩不透帝后二人的恩爱,是真是假。

————————————————

皇上移驾东暖阁,于廷甫伴驾,皇后携了昭仪,由丛玑随侍着,行至正堂接受内眷的觐见。从玑敛容恭谨地随行在商昭仪身后,方才在皇上身侧语笑嫣然的华皇后,此时只见沉静,徐步而行,始终一言不发,周身似有霜意淡淡透了出来。

从玑的鼻尖上渐渐透出汗珠,皇后的沉默,令他莫名局促不安。

他无从得知,此刻的皇后华昀凰心中,忐忑比他更甚。

越行近堂前,分明心中急切,华昀凰的脚步却越是一缓,再缓……从殷川还京这一路上,强抑心底已两年的渴盼骤然苏醒,每过一天,每近一寸,都更深一分。出生才五天,就从怀中被夺走的孩子,如今就在眼前。那时候他是那么小小软软的依偎在自己怀中,如今他已会走动奔跑,会说会笑了……他会对他的母亲说什么,会不会奔向她,她是全然不知道的。

才五天大的孩子,双眼已睁开如懵懂幼兽,却还不识得母亲的容貌。可他曾与她血脉相连,曾在她身体里同眠同息,或许他能记得她的气息,她的温度……他被夺走,亦如同他的到来,令她猝不及防。上苍将人作弄如此,恰是在最不曾期望的时刻,最意想不到的境况,一个孩子的到来,令她断裂的,空空如也的人生陡然被填补。

此生至爱至亲,都已远去。

终于她又得到一个新的亲人,还来不及将满心挚爱倾注于他,又再度失去,臂弯里再度空空如也。初为母亲的温柔,无处安置。此后漫漫两年独处殷川的孤寂中,偶尔恍惚,以为那个温软的小人儿,依偎在自己臂弯中的时刻,只是幻梦一场,只是她的错觉,也许她从未有过那么一个孩子……也许,就像当年御医对那人所说的,“长公主久用禁药,伤身已深,怕是不能生育了。”

那些画在纸上的孩童,并不全是做给尚尧看的慈母思子之苦。

一笔一画间,也让自己清醒知道,有一个孩子还在等待与母亲的重逢——她并不孤寂,她是真真切切有着一个骨血相连的亲人还在这世间的。

他的名字叫衡。

册后大典之日,这个刚刚萌发在她身体里的幼小生命,随她一同登上朱红如血的宫毡覆盖下的漫长玉阶,走过文武百官的叩拜,在朝阳之光的普照下,面南而立,与他的父皇一同升座。坐在天阙至高的太极殿上,跪拜脚下的群臣苍生如尘芥之不可见,也望不见风烟茫茫,望不见尘马南来。南面,是她的故国。

身侧着玄衣纁裳十二章纹冕服的男子,她的帝王与夫君,在山呼万岁之声里,伸手将她的手握住了,交叠与龙椅扶手之上,他的指尖压着她的指尖,掌心覆着她的掌心。十二旒冕影影绰绰遮住了他庄严的面容,只听见他低沉温柔语声在她耳边说,“若是皇子,便取名为衡。”

一北一南,衡钧天下。

他将自己称量天下的雄心,寄予这个一身融合北齐南秦两朝皇族血统的孩子,暗寓日后要将天下江山安放在这孩子手中。尚尧,尚尧,杏子林里初见的倜傥晋王,而今已将北齐江山稳稳执于掌中,他的雄心还远不只此,他的目光已越过八百里殷川,投向南国锦绣万里山河。

上一篇:帝王本红妆 下一篇:吾皇+番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