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书香(12)

作者:阿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两情若是久长时,在出将入相,在庙宇高堂点击展开

底下的人二话不说,簇拥着她就要把人送走,扶意和香橼看得呆呆的,而那女子开始挣扎,哭喊着:“我要回家,娘,我要回家……”

几个女人都抓不住,吓得不知怎么好,祝镕从门外闯进来,不由分说将那女子抱起,转身就往门外走。

远远还能听见她在喊:“我要回家,娘……”

扶意和香橼都是呆的,只见管事婆子上前来,分明她自己还惊魂未定,却来劝扶意:“姑娘,您早些睡吧,很晚了。”

“方才那是?”扶意总不见得当没看见。

“什么事都没发生。”然而管事婆子却偏偏这样告诫她,“姑娘,您睡去吧,没事儿的。”

香橼拉了拉扶意的袖子,扶意醒过神:“是,您也早些睡吧。”

她带着香橼回到卧房,翠珠来送热水,也是淡淡的不言语,等香橼把门关了,就主仆俩在时,小丫头才后怕地说:“那人好像疯疯癫癫的,她是谁呀,这大宅门里,怎么还藏个疯子。”

扶意提醒香橼小点声,朝窗外看了眼,轻声道:“你听见了,她们说什么都没发生,明天一早你也不许问,连对翠珠都不要打听。正是大宅门里,才会有些外人不知道的事,不稀奇。”

“小姐放心,我绝不多嘴。”香橼乖巧听话,服侍扶意洗漱,可她也不过十六七岁的姑娘,这一吓还真吓得不轻,于是今夜不睡小床,和小姐钻一个被窝互相依靠。

香橼好眠,很快就轻轻打呼,可扶意的心还跳得厉害,祝镕突然闯进来,二话不说就把人带走,显然这里头的缘故是非,他很明白。

扶意翻过身,默默咬了唇,天知道,比起被那年轻女子吓着,让她心跳得厉害,却是祝镕。

“傻子……”扶意用棉被捂着脸,告诫自己,再不要胡思乱想。

第24章 大夫人之威

女儿家心事固然如此,但扶意不是那轻浮轻挑之人,既然告诫自己要收敛心思,就绝不会在人前表露。

隔天一早,再见翠珠几人,大家都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与玩笑,昨夜管事婆子说什么事都没发生,似有魔力一般,清秋阁上下竟全都忘了。

平日里香橼总能打听到什么回来,便是她不问也有人上赶着告诉她,可关于昨晚的事,连半个字都没听说。

今天扶意要出门,跟她的是内院里姑祖母留下的两位嬷嬷,翠珠等人一概不去,分明前几日说好由她们带着逛逛的,突然这个不舒服,那个也肚子疼。

主仆俩心里明白,她们必定有要紧事要交代,而两位嬷嬷是内院的,本与这些是非不相干,扶意也没轻易发问。

一上午在市井街巷里转悠,京城里瞧着人口是比纪州热闹,但纪州毕竟是天家发源之地,即便固守边陲,地貌气候有限,三百多年在数代帝王的恩泽下,早已是丰饶富庶之地。

扶意这个纪州土生土长的孩子来了京城,对眼中繁华并无甚新鲜感,就连香橼都嚼着糖葫芦皱眉说:“小姐,这糖怎么不甜?”

两位嬷嬷很是慈善,领着扶意去绸缎庄挑布料,去城隍庙拜神仙,又到京城最有名的馆子里吃了顿与府里不一样的饭菜,说是老太太出门前就许了银两的,连钱袋都没叫扶意摸一下。

街上的糖葫芦虽不甜,可酒楼里的饭菜叫她们食指大动,香橼吃得肚皮圆滚滚,爬上马车时对车夫说:“大爷您可慢些,不然我该吐了。”

一行人玩笑着,午后便归来,清秋阁还是原先的模样,关于昨晚的事,所有人缄口不言。

扶意不敢打听,也不愿打听,传承几百年的大家族,总有些外人见不得的事,偏偏她这个外人还要住上一年,往后的日子不惹是生非、不得罪人,才是最要紧的。

这个时辰,京外祝家的庄园里,戏台上搭了戏,祭祀之事皆已妥当,一家子人且要乐呵两天才回城,祝承乾自然也少不得散些好处,给那平日里不怎么往来的族亲们。

杨氏作为当家主母,这些事大部分从她手上过,族亲里的女人们无不巴结奉承她,庄园里所到之处,都能看见大夫人被一群妯娌媳妇簇拥着。

此刻众人看戏,老太太看了两出就乏了,众人起身恭送,老夫人叫她们都别动,自己带着大孙媳妇和小重孙们就走了。

杨氏方落座,王妈妈就给她端茶,趁机在耳边说:“三公子快马派人传来的消息,那几个混账东西,又没看好……”

大夫人接过茶盏,面上波澜不惊,杯中茶水滚烫,她口中的话语却冷如寒冰:“哪个失职,打死哪个,不中用的奴才家里留不得。”

王妈妈没敢多问,应了声就退下了。

台上锣鼓声声,台下笑声不绝,一片热闹中,只有祝韵之神情黯然,满眼的热闹都与她不相干。

三姑娘手里拿着纸鸢来找她:“二姐姐,我们放风筝去吧,这戏不好听,不如言姐姐讲故事有趣,坐着怪闷的。”

族亲里的堂姐妹们也围过来,纷纷问:“哪个言姐姐?”

第25章 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孽障

韵之不擅应酬,也不稀罕理睬她们,更懒得和妹妹们去放风筝,三姑娘见请不动二姐,就和其他姐妹一道走了。

平日里祝家规矩大,和长辈们同席时,三姑娘她们断然不会如此活泼。但今日有族亲在,要招待族里的堂姊妹,正院里二位姑娘落落大方,自然就是给嫡母体面。

果然,她们没走多远,族里的妯娌媳妇们,就纷纷对杨氏夸赞,说三姑娘四姑娘出落得好,都是大夫人抚养教导的功劳。

只见一旁三夫人金氏,用手支着脸颊,慵懒地哼笑着:“教得好,老太太才大老远请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来当先生。”

杨氏置若罔闻,依然与族亲女眷们说笑,可这话戳中了二夫人姜氏的痛处。

正院和西苑都是后来把孩子送去,言扶意来京城,原是特地要教韵之。虽说韵之从小养在祖母跟前,好不好和她这个母亲说不上,到底是自己的亲闺女,只怕说着说着,又要提起元宵节闹的笑话。

然而姜氏忍耐下了,她若先挑起话来,金氏原本冲着老大家的火气,她没意思去惹上身。

三夫人见两位嫂嫂都不搭理她,族亲女眷们也不待见她,心里的火气蹭蹭往上窜。要说去年和大房两位姨娘打起来,如今一年过去了,她心里的火还是一样的。

在她看来,自家男人和老大祝承乾一个娘胎里爬出来,大房对这个弟弟却从不厚待。

不论是外头做官,还是府里分东西,但凡有好事,不是分给东苑一些,或是散给那些家道中落的旁系宗亲,就是他们自己独吞了,轮也轮不到西苑。

金氏身边也有相好往来的族里亲戚,或别府女眷,言语里提到这些事,都说因为大房夫妻子嗣稀薄,一个不入宗祠的养子,一个病怏怏庶子,都不是足以袭爵的男丁。

将来若从侄儿里挑选继承人,自然是西苑这边嫡出的侄子占先,纵然东苑人丁兴旺,可二老爷原是庶出,就站不住脚。

为此,金氏才忍气吞声,不然早就闹得分了家,不愿在国公府里受气看脸色。

这会子没人搭理她,连大房两位姨娘都只管看台上的戏,她一个人没意思,这架也吵不起来。

但她这一闹腾,还是害了韵之。

下午散了戏,韵之被周妈妈叫去爹娘住的小院,母亲劈头盖脸地训斥了一顿,说她不体面不大方,没有公侯世家小姐的气度涵养,平日里不许她嬉戏玩耍,她上赶着跟了祝镕往外跑,今日要她大大方方带着族里姊妹去招待,倒像蔫了的瘟鸡缩在角落里。

妻子用如此难听的字眼责骂女儿,坐在一旁的二老爷祝承业也不以为然,反而冷冷地说:“元宵节在宫里闹一场,回家又接连闹走几位先生,如今你可出名了,京城里谁不知道祝家二小姐骄纵跋扈、不学无术?我和你哥哥们在朝廷里、衙门里,都抬不起头来。”

韵之低着头,一言不发,手指死缠在一起,指甲都要在皮肉上抠出血来。

姜氏告诫女儿:“你再敢跟着祝镕疯玩,叫外人指指点点,我就打断你的腿,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孽障。”

被爹娘撵出屋子,韵之反而松了口气,但还能听见母亲的抱怨:“当初就不该把她送到老太太跟前养,如今好了,教不能好好教,连要都要不回来,你倒是亲自去说说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