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三同人)山河永安+番外(73)

作者:Chenyou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非原作剧情,皇帝玄戈找回自己的弟弟北洛,双王治世。CP:玄戈X北洛 天和九年,明军夺回受降三城,出云中、雁门。天和十年,大明双线对敌,西攻阴山,东则陈兵燕云十六州,对峙东辽。此年秋,辟邪军破定襄,斩首虏万余人。天和十二年,初,明军兵至狼山,封狼居胥,单于溃走西域。秋七月,辟邪军过玉门关,奔赴西域,七千里奔袭、凡破三十六城,得单于首级而回。大明怀王北洛受封上柱国。冬十月,辽主耶律燕率众归顺明国。点击展开

大明臣子都道皇上殚精竭虑、亹亹不舍昼夜,赞他是明君贤主、天下之大幸,可这份忧患之心,世上实在没有几个人可以理解。

北洛一觉睡醒,就觉得耳边叮叮当当不绝,声音虽轻,却委实不可忽视。

“玄戈?”

玄戈轻轻应了一声。

“你在干嘛?”

皇帝陛下低着头专心致志,言简意赅道:“数铜钱。”

北洛无语了一下。

片刻之后怀王殿下起身披衣,坐到玄戈身边,托腮问道:“数了多少了?”

“不多。”玄戈平静地收起铜钱,“省吃俭用一下,应该能过个好年。”

北洛乐了,虽然不知他哥今儿玩得是哪出,不过还是很乐意配合:“你这个一家之主,今后还得努力呀。”

玄戈郑重其事地应了一声,承诺道:“你跟着我,不会让你饿肚子的。”

北洛懵了。他如今仅凭语气就能将说话人的情绪分辨得八九不离十,自然听得出玄戈此言分明不是玩笑。但内容又有些过于儿戏了。

他不禁思考了一下他俩一个皇帝一个王侯将来饿肚子的可能性有多大。

玄戈瞧着北洛沉思的神色,好笑道:“想什么呢?”

北洛一本正经答道:“在想我一觉睡醒,胡人是不是就已经打到天鹿城下了。”

玄戈又笑了,将那数枚铜钱仔细串好,交到弟弟手心:“喏,朕的家底全托付给你了,小心藏好,别被胡人截去。”

北洛正想说什么,只听屋外有人唤了一声皇上,带着七分恭敬二分小心,还有一分微不可查的焦急。

心知多半是朝中出了什么要紧事情,北洛也不留着他哥。

“你去吧。”他拿起那串铜钱,漫不经心地晃了晃,“没饭吃了再来找我。”

玄戈带着笑意,起身离去。

北洛将那串钱收入袖中,也懒得唤人服侍,自己倒了杯茶,满饮而尽,一脸恬淡。

平常日子平常心,闲适无比。

但此刻若有开了天眼的方外之人在场,定能看到他的身后飘渺气运缭绕,逐势凝聚如龙。

龙吐息,锦绣山川一气中藏。

龙抬首,眼绽金芒满堂生辉。

气象峥嵘。

玄戈面色平静地走出屋子,步履从容,速度却不慢。

他知道在他与北洛独处的时候,若非当真要紧的事情,是断然传不进来的。

外面的一众内侍宫女见到他来便立即低头弯腰立在墙根,直到皇帝快步走过,许久才各自散去。

御书房内毕恭毕敬垂手而立的是锦衣卫副指挥使,岚相不在的时候,由他负责锦衣卫的一切日常事务。

他刚要跪地恭迎,就见玄戈一拂袖子:“起来,说正事。”

副指挥使于是从善如流地免去繁礼,直言道:“那青奴有些来历古怪,臣以为,不如让岚相大人先行回来,再另做打算。”

玄戈笑道:“岚相的性子你也知道,要他无功而返,还是在一个他看不起的五品江湖小贼手上铩羽而归,只会比杀了他还难受。”

副指挥使唯唯应声,不再提起此事。

玄戈看出他还有所保留,因问道:“还有什么事?”

“锦衣卫在晋国公府的钉子传来的消息。晋国公一家并亲近的丫鬟小厮等共三百余人,尽数暴毙府中,我们的人查验过,都是服毒身亡。而皇上赐下的鸩酒……并未服用。”

雷霆雨露,尽是皇恩。可若不待雷霆便自尽身亡,岂不是蔑视皇恩?更何况帝王只赐死了晋国公一人,对于刘家其余人等,依旧愿意放一条生路。

玄戈蓦然抬眼,眉宇间一片冷厉的锋芒,怒极而笑道:“他这是想让天下人都指责朕的不仁。”

用全家人的性命做状书,这代价未免太大了些。然而将死之人,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

副指挥使又道:“国公府里还剩下数百奴仆未死,臣等为防再生事端,已将他们先拘在一处,听候皇上处置。”

帝王淡淡一挥袖:“由着他们多嘴作甚么,杀了。”

两个字定夺上百人生死。

玄戈负手于后,沉吟片刻,继续道:“先前帮着秦尚礼埋私兵的那位是谁?锦衣卫哪个千户的。还有帮着他瞒过朝中耳目的,好像是吏部侍郎和宁国公?”

副指挥使竟一瞬间不敢看帝王冰冷的眼神,只沉声应道:“是。”

“这些人的命是时候物尽其用了。还有昔日攀附永兴王的几位阁臣,当初除永兴王的时候不是有风言风语说朕不过是一时大度,迟早会秋后算账?朕就秋后算账给他们看。”

帝王最后笑着问道:“都记下来了吗?”

“回皇上,都记清楚了。”

玄戈淡然一挥手:“下去吧。”

副指挥使离去后,玄戈这才在紫檀雕龙椅上坐下,双手交叠于膝,喃喃自语道:“你不过是想全天下人都探究你是如何死的,接着布好棋子引他们注意到北洛……那朕就砸了你的棋盘,有这么多大人物陪着你死,你一个晋国公混在里面又算得了什么。”

他蓦然想起普陀寺的僧人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不由继续冷笑道:“种得慈悲心,却无慈悲果。你们出家人当真不打诳语吗,他有个屁的佛缘。”

他登时沉默了,半晌后才出声道:

“甲。”

“这件事不必让北洛知道。”

甲默然领命。

就在他即将行退的时候,又听玄戈道:“那个号青奴的五品杀手……再派人查一查。”

黑暗中传来一声喑哑的“是。”

北洛近些日子时常去太学走动,大部分时候都默不作声地坐在角落,听诸生讲道诵经辩论,兴尽则去。

而太学自诩清贵,对北洛这等皇室宗亲从不刻意逢迎,任由北洛来去。只有一次,北洛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给王府送去几卷誊录好的文章,北洛也不多问什么,命身旁的侍女拿来朗读,大部分念了几句几段就被吩咐跳过,也有好几篇被完完整整读完的。

那些有幸被读完文章的作者,最后都莫名其妙得了提拔,宫内宫外,各生欢喜。

久而久之,太学生也以他们的文章能被送去王府为荣,更盼望着自己的文章能被怀王殿下完完整整地听完,偌大一座怀王府俨然成为终南捷径外的第二条青云大道。

这日晨间,正是大朝会结束之后,因需留下来继续议事的大臣不少,故将小朝会放在议事殿进行。

一个小太监忙忙地上前来,在殿外跪下等候宣召。

议事殿规矩无比森严,再急迫的消息,他也不敢擅自闯入,视在座诸多大臣为无物,要知道这里随便一个人拎起来都够他一个小宦官受的。

殿内说话声音骤然一停。掌印太监出声问道:“何事?”

小太监仍跪地未起,只高声说了两句话:

“怀王殿下去了太学。”

“太学生打起来了!”

还没说到第三句话,主位上的皇帝已霍然起身。

那小太监呆跪着眼看帝王离去,惶然不知所措,最终还是被掌印太监拉了一把才起身的。

剩下的群臣哑然无声,面面相觑,随后不得不感慨,怀王殿下当真是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太学,向来自认是天下文脉之正宗,事实也确实如此。

群儒议政,向来无所顾忌。

大明王朝那位不怎么会治国的开国祖宗还是留下不少值得赞颂的祖训,第一条是“兵戈不扰读书声”,于是入太学需摘剑除刀,第二条则说得更为直白,“让读书人说话。”

正因如此,许多次太学生群情激愤以致民心动摇、朝堂不稳的时候,朝廷也不过是稍加引导,绝没有惩戒太学生的先例。

玄戈迈入太学的书院的时候,打群架的两拨人已经分开,却并未消停,依旧聚拢在一起,怒目而视,中间留出一道空隙,泾渭分明。

他的宝贝弟弟则被身旁的侍卫护得滴水不漏,头发也没乱一根,立于人群边缘,双手负后,一脸可惜看不到眼前是个什么光景的模样。

原本在一旁拈须微笑,老神在在的祭酒温大人这时手一哆嗦,险些就把胡须拔去几根。

怎么眨眼的功夫,怀王殿下变作了两人?

见北洛毫发无伤,玄戈这才松了口气。他先前就怕北洛也参与进去,虽说读书人的拳脚没什么力气,可真被踹了一脚也不是好受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