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三同人)山河永安+番外(65)

作者:Chenyou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非原作剧情,皇帝玄戈找回自己的弟弟北洛,双王治世。CP:玄戈X北洛 天和九年,明军夺回受降三城,出云中、雁门。天和十年,大明双线对敌,西攻阴山,东则陈兵燕云十六州,对峙东辽。此年秋,辟邪军破定襄,斩首虏万余人。天和十二年,初,明军兵至狼山,封狼居胥,单于溃走西域。秋七月,辟邪军过玉门关,奔赴西域,七千里奔袭、凡破三十六城,得单于首级而回。大明怀王北洛受封上柱国。冬十月,辽主耶律燕率众归顺明国。点击展开

巡按御史站在阶下,他们方才已述职完毕,这会要禀报的则涉及天家私事。

“武当山希望能给殿下打九九八十一天的周天大醮祈福。普陀山亦提出要做一场法会,由寺内所有高僧一同主持,为殿下做祷。”

武当,道门执牛耳者;普陀,天下第一名刹。寻常人能到这两个地方参拜一下,沾些福气功德便已是平生难得的幸事,而让这两个道佛领袖为其主持祈福盛会,是历朝天子也不曾享有的待遇。

帝王却露出冷笑:“他们平日不是对着干,便是争先恐后,生怕慢人一步,这天下道统的气运就会落到对方手里。这会儿倒是有默契得很。”

其中一位巡按御史听出皇上心情不佳,正犹豫着要不要将后面的话说出来,早有心直口快的同僚继续道:“武当和普陀皆有意收殿下为俗家弟子,武当山还邀殿下上山清修数月,普陀则……”

巡按的声音越说越小,到最后已细如蚊吟难辨其辞,委实是不敢继续说下去。

玄戈冷笑道:“北洛去年游历江湖时曾过普陀而不入,倒是去武当山见了见真武大帝像。朕原以为普陀寺不至于如此小心眼,如今看来是高看他们了。西域佛门双修之法?真亏他们想得出来。”

他的脸色已阴沉到可怕。

“他们道统之争却要拿朕的弟弟当一个筹码。”玄戈冷冷地将那串佛珠扔回桌上,正砸在玉如意上面,“以为这样便能讨朕欢心了吗?”

巡按们面面相觑,他们先前确实以为此事能大大取悦皇上,才会选择在此刻上奏。

本朝虽不礼神佛,甚至在立国之初发生过一次辟佛运动,然而武当、普陀千年积蕴,历经天下沉浮,岂是说式微便能式微的?只是他们若想获得天下道统的资格,就须有朝廷的认可,辅佐帝王,大隐于朝,和光同尘,以入世修出世。

历朝历代的国师哪个不是道门抑或释门中的佼佼者?

前朝方思魏以一介书生入主钦天监任国师一职本就是异数,不想明朝前后三代皇帝的作法更为不群,竟皆对此不予理会,本朝先帝太祖就曾说过,“朝廷是要人来干事的,不是他们耍嘴皮子的道场”,尤其前朝就有皇帝因连续三日服用方士进献的丹药而暴毙的例子,让当今朝廷更为警惕。

美人祸国,明眼人都知是无稽之谈,方士祸国,这可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摆在那的前车之鉴。

正因钦天监的国师一职始终空缺,而历代谁任这个职就能压对方一头,所以双方皆卯足了劲投今上所好,这便是此次争先抢着为怀王殿下祈福的由来。

然而无论理由如何,能被武当和普陀同时办这场祈福法会,毕竟是天大的幸运,即便是帝王也没有理由代弟弟拒绝。

“皇上。”一个巡按出列,上奏道,“臣以为,祈福的事不妨先答应了,至于收殿下为俗家弟子一事则拖个三年五载亦无妨,万不可直接回绝。普陀、武当不仅关系天下道统,亦牵涉到武林众人。虽说侠以武犯禁,可江湖亦是天下的江湖,江湖人更是皇上的子民。江湖的血已经流得足够,该到安抚他们的时候了。”

玄戈没有说话。

堂下站着的多位巡按不知道,山巅上不仰天而俯画地的诸位佛道高人也不知道,帝王此刻看中的却是最遭人弃如敝履的“心诚”二字。

他又何尝不知这确乎是最妥帖的处理办法,于国有利无害。可他如何可以忍受这帮修道之人表面庄严宝相、仙家风光,背地里却蝇营狗苟、争权夺利,甚至将手伸到他弟弟身上?

最终,帝王轻轻道:“此事关于北洛,朕会先问过他的意见。”

待巡按们伏地行礼告退,帝王负手于后,沉默片刻后轻声道:“甲。”

没有任何回应。

玄戈也不以为意,继续道:“你去将此事告知北洛,顺便给他念一念那封信上的内容。”

甲悄然离去,方才萦绕在屋子内的血腥味终于逐渐转淡。显然是刚刚杀完人赶过来的。

皇宫这几日,每天都在死人。这些人因何而死?这世道的人命贱如蝼蚁,纵然有福运遇到个仁慈些的主子,也难逃轻贱的命,活着的人能活下来已是万幸,谁敢深究。

察觉殿内众人的局促,玄戈的眼睛冷冷扫过他们:“朕以为这座宫里发生的事情就该止步于宫中,诸位觉得呢?”

说罢也不理会诸人的跪拜,径自走出此殿。

北洛不知何时多了个午睡的习惯。今日午觉方罢,北洛带着一丝未驱散的倦意坐起身,任由侍女纤细的双手给他整理衣裳。侍女抬眸看着殿下略显消瘦却依旧俊秀的侧脸,悄声提醒说府上来了个宫里的人,北洛阖着双眼轻轻嗯了一声。

玄戈平日派到王府来传话的人,侍女们都已认识。这会儿侍女只说此人来自宫中,而不点出他为何人,想必来者身份定为寻常侍从所不能企及。

屋内所有侍者皆被屏退。

“臣内廷天字房一等护卫‘甲’,见过殿下。”

一如公卿分九等,武道有九品之说,暗卫也分天、地、元、黄四个第阶,原本该是天地玄黄,只是为了避当今圣上的名讳而将“玄”改为“元”。

天、地两房出生的暗卫皆以天干地支为名,共二十二人,元、黄两阶则不限人数,据说已有千余众,各个都是高手,北洛也仅见过其中数人,并不知详情。

如今玄戈已将天、地两房的人几乎都派到北洛身边,唯独留了两个办事得力的依旧随侍帝王身侧。比如北洛面前的甲,此人永远藏在幕后的眼睛不知注视过王朝内多少未见于史官笔端的阴私事情。

待侍女再入屋时已不见那宫里的神秘来人,她低眉顺眼地放下手中所捧的托盘,不敢多问。

北洛沉默地接过茶盏,一饮而尽,满口皆是苦涩,之后才从喉间回出丝丝甘甜。

茶有苦尽甘来之味,那么人呢?

他面目平静,状似并无异样,只是淡然地吩咐道:“备笔墨。”

片刻后,笔墨皆呈了上来。笔墨砚都是宫中御赐下来的,自然皆是名品。唯独北洛瞧不上目前被士大夫争相追捧的徽州熟绢,指明要冰鲛縠,可让王府众人一通好找。

待文房四宝架势一一摆开,北洛站在桌前提笔欲就,却不知为何忡怔了许久。

习字需从最端正的楷书大字练起,由楷至行再入草书,最后达到落笔如意、顺道合势、不求工而自工的至高境界。

寒山曾评北洛的楷书不过了了,唯行草还有几分神意。要知这“几分神意”四字从寒山口中说出,已是了不得的评价。当今书法大家,赵、米、张、颜,前三家在寒山这里都只得了个中品上的评价,唯颜氏以“工拙有度、收放自如”被列为上品。单看当朝天子都曾临过颜氏的字帖,就可见其功力。

然而北洛习字却不按常俗,竟是以剑道入书道。寒山起初不欲教他读书习字,北洛就自己拎着木剑在沙地上涂抹,时日久了,竟也被他练得有模有样。后来是寒山实在看不过眼,把他喊到书斋里教他习字,才算是又走回了正道。只是那股剑意却始终留存在他笔下。

寒山结庐终南,却不作终南捷径名。对于情智初成的少年而言,山上崎岖多苦,唯独深夜抄书时才体会过一把什么叫红袖添香的风流雅趣。

北洛长出一口气,笔走如游龙,信笔挥就,单薄冰鲛縠上一时剑意凛然。

一旁研墨的侍女几乎看呆了眼,若非知道殿下确已失明,定会以为他是身姿健全的完人。

许久之后,北洛搁笔,“注视”着冰鲛縠上墨迹未干的一篇诔文,轻声自语道:“你素来不爱红妆爱武妆,我随师父念书的时候,你总不耐烦地跑开,怪不得小时候师父总说我才是更像女孩子的那个。”

“那些堆砌典故文藻繁复的诔文,想来你是不耐烦看的,我亦不耐烦写,所以这篇诔只求词达意尽,不失悲切而已。”

北洛登时沉默了,半晌后才自嘲笑道:“曲家?为什么每个我儿时亲近的人,都要到诀别时才发觉彼此的真实身份?你明知我是王家的人,却仍以手足之谊待我,凭这一点,我就无法视你为仇寇。你我两家本是世仇,你去杀玄戈,我不敢怪你;同理,玄戈杀你,我也不敢去怪他。”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