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三同人)山河永安+番外(44)

作者:Chenyou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非原作剧情,皇帝玄戈找回自己的弟弟北洛,双王治世。CP:玄戈X北洛 天和九年,明军夺回受降三城,出云中、雁门。天和十年,大明双线对敌,西攻阴山,东则陈兵燕云十六州,对峙东辽。此年秋,辟邪军破定襄,斩首虏万余人。天和十二年,初,明军兵至狼山,封狼居胥,单于溃走西域。秋七月,辟邪军过玉门关,奔赴西域,七千里奔袭、凡破三十六城,得单于首级而回。大明怀王北洛受封上柱国。冬十月,辽主耶律燕率众归顺明国。点击展开

真正用于藏书的阁楼位于方池后正中,筑在地基较高的地方,底下的青石阶常年有人踩踏,显得光亮平整,并无苔痕。

北洛来到近前的时候,恰好见一身穿文官朝服的老人提着衣裳下摆,颤巍巍地迈步走上台阶。北洛于是立即赶上去搀扶。

老人朝他瞥了一眼,呵呵笑道:“有劳殿下了。”

北洛笑道:“您知道我?”

“老臣未入这文澜阁前,也是在太和殿上见过皇上的人。”老人笑道,“殿下模样与皇上别无二致。”

正说着,十二级台阶已经走完。北洛又扶着他跨过阁楼的门槛。

一入阁内,霎觉凉爽,墨香盈屋,书气袭人。

老人这时问道:“殿下来此,是想读哪一卷书?”

北洛环视四周,满目皆书,正愁不知道从哪找起,闻言立即答道:“是《魏史》。”

“那个啊……嘿嘿,还是老臣修得呢。”老人很孩子气地一笑,给他指了一个方位,“从那边上楼,《魏史》在三楼东北角的架子上。”

北洛谢过老人,正欲转身,却又被叫住。

老人指了指北洛腰间悬挂的玉珏,北洛低头望去,见上面不知何时沾了些泥土,在白玉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老人引了句古诗,颇有些意味深长道,“殿下,留心了。”

北洛用袖子拂去尘埃,闻言只是笑道:“但将心付月,何惧点青蝇。”

老少就此别过。

北洛按照老人的指示寻过去,却怎么都没找到《魏史》,他随手从那架上拿起一卷书,一看封面,顿时乐了。

这是一本汉书,然而底下还有一行字:“玄戈太子注”。

文治、武功是评价一个王朝统治的两个标准,本朝武功之盛毋庸置疑,文治方面,除立国之初修了四百九十六卷的《魏史》外,还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成就。当然,这与本朝立国时日尚短有关。

至于北洛手中这卷《汉书》,自然就是玄戈在文治方面的建树,哪怕他当时是唯一的皇子,也不得不去积累此类政治资本,为日后的皇位铺路。

北洛心里清楚,这所谓的“玄戈太子注”未必就是玄戈本人写的,多半还是当时东宫门下的一些文人的手笔,但他还是忍不住翻开书,捡着那些笺注看了起来。

他们彼此错过最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若有补偿一二的机会,只怕就是此刻。

北洛手中拿的部分正是本纪的最后一卷,也即汉末最后一位皇帝的生平。这位皇帝谥号烈怀,为后世魏朝国君追谥。

仁慈短折曰怀,有功安民曰烈,可见即使在魏人眼中,亦对这位有功却早夭的前朝皇帝多有同情。

北洛翻过一页,见到玄戈写在书中的夹批,观其口吻字迹,必是亲笔所写:“汉家兴亡,非人也,时也。烈怀帝虽有文景之德、武帝之功,然国之气数将尽,万事积弊而不能反,图存尚艰,况驱鞑虏乎!”

紧接着一列字势头突变,由楷入草一气而就,杀伐气焰跃然纸上,看得北洛几乎呼吸一滞:

“胡虏扰我中原百年,若我继位,誓诛之!”

情发于心,字合于道。

这十五字如铁画银钩,凌厉刚劲,不拘笔法,将不平之心一抒到底。

好半晌后,北洛才掩书释卷,在心里笑道:这不是能把字写好的吗。

放下《汉书》,北洛接着去找《魏史》,想来也许是那位老臣年纪大记性不好,竟给他指了个错误的方向,北洛花费许久才在三楼的另一个架上寻到。

《魏史》卷帙浩繁,饶是北洛见到整整四百九十六卷书排列在自己眼前,也不免有头晕目眩之感。

还好北洛心中有数,只挑出魏朝末年的列传部分,将其余全部撇开。他读书很快,几乎一目十行,即便如此,等他翻到想找的那一页时也已黄昏落尽、华灯初上了。

藏书阁内禁燃火烛,北洛只能来到窗前,借着当头的月光辨认上面的字。

待他看清上面的内容,霎时犹如当头一棒,眼冒金星。

“韩乐字肃之,宣州人。少才闻于乡里。年十七,中进士,任翰林待诏。……建安三十年,明师攻入魏都,殉国死,卒年二十一。”

北洛猜出师父会是前朝的人,却没想到他会是一个前朝的“死人”。

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曾问过师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师父乐的是哪座山?哪支水?”

师父答:“乐家乡之山、乐家乡之水。”

北洛那时不解师父言外之意,兀自天真地问道:“师父为何不回家?”

师父遥望远处青山,并未言答。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尽是仓皇无归路。

月光如水,夜露微寒,北洛捧书的双手犹在微微颤抖,他睁着一双惶然的眼睛,如坠冰窟。

师父,你究竟是谁?

北洛不知道他是如何走出文澜阁的,一出门就看见等候在前院来传口谕的太监。那人见了怀王,立即笑着起身行礼道:“殿下,皇上召您入宫用膳。”

北洛因想起昨日对玄戈的欺瞒,再加今日所见,此刻只觉无颜面对兄长,他努力做出不动声色的模样,平静道:“今日读书有些倦了,现要回府睡下。你去转告他不用等我。”北洛这时顿了顿,补充道:“让他多吃点。”

太监不疑有他,躬身领命退开。

月如冰盘挂中天,北洛只觉落在身上的皆是寒意。他想起白日与那位老臣的对话,恍然有一语成谶之感。但将心付月……可若明月照沟渠,又怎奈何。

没等他拾好情绪,却见刘可杰从长街另一头过来。北洛一愣,但想起他还是翰林院庶吉士,出现在此处也不奇怪。

出乎意料,刘可杰是专程来找他的。

北洛不知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可说的,本想迈步就走,不料身后扑通一声,北洛讶然回头,竟见他直挺挺跪在地上。

“殿下。”

北洛皱眉道:“听说你昨日回家后又被晋国公罚跪,这是跪上瘾了?”

后者对他的奚落全然不放在心上,红了眼圈道:“殿下,求您救救我姐。”

原来是永兴王妃思念爱子,几番想进宫探望,然而几次上书都石沉大海,似乎被帝王有意无视了。王妃积泪成疾,昨日甚至开始咳血,刘可杰这才急了眼,然而他自己只是从七品的小官,并无面圣的权力,这才想到了北洛。

北洛听完,冷冷问道:“你如何觉得我会帮你?”

“之前是我多有得罪,可阿姐是无辜的。”刘可杰恳求道,“殿下若要我赔罪,我甘愿做牛做马。只求殿下能帮帮阿姐。”

北洛默然片刻。他与此人的几次相处虽不甚愉快,然而也仅觉得这人憨直愚痴,不欲与他深交,实际并无恶感。再加上刘家未来势必要成为新皇登基路上的垫脚石,如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景,不日就将作灰飞烟灭,富贵俱尽。

北洛此刻当然不会将他的同情宣之于口,而是问道:“晋国公没有说什么?”

“……爹爹不肯进宫对皇上说这事。”

晋国公宁愿牺牲一个女儿,也不想惹得皇上不快。北洛心里叹息,心想你爹都意识到玄戈不愿这个孩子再与永兴王时期的旧人扯上关系了,唯有你这么个痴人看不明白。

然而刘可杰如今跪在他面前不肯起身,北洛确实不好拒绝,因而道:“这对我而言不过是小事。不过进宫探望可以,想将他带出宫抚养就休要想了。”

北洛瞧见对方顷刻间露出的喜色,语气顿了顿,继续道:“起来吧。做牛做马就不必了,本王也不是记仇的小人。”

刘可杰如释重负,赶紧从地上爬起,他一边拍着膝上的尘土,一边瞅着北洛的神情,好半晌才不好意思地笑着问道:“殿下是不是也觉得我愚钝不识好歹?”

北洛转身不答。刘可杰也不甚在意,他挠了挠头,在北洛身后苦笑道:“我知道这事犯皇上的忌讳,可她是我阿姐,我是她亲弟弟啊……如果我都不能帮她,世上还有谁可以?”

他本是一句无心之言,于北洛何异于摄魄追魂之语。北洛当即顿住脚步,甚至有些站立不稳,以至单手扶墙,呆立无语。

刘可杰不知何故,担忧道:“殿下?”

北洛稳了稳心神,平静回道:“无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