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三同人)山河永安+番外(23)

作者:Chenyou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非原作剧情,皇帝玄戈找回自己的弟弟北洛,双王治世。CP:玄戈X北洛 天和九年,明军夺回受降三城,出云中、雁门。天和十年,大明双线对敌,西攻阴山,东则陈兵燕云十六州,对峙东辽。此年秋,辟邪军破定襄,斩首虏万余人。天和十二年,初,明军兵至狼山,封狼居胥,单于溃走西域。秋七月,辟邪军过玉门关,奔赴西域,七千里奔袭、凡破三十六城,得单于首级而回。大明怀王北洛受封上柱国。冬十月,辽主耶律燕率众归顺明国。点击展开

这天裂般的一束光照进空旷阴冷的大殿,惊得龙椅上那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失声尖叫起来。

大魏天子已自杀在寝殿中,偌大皇宫里只剩一对惊惶不安的母子相依为命。

他们期待的救世主没有出现,进入殿中的只是一个杀神样的男子。

王家先祖提剑入殿,毫不留情地把剑刺入那个孩子的幼小胸膛,然后向这个曾经身份尊贵的女人扔下一丈白绫。

……

过了许久,方思魏终于把视线移到玄戈身上,他盯着年轻帝王的俊美面庞,想到这个人的一切都是从那对可怜母子身上夺来的,愤而郁声道:“我大魏,怎就亡了呢?”

玄戈平静道:“魏国之亡,史书早有定论,国师何出此言?”

“史书?”方思魏冷笑道,“史书还不是你王家修的?”

“国师此言差矣,修撰前朝史书是历朝传统,意为以史为鉴。既要后人鉴之,怎会一味抹黑前朝。”

说着,玄戈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国师年迈,不可久站,不如我们到后面聊聊?”

堂堂大宗师,不能久站,这个笑话在场之人却无人笑得出来。方思魏心中甚至不可避免地生出一丝佩服、一丝欣赏之意。他是来杀玄戈的,玄戈明知他的来意,却依旧不慌不忙,甚至邀他详谈。此等风度气魄,若他们之前没有隔着国仇家恨,以方思魏的爱才之心,定会全力提携这个年轻人。

可惜了。

太和殿后的一方偏殿中。

今朝君主与前朝臣子相对而坐。

方思魏此时并不着急,他要看看玄戈到底想做什么,身为大宗师,他有足够的底气等对方把牌出尽了再下手。

茶是掌印太监亲自端上来的,他奉茶后就退至角落,整个人隐身在黑暗中,没有打扰这奇妙的君臣组合。

方思魏端起茶呷了一口,丝毫不在意里面会被下毒,方说道:“我们谈什么?”

“国师方才问魏朝为何亡国,想必您这几十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不如我们就从这儿谈起。”

方思魏深吸一口气道:“我泱泱大魏,神州正统,君王励精图治,百官忠心耿耿,文治武功昭明万方,风调雨顺未见天灾,正是百年难遇的盛世之景。你伪明有什么?不过仗着兵强马壮,祸乱朝纲。”

玄戈道:“国家有难,罪在朕躬。魏皇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不知国师以为是否?”

方思魏冷哼道:“正值革除旧党推行新政之时,纵是着急了些,亦功可抵过。”

玄戈不急于反驳,而是说道:“若论兵强马壮,你魏朝其实不输我大明。”他面上露出讽意,轻蔑道:“可你们皇帝,怎么就把曲寒亭给杀了?”

方思魏为之愕然,随即便愤怒起来。玄戈此句是明知故问,前朝弃用曲寒亭的原因他再清楚不过了,可怜曲家半世戎马,为大魏戍守国门三代之久,却败在自家君主的多疑上,而那让曲家上下掉尽脑袋的谣言,始作俑者不想便知。

“立国不正!”

“门户之见。”

玄戈平静地反驳完,面上嘲讽之意更甚。

“再说文臣,魏主尚佛道玄说,上行下效,玄谈之风大起——好一个魏士风流!”

“平日袖手谈清玄,临难一死报国恩。”玄戈霍地站起,眼神骤然冰冷,他双手撑住桌面,冷厉地俯视面前的大宗师,“朕一直很好奇,你们这些前朝余孽——当日怎么就不以死报国呢?”

方思魏如遭雷击,玄戈的话让他想起他还不叫这个名字的时候,那时他是方继学。

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方继学。

世人只知他隐忍数十年成就大宗师后回来报家国之仇,无人知晓他也曾想以死明志。

那一日,他亦站在魏国皇宫前,站在那块刻着“太和”二字的悬额前,试图以一介书生之躯拦在大宗师的面前。只是当那一剑劈来的时候,他胆怯地、惊惶地、耻辱地趴在了地上。

那一剑本不是向他而来,剑风凌厉地扫过头顶,劈裂那原本气势雄壮的大殿屋梁。他不知何时已披头散发,像条狗一般,眼睁睁看着那人脚步迟缓、却不可阻挡地迈入殿中。

自始至终,他都未被那个人放在眼里。

这一剑已彻底击败他的意志、他必死的觉悟和信念。

无数次午夜梦回,他都以为自己会死在那惊天一剑之下。

这样的阴影直到那个人死去才开始消退。

方思魏究竟如何才成为大宗师,连他自己都只是隐隐知晓,这也许和大魏未尽的气数有关。

玄戈并不清楚这些旧事,他的祖父、大明开国皇帝何许人也,一生丰功伟绩无数,又怎会把一剑吓趴一个书生的故事拿来与儿孙说道,哪怕这个书生是魏朝国师。

但是玄戈猜的出来,方思魏成为大宗师与魏国未尽的气数有关,因为他的祖父刚一驾崩,就猝闻方思魏横空出世的消息。

从方继学改名为方思魏的那一刻起,他就同时接过了魏国气数。

那是一国之国运。

“朕今日来见你,就是想知道这一切究竟值不值。”

这是三代人纠缠的因果,有人为之死去,有人将要为之死去。

如果说玄戈祖父是方思魏一生的阴影,那方思魏就是玄戈的阴影,亦是大明王朝的阴影。玄戈从幼时起就知晓,有一个大宗师想要他们父子的命,而父皇身边的这么多人里,没有谁可以保护他。

玄戈隐忍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一个机会,驱散这片阴影的机会。他想知道,他付出这么多代价换来的机会,究竟值不值?

或者说,方思魏究竟是不是一个值得他花费多年来铲除的敌人?

值不值?

同样的问题落进另一人耳中,方思魏慨然太息:“魏皇以国士之礼待我,我亦以国士之礼报之。”

语罢便站了起来,袖袍鼓动,酝酿雷霆一击。

玄戈站直身体,眼眸微阖,面色也恢复了平静。那个一直藏在暗处的太监走出来,站到玄戈身后。

方思魏不屑道:“这位公公武功不凡,该有一品上的境界了。可你若以为凭他就能挡住我,是小看天下宗师了。”

“不,朕是让他离开。”玄戈微笑道。这个身负一品武功的太监对玄戈行了一礼,果然走出这间屋子。

屋外风雨大作。

掌印太监出门,与怀抱天鹿剑的秉笔太监相视一笑。

屋内。

玄戈平静乃至于冷漠地看着方思魏,右手微抬作出握剑的姿势。

风止。

雨滞。

铺天雨滴悬停空中,似时间凝固。

然而有人却在这时动了。

一道剑光自秉笔太监怀里迅疾而出,落于玄戈的右手,千万雨滴追随而至,如千万剑来。

玄戈手握天鹿剑,挟漫天风雨,以宗师之力,直刺方思魏!

天下第五位宗师,原来就藏在皇宫里!

方思魏到底也是大宗师,骤然得知此事时仅惊异一刹,迅疾伸出两指夹住这道惊天白虹,下一秒,两人身形一闪而逝。

仅是眨眼片刻,两人再次出现在雨幕中,玄戈持剑而立,剑刃雪白光洁,似乎从未出剑。

唯有他的白衣,被暴雨冲去大量血色,却仍残留着一丝淡淡的红。

宗师之间的生死相较毫无任何花哨招式,胜负一瞬即分!

“原来如此”方思魏叹息道,他此刻已意识到玄戈是用己身做饵,诱他上钩,“寒山早就劝过我,可我想既然碰到这难得的机会,怎么都不能错过。先皇多疑,故不肯重用寒山先生,这确实是他最大的败笔。然而我输了,你也未必赢。”

寒山。

玄戈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这个被魏主所疑,黯然归田的谋士,此前与曲寒亭并称大魏的文武双绝。

有一段话曾在大魏亡国之际广为流传,是方思魏的随从记下的国师与寒山先生对话录。

“傍晚,先生与寒山谈,言国亡则吾辈将何作为?先生曰:上则杀身成仁,为节义死而谢君恩,下则削发空门,以诗味禅理了此余生。寒山则谓,国亡之后不必死,而有二事可为:其小道,则以武力图复国;其大道,则以绝大之魄力,留我大魏气数,存我大魏风骨,则魏之形虽亡,而精神永存矣。”

那个说要杀身成仁或是遁入空门的人一开始选了大道,随后走了小道;那个说还有二事可为的寒山难道会就此遁迹山林,以诗味禅理了此余生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