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97)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我正想给小绿真三伯带信呢。”陈静把她拽进自己家,陈叔叔和阿姨听说是出去疗养了。

厂子效益好,每年都有针对中高层干部的疗养机会。疗养地点多在省会城市或者附近城市,泡泡温泉,坐坐邮轮啥的,衣食住行一条龙都让厂里给包了,还是带薪休假,谁不愿意啊?

多少人挤破头呢!

“阿柔你看。”陈静从床底下拉出一个纸箱子。

刘向前果然守信用,三天前给她们从广东带了瓷砖样品来,有米黄、砖红、鸭青、月牙白四种颜色,大小一样,没啥花纹,只是净色的,看上去就特别干净。

“这小伙子会做事儿啊。”连她们自个儿也说不清要啥颜色的,只说“素色”,他就给找了这么多种来,每一块都用泡沫和稻草包裹好,垫得严严实实的,能看出来非常用心了。

“我就说吧,这小屁孩比一般成年人还靠谱。”

黄柔点点头,确实是她看走眼了。有些人他嘴上跑火车,可实际行动能力也很强,不能把人一杆子打死。

“他说价格没?”

“说啦,砖红的一块一,其他全是一块的。”

“这么便宜?!”

“可不嘛,我怀疑自个儿听错了,问了他两遍呢。”要知道,他们去市建筑公司问的要两块,还不一定有货,得排到啥时候还不知道呢。

“这,这可……”黄柔迅速算了算自己手边的钱,“我要七十块这种米白的。”想了想,“还是七十五块吧,万一中途铺坏了呢?”

到时候插几块别的花色的进去,多难看啊。

陈静倒是更喜欢砖红的,“我跟你一样,也要七十五。”

俩人数出一百多块钱,说好下午让刘向前来取,到时候会给她们打欠条。黄柔先去房子那儿看看,正要摸钥匙呢,谁知门是开着的。

屋顶和墙壁刷白后亮堂不少,还真有两分“家”的样子了。就连厨房,他也把蜂窝煤给买好了,厨房门后的位置还放上了一张红木色的柜子。

动作可真够快的。

男人给两个卧室装好钢筋防护栏,出来才发现她来了,笑了笑。

“怎么样?没让你失望吧?”

他光着上半身,头发全湿透了,额角还有汗水往下滴,咧嘴的样子真像个少年。

“你真年轻。”黄柔情不自禁说道。

顾三一愣,“你不比我还年轻?”

黄柔顿了顿,是啊,她年纪是比他小半个月,可她这几年经历的……要不是有幺妹撑着,她早已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可就在这一刻,看着他兴致勃勃帮她们弄房子,看着他比划着床该放哪儿,沙发放哪儿的时候,他眼里的光,又让她觉着——生活还是挺好的。

顾三在别人面前是老陈持重的顾团长,顾主任,可在她面前,一会儿龇牙咧嘴脸色铁青,一会儿笑盈盈如沐春风,一会儿又像个毛毛躁躁的大男孩。

几乎是每说一句对这个家的“安排”,都会认真的看着她的脸色,一旦她表现出不喜欢或者不赞成,他就会问“那你觉得呢?”

这是一种小心翼翼,生怕她生气。

黄柔忽然“噗嗤”一声乐了,“我有那么爱生气吗?”

“嗯?”顾三摸了摸后脑勺。

黄柔知道,这是在在乎的人,觉着自己配不上的人面前才会这样。

可明明是她配不上他啊,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

“诶顾哥来啦?”陈静风风火火跑到四楼,她就奇怪呢,连续两晚在厂里看见他的身影,但她还是有点怵他,不敢上去打招呼。

顾三点点头,“我这儿忙完了,先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下楼,陈静拐拐好友,“怎么也不留人吃个饭?真是个田螺先生诶……”

黄柔可还记得正事呢,“急慌慌跑来是咋啦?”

“刘向前来啦!走,咱们欠欠条去。”

小伙子正在陈家坐着喝水呢,见她们进来赶紧站起来,“静姐,黄姐。”

“哎呀别客气,就给我们句准话,瓷砖啥时候能拿回来,我们可等着急用呢。”

“姐您放心,我周一就下广东去,保准让您下周末就能铺上,开学前准能入住新房子。”这年代也不讲究啥装修污染,都是装好就住。

俩人倒是信他了,但该签的欠条还是不能免,毕竟这可是三个月工资呢。这些倒爷天南海北的跑,要带着钱消失她们也没辙。

黄柔是语文老师,欠条就由她操刀执笔,写完三个人传着看两遍,确保无误后再签字按手印。

刘向前又喝了两杯水,才依依不舍的起身,“我今儿还想麻烦姐你们帮问问,厂里有没针线活好的女工,能不能引荐一下,我这儿有个私活……嘿嘿。”

黄柔一愣,“针线活好的?”

“对,姐没看出来您娇生惯养还会这个,如果您愿意赚外快的话,就帮我个忙呗?”

第67章

原来, 刘向前这次去广东,机缘巧合之下以极低廉的价格拿到一批棉布。

现在全国大环境都还是凭票供应,他没花一张布票就能搞到这么多布, 按理来说应该高兴。

可好巧不巧, 他拿到的是军绿色的。

文革初期, 狂热分子们疯狂崇拜军人, 迷恋军人有关的一切,穿衣服要穿军绿色的假军装,扣子上要有“八一”俩字,再加个五角星,那就是妥妥的洋气!妥妥的时髦!曾经有人为了争一件这样的衣服打架进了炼狱。

可两个月前,中央领导人提出“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 必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一夜之间成了受人尊敬的“老大哥”。得,全社会又以能穿“工人装”为豪, 南方有头的, 脑嗅觉灵敏的国营服装厂,开始陆陆续续处理以前堆积的军绿色棉布了, 现在人家热火朝天准备做青灰色、天蓝色工人装呢!

而刘向前,头脑灵活, 又能说会道,这可不就以白菜价拿到了嘛?布是给运回来了, 偷偷藏在镇上姨妈家,可却苦于找不到销路。

县供销社他去过了,礼送了饭也请了,可那老书记犟得很,一口咬定供销社的东西是有统一进货渠道的, 他们不收私人的。

办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布料卖不出去,那就把布料做成成品,他直接卖成品。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他在市里也有几个熟人,到时候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卖进各大中小学校里,毕竟这可是动辄就上千人的大买卖!

“不是,我不会做衣服。”黄柔赶紧否认。

“姐您放心,不需要做衣服,只要做书包。”

“啥?书包?”陈静奇怪道:“书包谁不会啊。”

就这年代,书包是人手一份的,可就那简简单单的雷锋斜挎包,哪个家庭妇女不会做?就这还要花钱买,那得多不会过日子啊!就连她,虽然没做过,可看一看,想一想也会啊!

刘向前笑眯眯的摇头,“不是挎包,姐,是小日本背的那种,听北京的朋友都在说,最迟今年秋天,咱们就要跟小日本建交呢!广东不是离香港近嘛,人家香港人背的就是日本书包,两根带儿的。”

中日建交?那真是外交史上一大里程碑式动作。黄柔蹙眉想了想,“是不是双肩书包?”

“对对对,就是那样的!”刘向前可终于找到一个准确的词了。

陈静恍然大悟,“害,不就我干闺女的小书包嘛,阿柔你眼光可真独到。”

幺妹每天都想上学,黄柔为了满足她的小心愿,就请林巧针用碎布头给她做了个小书包。因为担心挎包会影响她肩膀受力,她就把要求跟林巧针说了,做个双肩的,最好肩带宽点儿,让肩膀受力面积增大点,最重要的是双肩均匀受力。

这样的书包她以前的苏联同学就有,说实话还挺洋气的。

目前流行的书包都是雷锋包、邮差包,对大孩子还好,可幺妹春芽这样走路都还不算太稳的孩子,要背点重的东西,人都能给拽歪。

幺妹的小书包一做出来,友娣春月就闹着也要一个,那花花绿绿奇形怪状的碎布头,让林巧针给巧妙的拼接在一起,还在书包头上做了两只小兔子耳朵,可漂亮了!

小丫头每天都要背着书包上村里溜达一圈呢!

“怎么,姐你自己做过了?”刘向前有点吃惊,他也是去了广东才知道呢。

要说他这种倒爷,那可真是最没社会地位,最让人看不起的,即使拿着花钱搞来的介绍信,列车员也不给他位子坐,短途的都是挂火车外壁上,长途的顶多能混到趟货车,跟那黑漆漆的煤炭窝一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