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559)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没一会儿,正在省里开会的谭校长,亲自杀回来了。一进门就是笑脸相迎,双手握上,“崔老板”叫得可热情了。

没办法,这年代有钱的就是爷,高级知识分子照样得对民营企业家客客气气的,哪怕她只是个学生模样。

绿真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说她愿意每个专业资助七万元给贵校,只是有个小忙,想让贵校帮忙培养几名学生。

谭校长沉思片刻,问清楚学生情况,知道不是有违法乱纪前科的,只是因为家庭条件没能上高中,倒是先放心了。但他更关心的是,要培养几人,培养几年?

“谭校长请放心,我们计划先每个专业招收十名学员,一共四十人,年限就跟贵校的专业课时安排为准……同时,从今年开始,我们企业还能免费接受贵校学生实习,成为实习基地,如果有师生愿意的话,我们提供国内一流的生产车间和设备供观摩教学。”

其实一个专业几万块钱,不是让谭校长最心动的,后面这几句话才是关键。大河集团无论是皮革厂还是房地产公司,做的是不赖,可国内跟他们竞争的厂家也不少,甚至可以说在别的经9更对手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下,他们显得平平无奇。

真正体现“一流”的,还是电视机厂和电脑配件厂。

电子设备,才是引领未来的人类发展方向的风向标,他们现在的工厂不止开到了北京佛山东莞,还有上海温州大连福州……一系列沿海城市,只要有港口的地方,就有大河厂。

甚至,他预计,不久的将来,海南省也有他们的触角。

作为校长,他不想让自己学校的学生窝在小作坊里,埋头苦干几年还是不知道外头的世界,要干就要进一流的大厂!无论大河厂的技术是跟日本人还是美国人学的,对他来说,这就是咱们自己国家所拥有的一流水平!

“行,但我有个要求。”谭校长推了推眼镜,“贵公司只能与我校有委托培养关系,且至少十年内不能结束合同关系。”

如果给他十年,他一定要让他的学生走出去,走进大厂,即使做工人,也要做国内一流的工人!

绿真觉着,自己在他眼里看见了不一样的火苗,不是因为钱,而是别的更伟大的东西,那是一种梦想的力量。伟大的华夏民族独有的力量,她这是第一次在一个中年老头身上看见,绿真欣慰得热泪盈眶。

好,真好。

第222章

崔绿真这人吧, 在女人里是个异类,她不喜欢胭脂水粉烫头发,也不喜欢名牌, 更不喜欢哭哭啼啼憋坏自个儿, 有什么她都是直截了当明说,对任何人她都很直白。

在男人里也是个异类, 因为她太感情用事, 太“性情中人”。

这不,谭校长一答应, 她立马将委托培训费用升级为每个专业七万块每年!

相当于每年要花在这个学校的钱就是二十八万之多, 如果后期再设立什么奖助学金项目,那更是不可估量, 十年至少三百万的投资就这么“放水”出去了。

明明前一天电话会议里沟通好的是三十二万“承包”十年, 她倒好, 一次性多花出去十倍的钱!就因为她在谭校长眼里看到了光……这样的理由, 对大多数忙于挣钱让资产翻倍的个体户来说,简直是个笑话。

签署了合同,她婉拒了校方的热情留饭,一个人慢慢的顺着学校大道散步。以前在北京, 她总是忙忙碌碌,没时间好好欣赏大自然,直到现在才发现,原来春天的校园如此美丽,青草茵茵,花坛一圈是红的粉的月季,微风拂来都是温暖的,像妈妈的手。

看来, 小学生作文是最真实的。

忽然,春风里隐隐有什么声音飘来,像在朗诵什么。她顺着声音走啊走,走到一片红砖墙外,里头确实是有学生在朗诵诗歌。

她走到墙根下,在一株碧绿的桃树下侧耳倾听。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绿真听得入了迷,情不自禁跟着他们的节奏,嘴里似唱似念,“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眼眶湿润。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是从旁路过的学子,也不禁驻足,朗诵起来。

朗诵的声音越来越大,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渐渐汇成一股溪流,有的女生已经忍不住轻声抽泣。

一个星期前,写下这首绝唱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这在年轻人心里,尤其是爱好诗歌的年轻人心里,造成了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痛。

绿真虽然不算狂热的诗歌爱好者,但因为从小受妈妈和静静阿姨的熏陶,也读过不少诗歌,对这位天才诗人相当崇拜这可是十九岁就从顶尖学府毕业的高材生啊!

跟她一样崇拜他的青年,不计其数。

所以,诗人的死才会造成如此轰动,如此沉痛的影响,连石兰省这样落后的“边陲”省份,学生们也在为他送别。

绿真擦了擦眼泪,今天情绪太容易波动了。回到车上,先吃点干粮,去省厅准备找一下胡峻,看他回不回家,回的话就顺路。

从工大到省厅,路上基本不堵,也就二十分钟车程。在庄严的大门下,走出来一群穿着制服的男人,她一眼就看见其中高高瘦瘦的某人,半个月不见,好像又瘦了点。

婚后半年,小两口都胖了几斤,尤其婚后一个月,都是自个儿做饭吃,不用任何技术含量,炖一锅排骨,胡萝卜土豆山药花菜小青菜豌豆尖想吃啥放啥,虽然是一锅乱炖,但因为是俩人亲手做的,煮多少都能吃完。

直吃到坐凳子上起不来,还要把锅底最后一勺汤你一半我一半的分吃掉,吃完也不洗碗,就在沙发上窝着看凤凰台的午夜电影……这不,一个月时间,体重就涨了三四斤,两个人加一起,那就是小十斤的肉啊!

绿真开心的笑起来,两个人吃饭真的有害健康。

正笑着,似乎是感觉到什么,胡峻养这方向一看,看见熟悉的车辆,以为是自个儿看错眼了,仔细看车子和车牌都一样,他揉揉眼。

绿真趴在方向盘上大笑,刚打开车门,胡峻已经冲过来,一把将她抱起来,转了两个圈,“你怎么来了?”

绿真也搂住他的脑袋,亲了一口,“我来办事呀,你们结束没?”

胡峻回头,这才发现十几名同事正瞪大眼睛看着他们,领导们正“嗯哼”“嗯哼”咳嗽,提醒他注意影响。可他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舍不得放下老婆,这半个月跟半年一样长,真恨不得案子快点办完,他要回家。

绿真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还有正事要谈呢,赶紧推推他,“快过去吧,我先走了,哪天能回来提前说一声,嗯……我在家做饭等你。”

虽然她不怎么会,但也没毒,大不了再来一锅乱炖,只要食材够新鲜,他能把锅底舔干净。

胡峻重重抱了抱她,恶狠狠地说:“等着,乖乖等我回去。”

绿真明显感觉到他又配“枪”了,笑得更加得意,赶紧推开,“我走了哟,古德拜。”

***

学校这边落实后,村里的动员工作也做好了。

其实压根不用怎么动员,他才一提这事,家里凡是有孩子的都来报名,有些是确实考不上高中但有一技之长的,有些是原本学习不错但家境困难的,还有的甚至已经在县高中就读了,忽然想要去学技术的……反正,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贴,毕业以后就能进大名鼎鼎的大河集团,谁不愿呢?

本来只打算招四十人的,但因为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公平竞争,年龄放宽到15——20岁,男女不限,来报名的孩子不计其数,最后又多加了一轮面试,每个专业扩充到二十人,一共招到八十人。

绿真是性情中人,工大的校长自然也是,集团对他的要求答应得爽快,他自然也投桃报李,八十就八十,秋季学期即可入学。

牛屎沟的孩子终究还是争气,八十个名额里抢到三十五个,包括鸭蛋在内,基本适龄的都上了。其他则是周边村镇的青少年,最大的已经高中毕业,二十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