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557)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顾学章但凡听说,人虽未到,可每次都会让家里人帮他送一份份子钱,也不多,家里人送多少他送多少,这都是他的情分。大家记着呢!

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绿真结婚,他给每家每户都下了帖子,请顾老二挨家挨户送去的,大家都说难怪他能做大官儿,单这份为人处事的涵养,牛屎沟就找不出第二个来!

说着,崔老太从里屋出来,“哟,六侄媳妇儿?”

站门口说话的正是崔家曾经的邻居,没地震前住他们家左边,右边是杨家。

“婶子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最近也没见你们,有空上家里玩儿去啊。”

老邻居很快寒暄起来,听她说韭菜死了,忙道:“我家菜地里有的是,婶子你等会儿,我让鸭蛋给你们送来。”说着生怕崔家人拒绝,赶紧跑了。

没一会儿,一个黑黑瘦瘦的半大小子,背着一只半大竹篓,“奶,我妈让我给你们送点菜。”跟他妈一样,放下篮子就跑了。

绿真拿出来一看,哟,种类还不少,都是非常新鲜的应季蔬菜,一根根水嫩嫩白净净的芹菜,根子上还带着淡红色的菠菜,以及只有婴儿臂粗的莴笋……真是看着就让人咽口水。

虽然大河口也能买到这些蔬菜,可终究是被菜农精心处理过的,不如直接从地里拔出来的带着泥土的新鲜。用老太太的话说,施化肥的能有施农家肥的香吗?

黄柔帮着婆婆,把莴笋皮给削了,正准备切成薄片清炒,忽然刚跑走的鸭蛋又来了,这次是提着一筐鸡蛋大的土豆,土豆上带着泥土,他指甲缝里也还有泥土……明显是现刨的。

“哎哟这可不行,我们也就回来一两天,你拿这么多菜干啥?”而且农村人吃土豆都是长到最大才吃,鸡蛋大的可没人舍得刨,太浪费了。

鸭蛋低着头,“我妈让我刨的。”放下箩筐又要跑,却让八斤和小橄榄拦下了,他俩一人拉着他一只袖子,终究是算半个城里长大的孩子,不敢直接拉他的泥巴手。

“哥哥你在我们家玩儿吧!”

鸭蛋迅速的看了他们一眼,又低下头,“不,不了,我还回去放羊。”

八斤眼睛一亮,“羊屎真的是小颗小颗的吗?拉一次真的拉很多颗吗?”

鸭蛋没想到,这个“城里大官儿”家的孩子会问这么接地气的问题,连忙点头:“嗯,还特别干,这几天没下雨,我们捡来打战可好玩了。”

八斤立马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似的,一把握住他的手,“走,我参战!橄榄你去不?”

小橄榄点点头,三个男娃跑了,小汤圆听见,也觉着新奇,追在后头,“喂,你们等等我啊!”

崔绿真:“……”没想到,她们家的孩子也有被羊粪蛋吸引的一天啊!小时候生产队也有羊,她跟春芽没少跟在羊屁股后捡羊粪蛋,自留地没肥可施,除了自家茅坑里那点农家肥,就指着这点牛屎羊屎啦。

老太太感慨不已,这才几年啊,家里孩子就这么“不食人间烟火”了,要再过几年,恐怕连麦子韭菜都分不清了。

一直玩到天擦黑,姐弟三个才回来,嘴里“哇哇”叫着,说羊怎么样,羊粪蛋怎么样,跟发现新大陆似的。黄柔让他们去水井边洗手,一面在旁边监督着不让他们趴井口玩,一面问:“怎么不把鸭蛋哥哥叫来家里吃饭?”

“我们叫啦,可他不来,他说他妈妈说了,不能随便上人家里吃饭。”小汤圆蹲在盆边,手把掌放水里玩得不亦乐乎。

“我连他的战友一起叫了,他们也不来。”

“哟,还有‘战友’呢?”顾学章觉着好笑。

“有啊,十几个呢,都是放羊放牛的,还有两个放猪的,猪有那么大,汤圆还骑上去溜了一圈!”八斤眉飞色舞比划着,真是没见过世面的城里孩子。

大人们都被逗笑了,说小汤圆骑猪的话,长大结婚那天要不是下大雪就是下大雨,天公不作美,可把小丫头吓到了,“那我不结婚了吧。”

众人又是大笑。晚饭是用土豆丝、小麦粉、鸡蛋液煎的土豆饼,两面金黄,又香又脆,再配上新鲜的炒莴笋和菠菜汤,个个吃得恨不得把舌头吞下去。

当然,桌上的话题人物自然就是给他们送来这么多好东西的鸭蛋小兄弟。绿真记得,这孩子应该跟王玉明差不多大,那年满月酒她跟妈妈回来过,怎么玉明还在上初中,这孩子就放羊了?

“他说了,家里没钱供他上高中,反正上了高中也考不上大学,白白浪费时间,不如先回来放羊,过两年给娶个媳妇儿就能下南方打工去咯。”八斤吃得“呼呼”的,分享着他打探来的消息。

娶媳妇儿?在有晚婚晚育传统的崔家人眼里,实在无法把那样的半大小子跟“结婚”联系在一起,胡子都没长出来呢!

绿真唏嘘不已,“那他的小伙伴也是这样的情况吗?”

“差不多吧,反正都没上学了。”

看吧,这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崔家女孩们上大学念研究生满世界闯荡的时候,同一个村里的孩子却连高中也没机会上,早早辍学,早早结婚,重复他们跟父母辈的命运。

“那其他没上学的孩子呢?”

顾学章叹口气,“在油气公司打零工,因为未成年,按法律规定也不能雇佣他们。”

油气公司这两年挣到钱,在阳城市盖起了最高的十二层楼,里头正式工人,尤其是工程师们拿的都是年薪,一年大几千甚至破万,零工却只能干苦力,有时候有活有时候没活,干一天有两块钱,一个月顶多能抢到十天活儿。

可见,技术是多么重要!在这个机会遍地的年代,技术是能直接转化为金钱的。

绿真忽然心头一动,如果这些辍学的孩子都能学一门技术,该多好啊……她和爸爸对视一眼,一笑。

夜里,躺在久违的暖暖的土炕上,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这种带有泥土气息和柴火气的地方,是她最喜欢的。地精呀,最喜欢的就是土啦!

小汤圆和牛牛赖着要跟她睡,她抱着两个圆乎乎肉嘟嘟的小身子,没一会儿就热起来,得把一条腿露在外面才行。汤圆还好,在家一个人睡习惯了,习惯好,不怎么蹬被子,牛牛却是第一次离开刘惠的怀抱,一会儿磨牙,一会儿打鼾,平均十分钟就要帮他拉一次被子。

牛屎沟的夜比苏家沟安静多了,听不见来往车声,只有若隐若现的蛐蛐儿声,和秧苗田里偶尔的蛙鸣,宁静祥和。

以前,牛屎沟交通不便,去一趟乡里都要几个小时,可现在有了宽阔的公路,有了汽车,其实住在这里也挺方便的……鸟语花香,吃的都是原生态,人也更容易快乐。

她能明显感觉到,所有人的情绪都很放松,很快乐,无论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尤其几个小不点儿,看啥都新鲜。

要是能一直生活在这儿,该多好啊!

这一夜香甜极了,绿真直睡到太阳照屁股才醒,已经过了早饭时间干脆就不吃了,带着几个孩子上山里挖野菜去。这几年条件好多了,村里挖野菜小分队大幅减员,很多地方的野菜长老了都没人挖,随便半小时就挖到满满一篮子,还掐了七八斤新鲜蕨菜。

下午,孩子们习惯午睡,绿真拿上鱼竿,跟爸爸去坝塘边钓鱼。

因为原来的坝塘底下在开采油气,村里为了灌溉方便又新建了一座,就在村口不远处,顺着公路走七八分钟就到。

知道爸爸喜欢钓鱼,绿真从香港给他买了专业的钓具,可顾学章却不喜欢那些机械化的东西,总觉着没了野趣,现在依然用一根细竹竿,拴上鱼线鱼钩,再挖几条蚯蚓挂上去,有时是猪肝,反正越腥越好。

鱼饵下水,他们就坐小马扎上,看着静静的水面开始聊天。

“爸爸,我忽然有个想法。”

“嗯?”顾学章的眼睛没离开水面。

“要不,咱们也学国营单位,搞委培吧。”

顾学章侧首,“为什么?”

因为人才啊!大河集团扩张速度加快,版图面积越来越大,可唯一跟不上的就是人才,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没有信得过的人才掌握他们的核心技术,就像皮革厂一样,很快就会被人模仿甚至超越。

崔绿真这半年来发愁的也是人才问题,拿着钱也买不到的便是人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