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552)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跟春苗的婆婆比起来,友娣这位准婆婆真是颠覆了绿真对中老年妇女的认识。同样是上海人,那次在机场遇到的周树莲父亲,可真是一言难尽,而这位准婆婆,知书达礼,温柔贤淑!

也就是这时,绿真忽然想起来,有几年没听说杨家父子几个的消息了。

“你问他们干啥?自从老太婆死后,我也不爱管他们家事儿。”崔老太叹口气,就在去年,她们的老邻居,人嫌狗厌的杨老太,死了。

虽然两家人确实有仇,可终归是半个屋檐下生活了一辈子,她也不想说一死人的坏话。

“我那天倒是听李宝柱他娘提过一嘴巴,杨发财自从那年跑出去就没回来,他们家大小子杨爱卫现在还没讨着老婆,二小子杨爱生倒是勤快,不怕吃苦,前几年跟着人下南方干活,挣到钱回来盖了房子,去年刚娶了个厂里姑娘。”

崔老太“阿弥陀佛”一声,“这也算菩萨保佑,能娶到媳妇儿就好,以后好好把日子过起来,别跟他爸一个德行。”

绿真唏嘘不已,她绝对想不到,杨爱生就是因为她当年那一顿毒打而改邪归正的。她那带着灵力的暴揍,打动了他仅存不多的良知,让他痛改前非,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才南下打工,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改革开放快十年了,当初一起从张爱国的“独立王国”出来的几家人,有的已经改头换面实现阶层跨越,譬如崔家顾家,有的凭借自己劳动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譬如李宝柱家邱家。邱家在大河口乡里租了两个小门店,开起乡镇小卖部,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不愁吃喝。

李宝柱家那就更牛皮了,李宝柱医专毕业后分配回阳城市医院,他父母在医院附近租了个小门店,卖饭食,虽然手艺也不怎么样,但干净卫生且管饱,很受病友及家属欢迎。

春苗生老二的时候,崔家人进进出出让李宝柱他妈看见,拉着聊了老半天,这才知道村里这么多人的现状。

这天,绿真刚吃完饭,准备回小麻雀去,忽然看见胡峻走路过来,“你没开车?”

“没。”胡峻说话喷出一股酒气,绿真嫌弃的皱起鼻子,“喝酒了?”在喝酒不开车这件事上,他跟顾学章一样坚持得死死的,哪怕半夜三更没人送,他们走路也要走回家。

胡峻“嘿嘿”傻笑,“嗯。”说着,自然的抓住她的左手,十指紧扣,“今儿高兴。”

“说出来也让我高兴一下呗?”

胡峻侧首,看着妻子的侧颜,金黄色的夕阳照得她五官晶莹,尤其鼻子上的驼峰仿佛会发光,一层淡淡的绒毛有种小动物的柔美。喝了酒,胆子也大,他忽然凑过去,迅速的“啾”一口。

绿真还没说啥呢,不知道躲在哪儿看见的八斤又开始嚎“我姐夫亲我姐啦”……当然,这次他运气实在不好,还没嚎第二声呢,他爸蒲扇大的巴掌就落他屁股上,痛得他“哎哟”叫着,夹腿就跑。

这娃,真是将“碎嘴巴”发挥到极致了。

明明顾老二和陈丽华都是很本分老实的人,偏偏他就“基因突变”。

小两口十指紧扣,笑着快跑几步,来到人少的地方,胡峻才说:“市局要外聘一名物证鉴定专家,专门负责笔迹鉴定这一块。”

绿真眼睛一亮,“是说我的专业吗?”

“对,我已经跟领导说了,你去试试。”他顿了顿,“到时候你就属于独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不用在局里坐班。”

绿真连忙点头。

下一秒,胡峻又凑过来“啾”一口,小声道:“市局对面有栋小楼在招租,我已经买下来了,你什么时候去看看,装修一下。”

绿真一愣,人家招租,他却给买下来?这还是她认识的小气鬼胡峻吗?

“以你的资质,完全可以开一个第三方鉴定机构,能出具有法律效应的报告,也能……”也能什么,他没说,因为到家门口了,对门的小夫妻出来,看见他们紧握的双手,羡慕极了。

“胡警官下班啦?”

“嗯。”

“小两口感情真好!”看见没,死鬼,怎么不见你牵我手呢?

男人被女人说得无奈,只好被强迫似的牵起她的手:“行了吧?一天尽没事找事。”

“哎你说谁没事找事了?咱们两口子牵个手咋了?你没看外头抓风化的警察都没了吗?人家胡警官都能……”絮絮叨叨,开开心心。

崔绿真却更关心这个“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事儿,因为她确实喜欢她的专业,从小就梦想当笔迹鉴定专家,如果能有自己的设备,自己定办公地点,自己决定出什么报告,这简直就是她的梦想呀!

钱不钱的无所谓,她就想做自己爱做的事儿!

婚后一个月她确实挺萎靡的,总觉着缺了点什么。

胡峻笑笑,傻丫头,以为他看不出她的萎靡?进屋,关门,把妻子压在墙上,“咱爸说的,要给你选择的权利,现在,是你亲我,还是我亲你,你选一个吧。”

绿真踮脚,搂住他脖子,室内只剩喘—息声。

第220章

第二天, 绿真就去看市局对面的房子了……哦不,她的房子了。直到早上酒醒,胡峻才想起掏出买卖合同, 写的是她的名字。

说“小楼”也夸大了, 其实是一栋只有两层的土坯房,破败得很, 跟牛屎沟地震前的房子差不多, 要不是就在公安局对面,这房子铁定无人问津。

而也正因为在公安局对面, 想搞娱乐啥的也不可能, 所以一直到现在没租出去。崔绿真打开小破门,往里面看了看, 墙上全是蜘蛛网, 地面也是潮湿发霉的坑坑洼洼, 那味儿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她里里外外看了一下, 没啥特别的,楼梯已经腐朽得承受不了一个成年人的重量……干脆推倒重建吧。

既然要重建,绿真当然不可能再走以前盖批发市场的弯路,直接让大河房地产公司来设计并建设, 她只需要挑选出最满意的设计图纸,再出去定做好办公设备就行。

本来,她的计划是盖三层楼就够了,可春晖听说她要在这儿开笔迹鉴定专业机构,也开始蠢蠢欲动,想来这儿开个律师事务所。她这两年又改变想法,不想待深圳了。

绿真无所谓,反正一家机构要房子, 两家机构同样要房子,只不过是多加两层罢了。这两年,阳城市渐渐冒出许多“高层”建筑,最高可打十二三层,她要盖一栋八层小楼,也不算出挑。

在向相关部门申报获批后,大河集团自己的设计团队、建筑工程师、工程队直接入场,跟本地农民组建的包工队就是不一样,几吨重的先进设备“轰隆隆”开起来,那速度,直接一天一个样!

本来,绿真计划四个月完工,这四月她可以顺便先准备一下鉴定所的审批手续,谁知她手续还没下来,高楼就一层一层盖上去了。

因为实在盖得太快,市里都传遍了,还有人专门大老远跑来看热闹嘞!下班不回家,来看人盖房子的盛景,估计在整个石兰省也是独此一家的。

因为看得人多,绿真都不用自个儿去看,汤圆姐弟几个每天放学都要去看一次,回来给她做实况转播,几乎是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仅次于传说中的“深圳速度”……因为面积小,一层也只有四百来平。

八层楼只花了二十多天,再加上装修,三个月不到就全给搞定了。直到完工那天,看热闹的人把公安局前的路挤得水泄不通,为啥?

因为这是阳城市第一栋安装电梯的楼房!

整整八层,装了一个不锈钢的“铁盒子”,门一关,“唰”一声就能飞到任何一层你想去的楼层,比爬楼梯不知道快了多少倍,而且这是许多没坐过飞机的人第一次体会到“失重”的感觉,会上瘾!

绿真没想到前来“体验”的人这么多,可怜的电梯上上下下一天不知要运载多少次!第二天她直接把大门给封了,因为怕新电梯不稳定,出个意外啥的就不好了。

她的鉴定所因为仪器设备较多,需要稍微密闭的空间,不能有太多闲杂人员进入,她要上面四层,五楼仓储,六楼办公接待,七楼八楼是化验室……当然,光买设备她就花了四十多万。

这钱她想自己花,可胡峻不让,他从胡雪峰那儿分到“家产”原封不动全给了她,顺便再搭上几个月工资,正好给她凑够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