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551)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一群孩子跟着她出去。

黄柔的眼睛从昨晚就红了,大清早又红又肿,所以不好来人前。

“妈妈,好看吗?”绿真对着镜子照了照,又拨了拨脖子上的珍珠项链,手腕上的珍珠手串,那只毛线织的小猴子已经褪色,起了毛边。

就在她回眸的一瞬间,大方明媚的眉眼,笑盈盈的嘴角,黄柔仿佛又回到多年前那个小小的密不透风的耳房,她偷偷戴上“流氓项链”,也是这么问她的。

黄柔好容易忍住的眼泪,再一次决堤,一把抱住绿真,“幺妹,幺妹。”

绿真的眼睛也红了,这么多年很少会再有人叫她“幺妹”。

“幺妹啊幺妹,你要是一直不用长大就好了,我……我……”

绿真环抱住她,轻柔的拍着她的肩膀,“妈妈别哭,我又不是要去哪儿,我只是结婚呀,结婚而已啦,你还是我世界第一好的仙女妈妈,我也还是你的宝贝小地精。”

她不说还好,一说,这一个个甜蜜的字眼,都像黄柔脑海中的弦,被拨得“叮咚”作响,她没有了矜持,嚎啕大哭。

从今天开始,她的闺女,相依为命多年的闺女,就要嫁做人妇,有自己的小家庭了。说实话,黄柔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够聪明,不够果决,不够勇敢……什么都不够,唯独运气。

她有个好女儿,因为这个好女儿,她的人生彻底改变。

可以说,没有幺妹,她现在就是牛屎沟千千万万普通农妇中的一员,可能还在为温饱发愁。

她再一次感谢上苍,感谢绿真,“感谢你选择做我的女儿。”

绿真把下巴支在妈妈头顶,吸了一口熟悉的安心的妈妈身上的香味,“妈妈我爱你,永远。”珍珠一样的眼泪“啪嗒啪嗒”掉黄柔头上,灼烧了她不够勇敢的心。

母女俩哭了很久,直到接亲队伍开到门口,陈静才进来把她们劝开,崔顾两家女眷也过来说了会儿话,其实也没说什么有用的,因为大家都在抹眼泪,谁能想到当年全家最小的“幺”妹,这就嫁人了。

顾学章在书房默默坐了许久,王秘书劝了好几次,他也不愿过去。他要做绿真最勇敢的爸爸,最坚强的后盾,不能让她看见自己的眼泪。

接到新娘子,一对新人拜别父母长辈。跟其他人家不一样,他们家长辈特别多,除了顾学章和黄柔,还有四位爷爷奶奶一位外公,一字排开坐太师椅上,那画面特壮观!当然,因为不回胡家去了,胡雪峰只好也来顾家“将就”凑合一下,自个儿搬个小板凳坐顾学章旁边,怎么说也是跟省委书记平起平坐了不是?

因为来的人太多,崔家人不想胡峻难堪,还是给他准备了一把太师椅。

先敬崔家爷奶,崔老太笑得合不拢嘴,她可比黄柔看得开,“好好好,以后好好过日子。”

然后是黄外公,“绿真想做什么做什么,外公永远支持你。”对胡峻,他只是淡淡的点点头。

顾家爷奶反而老泪纵横,这么多年他们早已想不起“非亲生”这茬了,在他们心里,绿真跟汤圆橄榄一样,都是老顾家骨肉。

顾学章和黄柔面上淡淡的,可心里的难过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难过到什么也不想说,嘱咐两句好好过日子,至于常见的“受了委屈巴拉巴拉”……他们家不存在,因为绿真又不是嫁出去,除了搬出去住,她的户口和一日三餐还在家里。

更何况,他们相信,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让自己受委屈。

要说“委屈”,他们倒是更担心胡峻,这孩子是个藏得住事的,一圈下来,绿真的盘子里已经装满沉甸甸的东西,有大红包,还有各式罕见首饰,大家知道她喜欢珍珠,所以没有金银玉器,全是珍珠串的,一晚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可只有她能看出来,每一串都是不一样的。

在亲人们见证下,胡峻和崔绿真,正式成为这世上普普通通的小夫妻中的一对。

***

好事成双,绿真婚后没几天,春苗的老二也出生了,还是个儿子。这下,崔家人可高兴坏了,虽然嘴上说着“生男生女都一样”,可在农村大环境下,想要真正说服自己接受还是有一定难度。

这不,老二姓崔,那就是真正的,根正苗红的崔家人啦!

崔老太和刘惠专门请师傅算过,崔家木、土、金都有了,五行只缺“火”和“水”,而同一个家族孩子起名不能出现“水火不容”的情况,选来选去,就选了从“火”。

小名是周家取的,叫虎子,寓意他像虎崽崽一样健康壮实,大名崔家取的,叫崔立炘(欣),寓意家庭欣欣向荣,国家繁荣昌盛。顺便约定好以后姐妹几个生的孩子要是愿意姓崔,就取“立”字辈,名从“火”。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绿真现在的小日子不要太舒服,所有人好像都默认“结了婚就是大人”,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胡峻去上班后,她能一觉睡到吃中饭。

灶台上放着胡峻走前熬好的粥,炒好的下饭菜,她起来随便热一下就能吃,有时不想吃的话就回家去,奶奶给做好吃的,有时遇到下雨天,不方便过去,汤圆和橄榄也会颠颠的给她送来。

为了方便处理工作,她在书房里安了一部电话机,崔顾两家人很有默契,家里有什么事都会先打电话,不会忽然杀到小夫妻家里来。

因为大河口的风俗是,新婚小媳妇儿未满一个月不宜出门,绿真在家基本不用换衣服,就穿着家居服或者睡衣睡裙,处理工作,看会儿书,下午四点把米煮上,胡峻下班顺路买菜,回来俩人一起做了吃。虽然胡峻横竖只会那几样,可只要是一起做的,他们能吃光光。

终于坐月子似的待满一个月,几位老人同意解除她的“紧闭”,崔绿真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去,让奶奶给做了顿好吃的!一开始单位照顾胡峻新婚,每天都能让他按时下班,现在可好,天天早出晚归,有时省里其他地州市遇到棘手案子,都要抽调他过去。

绿真一个人,有时住顾家,有时住小麻雀,有时也出差,倒两边乐得自在。

只是,崔老太又多了块心病,准确来说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近几年一直“病”着。最省心的绿真和春苗都成家了,唯独友娣春晖几个还飘着,别人跟她们一样大的,孩子都上小学甚至中学了。

老太太急啊!

以前说不急,那是不想给她们增加负担,寻思着还年轻,多玩两年,可现在不能玩了呀,友娣春晖春月都三十啦,就是春芽也比绿真大一岁……她们周围已经没有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女孩了!

她自家人知道自家孩子脾性,外头不知道怎么嚼舌根呢,说她几个孙女在大城市里如此这般,跟亲眼见到似的,为这事她都不知道吵了多少架,不想再吵了。

老太太现在只有一个要求,快把她的孙女们嫁出去。

这人啊,一事顺,万事顺,刚想啥它就来啥!

这不,绿真结婚后第一个春节,春月就把对象带回来了。北京本地的小伙子,跟她同在电视制作中心工作,是话剧演员,绿真不知道,倒是听春芽说,她看着眼熟,应该是常上台的。

春月男孩子脾气,大大咧咧,找的对象也跟她一样,俩都是没心没肺那一挂,听说常常心血来潮翘班去看海啥的,身边共同朋友一大堆,都是演艺圈的。

崔老太虽然不怎么看好这位孙女婿,但也不阻拦,跟顾学章一样的态度——先处着看呗,能成就成,成不了下一个更乖。她始终坚信,春月跟陈静一样脾气,她就该找郝顺东那样的女婿,包容,有涵养,有成算。

东方不亮西方亮,春月的对象让她不满意,友娣的对象可就让她笑得合不拢嘴了。那是一名上海的干部子弟,说是在大会堂吃饭的时候认识的友娣,这么多年一直通着信,追求不断呢。

小伙子长得虽不如大姐夫周文良英俊出众,可他工作能力强,年纪轻轻已经是上海市团委的科级干部了,为人处事也很周到,关键他父母也是很有涵养的知识分子,非常喜欢和尊重友娣。

已经说好了,等她拿到国宴大师的证书,就在上海给她开一家饭店,还想帮她办一所厨师培训学校,让她既不丢“师范大学生”的本行,又能把一身手艺发扬光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