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533)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这不, 外头又在传, 这位“不自量力”得□□用人只用自己的娣系,还是娣系里的年轻人,大家戏称一名干部在阳城市一旦过了四十岁,在顾学章这儿就没政治前途了。

当然, 这只是一小撮人的非议,更多的则是对他的钦佩,他的铁面无私,他的两袖清风,都是为了老百姓能得到更好的生活,这是让其他人羡慕的魄力!

顾学章可没时间,也没心思在意别人是怎么想的,他想起闺女送出去的蔡明亮和张秋萍, 受到启发后连夜让油气公司的人来,安排他们准备一下,兵分三路,一路去四川,一路去贵州,不惜花重金聘请有高原地带开采油气经验的一线工人和工程师,哪怕人家不愿来,只是来一个月两个月也行。

另一路则去几个全国有名的石油学校,大四学生不是准备实习了嘛,就招一批大学生来,能吃苦的,负责任的,干得好毕业就能留下。他们单位跟全国有名的几大油田比起来确实是名不见经传,主动愿意来的没几个,但至少拼拼凑凑筛选一番,带回来四十多人。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这点人数太少了。

恰在此时,牛屎沟听说消息的村民都来了,上顾家打听啥时候能开采石油,他们也能去帮忙……当然,包括顾学章在内,谁也没想到,在牛屎沟辖区内开采要给村民补偿的事儿,大家想的都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有份临时工的工作补贴家用就阿弥陀佛了。

这几年,牛屎沟在黑皮西瓜和荷兰豆的带动下,整个村子人均收入比工人还高,北京工人一年总收入才一千六,他们居然达到了两千块!这简直是不敢想的!

而他们,在摆脱了张爱国的“剥削”和胡作非为后,居然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

光凭这一条,顾学章就打心眼里佩服他们,再一次召开千人讨论大会,提出对牛屎沟农民“以工代赔”的建议,与其给他们大笔的一次性赔偿费用,不如给他们安排工作,反正油气公司正缺工人。

几乎是毫无疑议的,他的提议全票通过,大家摩拳擦掌,都在等着看效果。组建阳城市有史以来第一个油气公司,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件事!

因为这么一耽搁,绿真等不及,因为发生一件大事儿,她套在美国股市里的钱更拿不出来了。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升空七十三秒之后迅速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堪称人类航天史上悲壮一幕【1】……美国股市又血崩了。

田恬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心情愧疚到无以复加。绿真别无他法,只能继续贷款,正好胡峻的师娘就在银行工作,听胡峻说了对象现在的难处,师娘很感兴趣,当面跟绿真聊了聊,知道她确实是个干实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现在土地和厂长都在东阳村,跑不了……就算跑了,也还有几十家批发市场在,当即答应给她想办法。

一百万在这年代人眼里是不敢企及的天文数字,可在银行高层的眼里,也就是账上的数字,放着它一分钱没有,可贷出去哪怕一天,那也是有利息的!

拿到贷款那天,绿真高兴得抱着胡峻转圈圈,她居然在北京贷到款啦!她其实去咨询过很多次,对方以她户口不在这儿,乡镇企业注册地在阳城为由,拒贷。

“没想到师娘一出手,这事就成了,胡小峻你师娘这么厉害你怎么不早说啊?”

胡峻摸摸她后脑勺,傻,以前我要说你会接受吗?你可是最骄傲最勇敢的小姑娘啊。

大二的课程比大一又重了不少,因为绿真去过美国,他们系里又多了一项日常——打听美国到底怎么样,外头传闻的自由民主新世界是真的吗?

当然,公安大学的年轻人,心性坚定,羡慕没有,大多数是好奇,当听到绿真客观的转述时,又恨得牙痒痒,“呸,哪儿都有他们!”

为啥这么说,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

去年,有一对美国人,沃伦夫妇,申请对长江进行首次漂流。这是一对有丰富漂流经验,有齐全的漂流设备和资金的美国人,美国媒体将他们漂流长江的计划称为“人类对地球的最后一次征服”【2】。

漂流是一项极限运动,本来知道的人不多,真正称得上“爱好”的更加少之又少,可这并不代表咱们国家的人干不了!

“中国人的长江,应当由中国人完成首漂!”这句口号曾在各大报纸上喧嚣了几个月,直到说这话的人独自驾着“龙的传人”号橡皮船在金沙江遇难……

9月,《长歌祭壮士》第一次详细记录了他的漂流遇险,刺痛了国人在这年代下特有的敏感的自尊心,这篇重磅报道引得一百多家媒体转载。国人们反问:“龙的传人,难道就只一个尧茂书?”【3】国人的漂流热情被彻底激发。

准确来说,是爱国主义热潮,空前高涨。所有人都想抢在美国人之前,完成母亲河首漂,前前后后一共组建了无数支漂流队伍,绿真同系的两个男同学也在其中,不过,很不幸的,都没到宜宾就……牺牲了。

怎么说呢,崔绿真作为地精,她是知道河流的险恶的,可她劝再多,没人听啊。

所以,年轻人们现在提起美国人,心里就不痛快。

崔绿真也不例外,甚至因为见得多,她比他们还不痛快,更因为李思齐居然瞒着师傅师娘,私自组队,准备今年五月沱沱河解冻就下水漂流!

崔绿真气都快气死了,她比谁都清楚大自然的力量,美国媒体的“征服”在她看来就是用词不当,不知天高地厚,人类与自然只能和谐共处,谁也别想征服谁,主宰谁。

甚至,在这条母亲河上,人类根本一无所知!

大家爱国情绪高涨她能理解,可她觉着需要量力而行,不能一味的意气用事。沃伦夫妇那是漂流过亚马逊河、尼罗河的,李思齐组的队漂流过啥?就是一群热血运动员,在公园里划划船而已。

绿真每次打电话都会嘱咐他,可以先从小江小河开始,多练几年,等经验和装备上来了,再去长江也不迟。可李思齐就跟中邪了一样,嬉皮笑脸,插科打诨,气得绿真摔电话。

这时候的年轻人们,他们热血,他们冒险,他们热爱祖国,他们勇往直前……他们也让人心疼。

随着五月的临近,绿真做了好几次噩梦,梦见李思齐为首的十八名运动员在上游翻船,被湍急的水流卷到岸边,有时候是虎跳峡,有时候是她在图书馆地理文史资料上也查不到的地方……人们对长江的水文记载太少了。

而让绿真想不通的是,外公和爸爸居然都赞成李思齐的行为,甚至主动拿出二十万给他们从美国买进口的漂流设备,给他们准备保暖御寒的游泳衣、速干衣、救生圈、压缩饼干、医学急救药品。

在崔绿真心里,外公和爸爸都是很正统很古板的政界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保守。

这么保守的老人家,居然主动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不不不,不是一臂之力,是鼎力相助,掏二十万的时候那可是眼睛不带眨的啊!要知道,外公和爸爸,桌上掉粒米都要捡起来吃干净,一套上千的高级西装都舍不得做的人,赞助他们的冒险活动却这么大手笔。

最让她想不通的是,胡峻那么谨慎,心细如发的“老”刑警,居然也说愿意给他们提供救援服务,帮他们对接长江沿岸的搜救队,同时也要贡献出他为数不多的工资……绿真严重怀疑,这几个男人的脑袋瓜是不是秀逗了!

可惜,她环顾一周,没人支持她。

大家都觉着,在这时候快美国人一步是全体国人的心愿和期盼,不止李思齐组队,各个省份的热血男儿们,女儿们,都纷纷组队,准备下水。

体育主管部门压根拦不住这么多偷偷摸摸的自发组织起来的青年,报纸上每天都在呼吁,可没用。崔绿真就像一个傻子似的振臂高呼,没人理她,甚至觉着她胆小怕事不爱国……可真是愁怀她了。

但再怎么愁,工作还是得继续,张秋萍几人结束培训,又在美国买好设备,亲眼看着她们的设备交付,装船,几人才乘飞机回来。绿真正巧去上海有事,就到上海接他们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有钱走出国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旅游、学习,国外航班出口处人山人海,绿真听着广播说他们飞机落地了,赶紧挤过去,站在最前排。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