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28)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虽然最终只得到一个“五月一开张”的答复,可光看着那规模,他们心里就有底了。

能把市场办这么高级,这么整齐的,里头规矩肯定多,规矩多了,商品质量就有保证,所以,当时就有人留心了。

而在广告语挂足半个月之后,从前天开始,黄外公又从省客运公司包了一辆班车,专门停在火车站,车头玻璃上挂着“蛇口批发市场专线”的牌子,凡是来市场的商客免费坐车。

本来,大家都还不知道蛇口批发市场是个啥呢,这有免费车坐,傻子也会去看看!

这不,一辆车不够,黄外公今儿又紧急请求从省客运公司调用了另外两辆,每两个小时发一班,每一班都是挤得满满的,别说空座位,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本来,市场内的商户心里已经认定,开业第一天不会有几个顾客,甚至还有人打赌,如果有超过二十个人走进市场,他就跟管市场的老头儿(黄外公)姓……妈的,谁能想到他居然从火车站班车站和飞机场拉人呢!

车子直接给人拉到市场门口,黑鸦鸦的人头涌进市场那一刻,商户们都不知道这些人来干啥的,甚至都没人起身招呼他们,鬼知道是不是又被忽悠来租档口的。

然而,等这群南腔北调的“傻瓜”开始问价格,确定这个市场的所有东西都比外头便宜一分钱时,居然有人开始毫不犹豫数钱了!

这下,商户们傻眼了!

这……这就买了?还一买就是一百件?三百件?哪怕只买一二十件的,也会算着价格,努力凑个整数。

商户们炸了,这……这咋回事呢?

赶紧问顾客,“你们从哪儿来?不是,我的意思是,你们咋知道这儿有个批发市场?”

原来,他们大部分都是刚下火车的倒爷,天南海北的口音,夹杂着一股“暴发户”的味道,甚至还有不少是散客,人家就只想来广州办事,结果看见广告牌和免费车,鬼迷心窍就来了。

大家这才知道,市场为了给大家伙引流,为了给大家伙找顾客,原来还花了这么多心思!单说这广告位和免费车,没个几千块,能做下来?

看来,这市场背后的老板,采集雄厚啊!

跟着这样的老板干,谁还担心他会卷着租金跑路啊?人家前期投入这么多,傻子才跑呢!

没房子,老板给盖,没水电,老板给接,不知道发票工商税务怎么跑,老板给包了,没顾客,老板帮你引流!

你就说吧,这样的批发市场,它能做不起来?

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大家只用招呼好顾客,多多卖货,这样的生意不好做?大家高兴得嘴都咧到耳后根咯!

于是,幺妹和妞妞进去,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南来北往的顾客拖着大箱子大口袋,这家买完进那家,商户们龇牙咧嘴见人就叫“老板里面看,全都是工厂批发价”……而最关键的,服装也确实多,男装女装童装,衣服裤子裙子鞋子袜子,白的黑的蓝的红的粉的应有尽有,就跟春花一样,开得到处都是。

两个小姑娘看得眼花缭乱,彩色的东西谁不爱呢?这些可都是从香港流行过来的款式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人还没见过呢,更别提穿了!

她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卖鞋的档口,老板娘非常热情的招呼道:“小妹妹是批发还是零买?给自己买还是家里人?要皮鞋还是运动鞋?”

一连串问题砸得她们晕头转向,墙上摆着几个架子,架子上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鞋子,基本就黑白军绿三种颜色,幺妹一眼看中一双塑料凉鞋,是白色带点粉的,不知道怎么形容的颜色。

“阿姨这个凉鞋怎么卖的?我只要两双。”

“小姑娘喜欢凉鞋吗?这个不好看。”

幺妹一愣,天底下还有说自己东西不好看的生意人?

女人自豪的挺了挺胸膛,声音拔高两个度,“好看的卖完了,赶厂里拿货去了,你们等一会儿啊。”

幺妹好奇的问:“全卖光了?卖了多少双呀?”

女人打量她片刻,排除了同类产品竞争对手的嫌疑后,这才伸出一个手把掌。

“五十双?”

“五百。”女人紧张的咽了口唾沫,谁能想得到啊!他们一开始以为也不会有什么人,每种款式的鞋只准备了十双,谁知道来了这么多倒爷,不是按“双”买,而是以“百”为单位,吓死个人嘞!

幺妹再次确认,“光这款凉鞋吗?”

“小妹妹你别不信,剩下这个是不好看的,紫色和绿色的可招人喜欢呢,早早就卖空了,其他的解放鞋也卖了不少……害,瞧我,跟你说这些干嘛。”

“阿姨这个鞋多钱一双?”

“零售两块,你要批发的话我一块七也行。”

幺妹嘿嘿一乐,“阿姨生意兴隆呀!”你卖得多,我们家就赚得多,到时候一对发票就知道卖出去多少。

一双算一块七,五百双就是八百五十块,管理费就是二十五块!这还只是一款鞋,一天的销量,如果能持续一个月,以后每天按开业日的70%计算,那就是五六百!

呀呀呀,这么多钱都是要交给他们家的管理费呀!

幺妹笑乐得眼睛亮晶晶的,想要绷住笑容没成功,嘴角翘得老高啦!

老板娘觉着奇怪,又不好多问,没一会儿,又有别的客人上门,她忙着招呼别人去了。

幺妹牵着小妞妞,生怕她走失,两个人把奶凉鞋的地方都逛遍了,才知道这家确实有“致胜法宝”,单看地上那一排排紫色的塑料凉鞋,谁会不喜欢呢?

幺妹给自己和妈妈春苗姐姐各挑了一双,又给妞妞和兰艳阿姨挑了两双。虽然妞妞的脚被晒得黑漆漆的,可穿上还是好看!因为就这么出门,压根没人会看你脚咋样,所有人的眼睛都被鞋子吸引了!

见她们喜欢,老板娘打开话匣子,道:“小姑娘放心,这鞋子只我们家有,别的地方买不着,不用担心走路上被别人比下去……再说,你这么漂亮,谁能比你还漂亮呢?”

店里有正在挑鞋的,都默默的看向幺妹,实在是漂亮!

幺妹对陌生人的赞美其实已经免疫了,她礼貌的笑了笑,“阿姨你哪儿拿的货呀?”

“嘘……这可是秘密,香港那边今年就流行穿这样的鞋,我有亲戚在那边。”

幺妹“哦”一声,原来是香港时尚界新宠啊。提着几双新凉鞋到家,妈妈也买菜回来了,“呀,哪儿买的鞋子,可真漂亮。”

看吧,以后她们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第一批赶时髦的女性啦!

下午七点,黄外公拿着大喇叭,满市场转悠着喊收工,让下班,各个档口把灯关掉,用各家自己买的锁把木门一锁,第一天的营业就到此为止了。

大家都好奇坏了,这一天下来商户卖了多少货,市场能挣多少钱,可惜已经说好的,发票是下月初交税的时候才统一计算,所以具体营业额要到月底最后一天才能知道。

不过,幺妹通过鞋店老板娘的透露,也问过班车司机,前门负责接待的工人,以及后门负责送货的,两相一对比,就能知道大概有多少人买,多少人空手而归,她甚至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得益于宣传效果到位,今天的营业额保守估计也有八九千,运气好的话能上万。

更让幺妹激动的是,这里小渔村很多,卖海鲜的也多,一条四五斤重的大鱼居然只卖几角钱,满满一篓拇指粗的大虾居然也才一块钱,妈妈做了一桌海鲜宴,怕汤圆橄榄馋哭,还给熬了一锅鲜香可口的鱼肉粥,放几个虾仁……哎哟,那鲜的,小汤圆都恨不得把锅底舔干净呀!

幺妹一粒米饭没吃,吃鱼虾吃饱的。

第179章

一家五口在蛇口只待了三天, 汤圆橄榄也算争气,居然一点儿也没有水土不服,毕竟才一周岁又是第一次出几千公里的远门, 关键石兰省和广东的气候那是天差地别完全是反义词。

回到大河口, 几位老人最担心的自然也是他们身体, 见两小只活蹦乱跳不说, 还连牙齿也多冒出两颗来,得,还去对了!

星期一到学校,听说崔绿真五一节居然去了趟蛇口,全班同学都震惊了。

“绿真你真去啦?”

“坐火车的吗?坐了多久?”

“火车肯定没这么快,是坐飞机吗?飞机真的是在天上飞的吗?能看见咱们学校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