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26)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哈罗?”

幺妹一愣,“外……外公?”

“丫头,听不出我声音?”

幺妹吓死了,“哎呀外公你干嘛说英语,我还以为电话串线呢。”

老爷子哈哈大笑,“跟电视里学的,怎么,又是问档口租出去没?”

“不是,我想到办法啦外公,咱们做一个大大的广告牌,在牌子上写不论大小每件商品便宜一分钱,这绝对能吸引顾客!”贪便宜是人类通病,对很多家庭主妇来说,哪怕她只买一件,为了省这一分钱,她也愿意进去逛逛。

只要逛,商品就有曝光机会,自然就有买家了。

对于市场的目标人群——全国各地倒爷个体户来说,一件便宜一分钱,一百件就是一块钱,千来件就是十块,省下来的钱足够住旅社。哪个批发户不愿去呢?

“可这一分钱从哪儿便宜?商户肯定不乐意减少自己的利润。”锱铢必较这成语,一开始说的不就是做小生意的人?

“咱们补贴。”

“什么?”老爷子一愣,赶紧关掉电视,以为自个儿听错了,“丫头你说啥,外公可能听错了。”

幺妹笑眯眯的,“外公你没听错,钱从咱们腰包里出,散客买的时候让他们少收一分钱,当天结束后让他们拿着发票找咱们兑钱,卖出去一件兑他一分钱,一百件就是一块。”

“可要是卖出去一千件呢?咱们一家商户一天就要贴出去十块钱,一个月就是三百……这……”老爷子不敢算了,这还不如自己干算逑!这简直就是花钱请上户入场啊,赔本买卖!

幺妹没忍住“噗嗤”一声乐了,笑得肚子都疼了,“外公你担心啥,他们一天能出一千件,哪怕一件只卖一毛钱,那也是五百块进账,咱们3%的管理费就是十五块嘞!是不是还多赚了五块?”

“还有呀外公,你见过一角钱一件的衣服吗?”

老爷子傻了,他居然把管理费给忘了。

对,管理费!

租金是固定不变的,其实他们光靠收租金的话,算个平均数,四十一个档口,即使一百四十个档口全租出去,一个月也才五千六百块钱,别说土地成本,就连建筑装修成本也要两年才能回本……相当于十二万放银行,两年时间一分利息没有?

这不扯淡嘛!

所以,幺妹学着姚安娜租百货门市部的柜台一样,想出了“管理费”来,上浮空间可就大了。这样的比例确实不高,因为服装利润空间大,至少是50%的利润,分3%给批发市场,从此以后有水有电有人打扫卫生,还连挂靠和办税都省了,谁不愿意?

商户卖一件,他们能得营业额的3%,卖一千件也是3%,商户卖得越多,市场获得管理费越高,所以,市场和商户的目标是一致的——卖货越多越好!

老爷子心头这才反应过来,外孙女提管理费原来是这个意思!打着“省一分钱”的招牌,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一时间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幺妹能想到的办法超越了他的思维局限,她接触到的都是年轻充满活力的头脑,而他?还在为办事四处求爷爷告奶奶。

每件补贴一分钱,对商家来说,这就是毛毛雨优惠,不影响他们利益,却能成为噱头吸引客人上门的手段。而真正对商家有吸引力的是减租。

“外公,你再放出话去,六月一号前来登记报名的商家,只要签满半年合同,咱们就免他们三个月租金。”

黄外公咽了口口水,那头仨月就啥钱也不挣,还要做好贴钱准备啦?

“外公,你一定记得,明天赶紧把‘省一分钱’的广告牌挂上去,一定要跟咱们‘蛇口批发市场’一样大的牌子,让飘在海上的轮船都能看见哦!”

老爷子除了答应,还能怎样呢?这些貌似看起来很小实际却能挣大钱的鬼点子,也就只有小丫头才能想出来。孩子看书多的好处这不就显露出来了?

事实证明,崔绿真那一架子书还真不是白看的。

外公照着她的主意,挂上超大超醒目的广告牌,放出消息不算,又在市场四周贴上“告广大租客的一封信”后,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也有怕档口租完抢不到的,人来不到先打电话联系。

毕竟,不管挣不挣钱,反正头仨月是免费的,也不会亏,有个遮风挡雨的屋子它不香吗?就算是亏了,那也只剩三个月租期了,无论是退租还是坚持,都损失不了几个钱。而且,这是得到政府批准的合法营业场所,再不用担心治安队和公安来撵人。

先到先得,生怕好位置被人抢租,接下来几天大家纷纷来签订合同,交清剩下三个月的租金,服装就可以进厂了。为了方便管理和登记,档口是按“方位——排数——列数”的坐标式命名,有的商户在征求过黄外公的同意后,干脆挂上自家牌子,啥“益民服装批发”“靓丽女装批发”“童趣童装批发”的……反正怎么好听怎么来。

商户们要做的,就是保证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合同上白纸黑字约定好,一旦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市场方有权利将之驱逐出市场,所缴纳租金一律不予退还。

三天时间,就有四十多家商户前来报名,黄外公一个人忙不过来,把收报纸的崔建党叫来依然捉襟见肘,后来干脆春苗和周文良也主动来帮忙,还喊来了一班大学生。

不过,学生只周末有空,其他时候两个大男人还是忙得脚不沾地,倒是兰艳知道他们是幺妹的家人,自告奋勇来帮忙。

反正她在码头上卖吃食,只要头天把食材准备好,婆婆带着小妞妞就能帮她看摊子。

她人面广,又会说话,无论大小老板都让她恭维得喜笑颜开,心甘情愿掏钱,舒舒服服签合同。

当然,黄外公也不会白让她出力,她来帮一天给她十块钱,当天结算。这十块在大河口那是了不得的工资,可在蛇口,也就够住一晚招待所罢了。

赶在五月一号前,市场所有服装档口全部出租完毕,建材市场却只租出去三分之一,毕竟这年代做装修材料的本就不多,四十多家已经是把全广东省的批发商都集中过来的数量了,剩下的租不出去就当仓库,便宜十块钱,谁愿用谁用。

截止五月一号,批发市场收到租金一共一万五千元,这就是他们接下来半年内所有租金收入了。别说顾学章和黄柔提心吊胆,就是崔绿真自个儿,也是捏了把冷汗。

这租金收入也来少了!

还不及他们装修成本一个零头!

可全中国都没有这样规模和性质的市场,他们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没有现成的经验供他们学习,只能忍痛尝试,试错大不了就当把钱扔那儿半年,她相信半年足够她想出另一条路子。

趁着五一劳动节,顾家五口去了一趟蛇口,亲眼看见外公一手替他们搭理的地方,由一片荒地变成平整的,井井有条的,人来人往的批发市场,心里感激得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如果没有黄外公,他们家的市场压根不可能开起来。

当天晚上,幺妹提出外公一点股份,以后给他养老。

谁知老爷子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不给钱你们就不给我养老了是吧?”

黄柔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父亲这是打定主意要跟他们生活了,眼泪珠子“啪嗒啪嗒”掉,抱着橄榄一个劲猛亲。

黄老爷子拍拍她肩膀,“别让孩子笑话,我只你一个闺女,不跟你还能跟谁?”傻孩子,我对黄娜再好,那也是为了弥补她母亲对我的恩情啊。

即将一周岁的橄榄,已经十个小暖男啦,他懵懵懂懂给妈妈擦眼泪,奶声奶气安慰:“妈妈,不哭哭。”

他记得,自己走路跌倒的时候,姐姐就是这么安慰他,鼓励他,让他自个儿摸索着站起来的。

他可是很懂事,很听姐姐话哒,哪像汤圆,只会吃!

这不,看见汤圆跟姐姐又跑出去买吃的,他惆怅的,担忧的叹口气,唉!

小汤圆能吃,骨头也硬朗,已经会走小小一段路了,幺妹怕她走不远,一会儿问“要姐姐抱吗?”

“要姐姐背你吗?”

胖嘟嘟的小丫头摇摇头,“不要。”

于是,一大一小两个粉雕玉琢的女孩,慢悠悠的,小鸭子似的歪歪扭扭,走到码头上,那里现在已经全是吃的啦!以前卖衣服的小摊小贩全集中到批发市场上去,南来北往的商客都往里头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