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19)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胡雪峰见照片素材采集得差不多了,不愿再待臭烘烘的环境中,找个借口溜了,剩下厂办的人那更是敷衍都懒得敷衍,指指墙角两大箱还没发的水壶,“这是多余的,我们先带回去了。”

剩下两百号工人面面相觑,领到水壶的沾沾自喜,还没领到的风中凌乱……这他娘的跟传说中一样啊!

市工会的脸色不大好看,紧张的看了好几眼皮革厂的人,见他们没跑,没跑,还是没跑,心里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恨不得赶紧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先把事儿办咯!

幺妹听见外头车子停下的声音,和一声“啾啾”的画眉鸟叫声,知道是春月姐姐到了,赶紧推出大伯,让他代表厂里表示慰问。

可怜的崔建国,除了那年被监禁劳教,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关键这些人一个个黑脸黑衣裳,一眨不眨的盯着他看,可把他吓坏了,战战兢兢,磕磕巴巴挤出几句事先演练了无数次的场面话……那效果,别提多差了!

甚至,因为紧张,还说错了好几个词,引得台下人哄堂大笑。工人们没想到,这位“大老板”跟他们一样也是农村汉子,这样的人仿佛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散发善意。

于是,急忙杀到的春月的同事们,拍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滑稽又不失亲切的画面,农民企业家黑脸涨红,台下工人哈哈大笑,还真有两分“过年”的样子,台上的红灯笼不再显得形单影只了。

因为这期节目是打算做纪录片式的,除了幺妹和春月没有人知道,台下忽然多出来的摄影团队是哪里来的,是什么人。

终于,在大家善意的哄笑声中,崔建国硬着头皮让大家把东西搬出来,也不念名字,直接让大家排着队上来,依次领取。有前面发水壶的“前车之鉴”,许多工人直接一哄而上,生怕发不到自个儿。

崔建国也不生气,也不叫唤,就笑眯眯看着,等所有人都领取得差不多了,记者的素材也采集够了。

幺妹想不到,这次的效果有多么出乎意料!

第176章

结束的时候, 皮革厂又给准备了一百斤猪肉,让煤矿职工食堂用来包饺子,保证每个工人都能在春节吃上一斤肉!

工人们那个高兴哟, 有东西不算, 还有肉吃, 这简直就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儿!

看着他们诚挚的笑脸, 本还心疼的妯娌几个也不心疼了,这是她们第一次体会到钱没花在自己身上却同样获得幸福的感觉,所有人高高兴兴开着空车回家。

家里,四位老人已经准备好馅儿,白菜猪肉,小葱猪肉, 芹菜猪肉,韭菜鸡蛋……一碗一碗的,用干净的白色纱布盖着, 几百张饺子皮整整齐齐摞在砧板上。

女人们洗洗手, 七手八脚开始包饺子,男人们把车子和屋里收拾干净, 两张吃饭桌子抹得纤尘不染。

七仙女们跑到厨房,跟着大人学包饺子, 幺妹最惨,所有人逗爱捏她脸, 她都被捏成小白人啦!她手笨,包的饺子又大又破还丑兮兮的,被姐姐们戏称为“包子”,气得她发愤图强,放下狠话:“明年我一定给你们包最漂亮的饺子!”

其他人哈哈大笑, 整个农家院里,其乐融融。

而跟她们一样开心的是,公社办公室里,张爱国悠哉悠哉喝着茶水,二郎腿直接抬到办公桌面上,想到崔顾两家人说不定正在庆功,他就更高兴了!

真是天助他也,刚想要怎么戳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的恶行,记者就找上门了。

原来,白天有一波号称是省报记者的人找到公社来,说是想要采访一下他,向他求证一些外界对大河皮革厂的传闻,询问皮革厂这两年来是否真的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

他那个乐哟,恨不得立马数落皮革厂罪行,从违规聘用工人,违规挂靠,到违规排放污水,当然,压轴的肯定是这次“慰问”活动弄虚作假。

可冷静一会儿,他又觉着自己不能这么赤裸裸表示不满,会让人觉着有公报私仇的嫌疑,这事必须是经过别人的口说出来……甚至是让省报记者自己发现,那才叫一个妙!

他既要撕破皮革厂的脸皮,又要撇清自己,立马提议等慰问活动结束后由杨发财带记者去暗访工人,让丑闻彻底暴露在聚光灯下!

除夕夜的头条新闻就由皮革厂来贡献啦,他光想想就痛快。

明儿的报纸,他要买十份,不,三十份,收藏!

然而,一直等到天都黑了,公社周围的人家飘来阵阵香味,他灌了一肚子茶水,尿是尿急,肚是肚饿,又不敢去撒尿,怕错过最让他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等啊等,一直等到别人吃完饭,准备睡觉了,门口才传来汽车声,他赶紧趿上一双特意找出来的破烂破鞋跑出去,急得屁滚尿流还栽了两个跟头,他告诉自己,必须控制好表情,不能笑,不能得意忘形,不能让人看出他的幸灾乐祸。

杨发财走在最前面,嘴边还有一圈没擦干净的油渍,“咦……主任咋还没下班呢?”

张爱国强壮镇定,心道:蠢才!你不回来我咋下班,咋睡得着我!

“怎么回来这么晚,辛苦了吧,吃饭没?”

“吃了,职工食堂吃的饺子嘞,那馅儿可大得,一嘴差点儿吃不下,咬下去全是油水,别提多痛快……”可怜的杨发财同志,自从被撤职,再也捞不到油水后,他已经大半年没吃过一顿肉了。

张爱国听得直咽口水,为了等好消息他是将近一天没吃东西的人啊。这蠢才,不知道说他想听的,尽扯吃饺子吃饺子,他吃狗屁的饺子!

“怎么样?采访效果不错吧?”张爱国冲记者迎上去,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笑。

记者笑着点点头,“嗯,不错,非常真实。”

张爱国一愣,“真……真实是什么意思?”是查到他们弄虚作假的证据了吗?

明天早上要见报,记者还要连夜赶回省城,也来不及跟他解释,“谢谢你啊张主任,我们就先回去了。”

直到车子尾灯消失在公社门口,张爱国也没听明白记者到底什么意思,赶紧揪着杨发财问:“怎么样,事情办成没?”

杨发财不止吃饺子,就着饺子还喝了不少酒,那些煤黑子虽然素质不高,可男人间花钱却很大方,大家伙凑钱买几十斤上等高粱酒来,敞开肚皮的喝!

不愿错过白吃白喝的杨发财,此时舌头都大了,“什……什么事?”

张爱国跺脚,“让你引记者去采访工人,问清楚工人到底有没有收到慰问品,你没去?”

“去了啊,问了啊。”

“那结果呢?”张爱国真是要被他气死了。

“有啊。”

“有啥?你说啥?!”张爱国一把拧住他肥厚的大耳朵,疼得他立马醒了酒,“他们确实收到慰问品了,有皮包,棉絮,药材……加起来至少价值一百二吧,记者都惊呆了。”

张爱国只觉一股热血往上冒,直接冲得他头晕目眩,“你再说一遍。”

原来,他们到的时候正赶上食堂开饭,看着两百号黑泥堆里爬出来的工人,他已经做好让皮革厂出大丑的准备了,谁知记者随便找一个工人采访,得知不止收到东西,还得了一顿大肉饺子!杨发财不信,觉着可能是偶然,也许只有这个工人收到,其他就没有呢?

于是,他撺掇着记者又采访了一个……也有。

不行,再挑两个……还是有。

这可奇了怪了,咋采访的都是运气好的?他就不信,一连找了二十个工人,十分之一的比例,都说收到了……不仅如此,其他工人全都一窝蜂涌上来,争先恐后面红耳赤的说着今天的盛况,对大河皮革厂大夸特夸,仿佛他们就是救世主,是菩萨在世。

杨发财傻了,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

可记者呢?又是拍照片又是录视频,把那一张张兴高采烈的笑脸收入镜头,都说这正面榜样一定要好好宣传,争取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乐善好施,关怀弱势群体”的良好风气。

你就说他气不气吧!

张爱国比他还气,“还好好宣传呢,这不是咱们费了功夫给他们打广告吗?诶等等,记者呢?”

“走了啊。”杨发财脑袋又开始发昏了,迷迷糊糊看着张爱国发疯似的跑出去,顺着公路吓跑,嘟囔道:“张主任这是干啥,追车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