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09)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幺妹光看着就胃口大开,“谢谢兰阿姨。”

妞妞站在旁边,眼巴巴看着。

幺妹以为她是想吃,准备拿筷子给她,谁知她又摇摇头,“姐姐漂亮!”

清晨的阳光照在她雪白的透着粉光的脸颊上,还能看见上头细细软软的绒毛,双眼清亮,明眸皓齿,来往的人少不了要多看两眼。

幺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注视,没想到却被个小丫头夸得红了脸。

妞妞哒哒的说:“姐姐快吃,我妈妈做的饭很好吃。”

幺妹乐了,“你知道什么叫好吃,什么叫不好吃吗?”

妞妞仰着头,“知道,我妈妈做的好吃。”

也倒是不评价别人做的怎么样,说明家教非常不错,兰艳虽然是单身母亲,但把她教得很好。

幺妹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以前妈妈也是这样,干啥都带着她,还把她教得很好,要做个善良的,懂礼貌的小孩……此情此景,居然让她想妈妈了。

正想着,顾学章过来了,附耳对她说了句什么,幺妹眼睛一亮,“真的吗?”

“嗯。”

“哦耶!太好啦!”幺妹蹦起来,高兴得小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当然,在爸爸眼里她就是个小孩子。

“妹怎么啦?”春苗其实已经猜到了,能让小财迷这么高兴的,肯定是心想事成呗。

幺妹凑过去,超小声的说:“我爸说了,咱们的地妥了。”说完还得四处警觉的看看,生怕被别人听见,捷足先登。

没办法,这块地对他们来说是“天价”,可对其他人就不一定了,天外有天,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哒!

果然,没一会儿,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兰艳告诉她们,香港人同意把地卖给他们了,可能是真的急等用钱,顾学章给到三十九万,他就卖了,相当于比原计划便宜一万块。

“这敢情好,以后咱们就能常见面了。”兰艳笑眯眯的打趣幺妹,心里不无羡慕,四十万的东西说买就买,多少茬商客来看过,想过,唯有他们能买下来,这份财力,放眼全中国也没几个吧。

唉,这人比人啊,还真是没法比。原以为只是来做点小生意的,不显山不露水的父女俩,居然有如此财力!

当然,她也不是趋炎附势听说有钱就换副嘴脸的人,客客气气送走他们,留下一个皮革厂的电话号码,顾家可能要过段时间才有空过来处理这片地,她就帮他们留意点儿,有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告诉他们。

三十九万不是小数目,幺妹的十八万,爸妈的十五万,还差六万块,香港人同意先给三十三万,剩下六万块一个月内付清,但土地交接手续已经提前办给他们,打下一个六万块的欠条,他们第二天就要赶回大河口筹钱去。

这么一掏,小富婆崔绿真又变成小穷光蛋啦,身上只剩买机票的钱了。下午没事,就让春苗和周文良带她上附近转了转,买了三百双尼龙袜带上飞机。

总不能空手而归,对吧?

对于大河口的女人们来说,这几百双尼龙袜简直是天外飞仙似的意外,太漂亮啦!

桃红,柳绿,橙黄……尽是夺目的色彩,鲜艳而灿烂,映照得她们的一双双干枯粗糙的脚全都鲜活起来,又白又嫩似的,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一共十种花色,幺妹各挑出两双,每位伯娘送了二十双,姨妈那儿也是二十双,春芽和小彩鱼那不用说,随便挑着穿,看上哪双穿哪双,菲菲和丽芝每种花色一双,自不在话下。

至此,也还剩一百多双,幺妹准备卖出去!

卖袜子,这可是新鲜不得了嘞,有半年前那场物资交流会的巨大成功,城南自由市场现在已经是真正的“自由市场”了,治安队名存实亡,公安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嘛!

于是,崔绿真一群人早早的来到自由市场,支开当年卖字的小桌板小板凳,将五彩斑斓的尼龙袜一字排开,整整齐齐,一种花色一双。杨丽芝还无师自通的在两棵树之间拴一根尼龙绳,用晾衣服的木夹子,把袜子夹上去……红的,粉的,绿的,紫的,蓝的,像一面面鲜艳的小旗帜,迎风飘扬。

不用几分钟,市场上的女人们就被吸引过来,围着小摊七嘴八舌讨论开来。

“小姑娘你们这是啥袜子,咋这么花?”

“尼龙袜,香港人都穿呢!”

对于内陆山区的农民和小市民来说,香港就是时尚的标杆,是潮流的引领者,任何东西,只要说是香港流行,那绝对就是好的,时髦的。

此时也不例外,女人们好奇的摸着这些五颜六色,或雪花,或菱格,或条纹的漂亮袜子,绷了绷袜口,“还挺紧啊。”

“对,尼龙袜弹性最好,再也不用担心袜筒会掉下去啦!”平时的棉线袜好穿是好穿,可就是没啥弹性,袜口松得很,经常会滑落到脚踝上,猪大肠似的皱巴巴缩在脚踝上。

“这么紧的袜口,肯定能紧紧套在腿上,贼精神!”

“小姑娘怎么卖的呀?”

幺妹脸不红心不跳的说:“一块钱一双。”

“嚯,那还挺贵嘞!”

“可它好看呀!”

自从包产到户后,贫富差距开始出现,以前是大家都穷,谁家也不好过,现在不一样了,有能力的都能找到发家途径,无论是开砖瓦窑,还是养鱼养猪,或者是当包工头,甚至南下打工干苦力,总能挣到钱。而懒散的,靠天吃天的,那自然是越过越穷,还不如大集体时期。

条件好的女人,压根不在意这几块钱,“给我来三双粉的,两双绿的,还有两双红的。”

杨丽芝比幺妹还像个小老板,眉开眼笑的说:“好嘞!”

其他女人,看着买到的人,眼里流露出羡慕,一咬牙,“那给我来双红的。”

“我也要,我要绿的。”

大家帮忙招徕客人,找货,幺妹负责收钱,找补,春芽和小彩鱼,则像两个旧社会的八旗子弟似的,双手抱在胸前,踢踏着腿,慢悠悠的钻在人堆里,看其他人卖的东西,看他们生意情况,一会儿回来给幺妹报告。

本来也就小本买卖,一双袜子挣五角钱,一百多双卖完,也就挣了六七十块,跟皮革厂收入比起来压根不算啥,可幺妹却非常开心。因为呀,她现在可是在蛇口码头有固定资产的人啦!

以后的蛇口,谁知道会发展成啥样呢!

她们买了一堆吃的,爆米花麻叶酥鸡蛋灌饼炒板栗米花条……跟过年似的,甚至普通人家过年都没她们这么奢侈,挤上公共汽车的时候,全车人纷纷侧目,谁家孩子啊,这么败家。

等看见她们,哦,是皮革厂老板家那几个闺女啊,那真是蜜罐里泡大的。

回到家,泡上一壶蜂蜜红枣人参麦乳精,就在幺妹房间里吃起来,也不用关门,整个二楼全是她们“恰恰恰”的清脆声。

这可真是小老鼠掉进米缸里,把隔壁的汤圆橄榄给馋哭了,口水流出长长一溜儿,哭得一张小脸通红,他们姐姐又吃好东西不叫他们啦!

黄柔听丈夫先斩后奏三十九万的事儿,气得肝儿疼,“你们父女俩好大的气派,这么大的事就自作主张,也不跟我商量一下……我这么个大活人……”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

“我们这不怕你不同意先斩后奏嘛,你最近这么忙,我们也没能好好聊聊幺妹的想法,她想开批发市场很久了……”顾学章温柔的给她擦眼泪,又把馋哭的双胞胎抱隔壁去,这才搂着妻子叹气。

“幺妹懂事,这么多年没要过啥,可咱们当父母的,不能把她的懂事当理所应当……她既叫我一声爸爸,我就要帮她实现愿望。”

黄柔更难过了,“你的意思只有你把她放心上,我就不管不顾是吧?”

她声音哽咽着说:“她的懂事我也心疼,我也说过只要她想做的事,我都会无条件支持,可……”

“可是什么?怎么了?”顾学章把她身子掰过来,看着她红红的眼睛问:“是不是有人说什么了?”

黄柔低着头,“没有。”

擦了擦眼泪,她冷静下来,终于能心平气和的说话:“我不是不支持她的想法,我只是难过你们这样的态度,我有权利知道这么多钱的花法,而不是等着你们先斩后奏通知我。”

顾学章一想,这次的事太冲动了,妻子说的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对不起阿柔,我们也是怕你不同意,就……这样的做法确实有失考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