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08)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见姐姐释怀了,幺妹打个哈欠,“姐,明天咱们吃啥?”

“你想吃啥?”

“有鱼吗?我想吃鱼,这边的鱼比苏家沟的好吃。”一个是大海大河里自由翱翔的,一个是混泥浆塘里打滚的,肉质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

她小地精的嘴可是非常刁的。

于是,春苗答应明天带她去吃鱼,可说到吃的,姐妹俩瞌睡又没了,晚饭本来就没吃饱,现在还要饱受美食的折磨,这怎么行?

春苗听见咽口水的声音,转过去,对视一眼,哈哈大笑。“你说你这身体,吃这么多咋就不长胖呢?”

幺妹知道她说的“长胖”不是真的长胖,她忧伤的看了自己的飞机场一眼,躲进被窝里,“我也不知道啊!”明明夏天的时候已疼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知不觉又好了,这俩月再也没有疼过,也没有动静。

难道它们是在养精蓄锐,准备一鸣惊人吗?

她已经初三了呀,马上就是高中生了,她不止没那啥,还连例假也没来,摔!

这不,春苗小声问:“你来那个没?”

“哪个?”幺妹躲在被窝里,明知故问,太伤心了。她们班只有她一个人还没来,可明明她也是大女孩啊!

“就是那个啊,每个月定期的肚子疼,来没?”虽然是亲姐妹,可春苗还是害羞。

幺妹掀开被窝,心如死灰:“没来。”

“咋?你这马上就十五岁了,会不会……四婶带你去看过没?”

知道她怕吃药怕打针,黄柔倒是没带她去看大夫,毕竟换牙也比别人晚了两三年,闺女晚熟是不争的事实,她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不过,春苗更八卦的是:“妹你这么漂亮,有男孩喜欢你没?”说到“喜欢”,她的脸也不红了。

幺妹毫不犹豫的摇头:“男女那种喜欢没有,但普通朋友和同学的喜欢多着呢!我们班上学期选市级三好学生,全投我的票呢。”她从来没有特意讨好过谁,甚至经常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别的同学做得不对的地方都会指出来。

大家喜欢她,是喜欢她的优秀,她的正直。

春苗不死心,她是听过春晖说的,“胡峻呢?”

“胡峻哥哥?!”幺妹惊得从被窝里坐起来,“胡峻哥哥又不喜欢我。”

“你怎么知道?”

幺妹悄悄吐吐舌头,“思齐哥哥说他长大啦,就喜欢大女孩,不可能喜欢我。”

春苗见她是真没往那方面想,也就不再多说。她能跟她开诚布公的聊这种敏感话题,是因为她知道,妹妹不是普通孩子扭扭捏捏,也不是真会被这类问题勾得神思不属的人。

***

第二天,大家起了个大清早,先去码头上吃早饭,果然人山人海,热闹得不像话。

吃完先去找陈姓户主签合同,公证土地使用权承包合法,办完手续又赶去另一家,一样的流程再走一遍。一共花出去十一万四千多块,幸好顾学章把存折带过来了,不然光十万还不够。

完事儿给家里打电话,说四十万买土地的事儿。幺妹原本以为,说服了爸爸,春苗姐姐也算半说动了,有他们帮忙做说客,怎么着也能把事定下来。

可谁知接电话的是大伯娘,她把其他人喊来,不止她不同意(这本来也在意料之中),就连其他伯伯伯娘也不同意,甚至连妈妈也不同意。

太贵了。

那个香港人估计也知道为啥卖不出去,整个中国现在能一次性拿出四十万的,估计也没多少。其他能拿出的也许没来蛇口,即使来了,人家也不愿花这冤枉钱。

是的,在崔顾两家人眼里,这就是冤枉钱。

因为听说香港人两年前买的时候只是两万出头,就这么干放着,一颗庄稼不种,一块砖头不砌,居然翻了二十个倍!这不是土匪是啥?

明知他是土匪,还要往他手里送钱,这不是傻子是啥?

崔顾两家人坚决不同意。

幺妹愁眉苦脸,劝得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依然不行就是不行。

因为心心念念的事情没干成,幺妹整个人都蔫了,蔫头巴脑的不想说话,香喷喷的鱼也没办法治愈她,太郁闷啦!

顾学章看在眼里,心里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是不是可以……

***

因为事情已经办妥了,幺妹原本想的买尼龙袜也没心思了,春苗估摸着他们最迟第二天就要回去,遂又带他们上蛇口看看。毕竟,厂里压了十一万多的土地房屋在这儿呢。

白天的蛇口工业区更忙,到处都是人,无论走哪儿都能听见不一样的口音。当然,码头离工业园又有距离,他们只能站在码头空地上,远远的眺望那忙碌的,生机勃勃的,代表着全中国效率最高的地方。

幺妹再次叹口气。

她现在意识到,“人多办大事”是个悖论,如果这次买地的事不是要经过两家人共同商议,而是她一个人就能决定的话,这件大事绝对能办成!

有时候,“人多”是个绊脚石,要兼顾的利益方太多了,一项决议想要推行下去阻力太大。这就跟商鞅王安石一样,幺妹觉着她此时的“变法”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诶等等,她忽然一愣,刚才想的是人多办大事,那要是人不多呢?就他们一家,她和爸爸妈妈的话,爸爸已经同意了,妈妈不得不少数服从多数……这事不就解决了吗?

以后,这地成了他们一家三口的,要开批发市场基本上板上钉钉,只要把妈妈争取过来就行。比起牵牵绊绊拖泥带水的大家庭,她更容易施展拳脚!

最关键的,他们一家三口的存款刚好够四十万!

想到这块地就要完完整整的属于她和爸爸妈妈,崔绿真这下是真高兴傻了,原地蹦跶起来,“爸爸爸爸,诶我爸爸呢?”

春苗回头一看,周文良也不见了,估计俩人是上厕所去了。

幺妹只得暂时克制住她开心到爆炸的心情,四处眺望打量。码头上太阳晒得暖暖的,海风吹来潮湿的凉气,舒服倒是舒服,就是风太大,吹得好几个外国人头发乱飞,又卷又黄的毛发四处飞舞,一时竟然让她分不清是头发,还是胡子,亦或是汗毛?

毕竟,外国人体毛可太多啦,身上气味也不好闻,听说是与生俱来的体味。

忽然,腿被一双小手抱住了。

幺妹低头,是个黑黑的大脑袋小姑娘,冲天辫似曾相识。

女孩用普通话说:“姐姐,姐姐,我妈妈让我来感谢你们。”

“丫头你手不干净,才玩过沙子的,别抱姐姐。”昨晚那个卖面条的女人从不远处走过来,身上穿着围裙,手里还拿着一把长柄汤勺。

“没事儿阿姨,小妹妹很可爱。”幺妹把小丫头抱起来,跟她妈妈一样,肤色很健康,牙齿很白。

“你们吃过饭没?我给你们准备了腌鱼,带回去慢慢吃。”她连夜捞了两个罐头瓶的腌鱼带来,一整天都在找寻他们的身影。

“我刚想给你爸的,但看他忙着谈生意,就没过去。”

“我爸?他在哪儿?”

“喏,那边,跟他谈生意的就是那个卖地的香港人。”

第173章

原来, 顾学章周文良已经跟香港人谈起来了,而且……谈得很愉快。

幺妹一看,哪还有不明白的?

爸爸这是不想让她失望而归, 努力帮她呢!

幺妹心里暖暖的, 只觉冬天的蛇口一点儿也不冷。

摆小摊的女人名叫兰艳, 是个不怎么多见的姓氏, 原本是河南人,高中毕业,当过几年村小学代课教师,后来代课名额被大队书记家的女儿取代,丈夫也病死后,她就带着女儿和婆婆出来讨生活。听说蛇口生意好做, 她就来蛇口,整个码头上就她的小摊生意最好,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断人, 婆婆有时帮她带孩子, 有时帮她四处进货,小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 但很充实。

女儿名叫妞妞,虽然黑黑的像颗小黑豆, 可她嘴巴甜,脑袋瓜又机灵, 在码头上几乎是“团宠”一般的存在,无论是各地远道而来的大小老板,还是最底层的搬运工,都喜欢她。

兰艳把她们叫过去小摊上坐,先给下两碗大大的面条, 面条打得既结实,量又多,再加两勺大大的肉酱作臊子,还给夹了一碟腌鱼,“快趁热吃,码头上风大,冷得快。”

肉酱炸得好,颜色黄红,还能看见肉丝儿一根根的,实在是货真价实。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