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崔建党叹口气:“这主也不是他做的,上头知道了。”

是啊,为了几句封建迷信的话就丢了整个生产队春种的钱,这糊涂事谁听了都得“呸”一口,他哪还有脸求情?

崔老太只觉心口闷疼,老崔家今年怎么这么倒霉?老大被骗,老二好好的副队长被撸,老三摔成废人,老四早早的成了孤魂野鬼……真是出门踩狗屎,放屁砸了脚后跟。

村里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以前就看不起崔家生不出儿子,一个个叫嚣着他们要“绝后”,现在更不知道笑话成啥样了都。

偏友娣还不懂眼色,哭兮兮的埋怨:“奶我好饿……”

“饿饿饿,饿死你个大头鬼托生的,吃土去吧。”

几个孩子看了看墙角的土块,只有幺妹偷偷咽口水,是真的好吃。

如果奶奶让她去吃就好了。

恰在此时,墙头上传来“噗嗤”一声。两个黑溜溜的脑袋,正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每一口咬指甲盖大小的啃着两个黄金灿灿的饼子。

崔家老小齐咽口水。这可是油炸的南瓜饼啊!足足的糯米粉,足足的白砂糖,满满一大锅香油,真金白银炸得酥脆蓬松,咬一口唇齿留香。

“嗯,哥,咱这南瓜饼真好吃对吧?”

“对,真香!甜得牙齿都粘一起了,对吧弟?”

“我看看,哎哟哥,你牙齿上都是糖嘞!”

这俩该死的熊孩子,吃也就罢了,还专门搭梯子上墙头馋他们!馋也就罢了,还一应一合演双簧,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饼子有多好吃多稀罕!

崔家人恨不得把每个字当成南瓜饼吸进肚子里去。

友娣直接受不了,嗷嗷哭:“妈我要吃南瓜饼,妈我要吃,妈我……”

刘惠猛咽口水,“可别叫唤了。”你妈我也想吃,比你想吃,梦里都想吃!

自从见过一次这么奢侈到丧心病狂天理难容的吃法后,包括刘惠在内的所有人,就在心里种下了种子。哪天他们要像杨家这么有钱了,一定天天炸南瓜饼,顿顿吃!

“哎哟,我的乖孙你们这是干啥,看那破落户干啥,一群丫头片子没个带把儿的,晦气。”杨老太这几句骂,熄灭了崔家大人的渴望。

“呸!跟就你家吃得起似的,咱的大饼子更香,吃了浑身使不完的力气!”崔老太不甘示弱,恶狠狠咬了一大口,“哎哟……”

还硌到老牙了。

隔壁顿时传来一阵整齐划一的笑声。

崔家跟杨家仅一墙之隔,本来该是和睦友好的邻居。可谁知杨老太年轻的时候就跟崔老太不对盘,俩人一个村嫁过来的,盖房子生儿子拿工分啥都比着来。

前头几年,两家人也算旗鼓相当,可等崔老头戴着大红花回来,又在邮政所分到工作,吃上供应量,这胜负立马就分出来,可把杨老太气的。

那年抗美援朝去的本该是杨老头,明明是他不愿去才轮到崔老头的,现在看别人日子好过,总觉着是崔家抢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好日子,整天把崔老太当头号仇敌。

只要崔家捞着一丁点好处,她就气得睡不着觉。

但凡崔家遭了灾,她就比过年还开心。

好巧不巧,去年杨发财在公社治安队谋到份好工作,时不时有白米精面香油的捎回来,杨家日子越过越滋润,崔家却越来越倒霉,现在彻底成牛屎沟的瘟神。

沉闷而沮丧的中饭终于吃完,崔建党刚放下筷子就被队长叫走了,让催着回去办交接手续。

“下午天热,娘在家歇晌,我去给自留地的红薯苗浇浇水。”崔建国放下碗筷,挑上一对铁皮洋桶。

可这个点儿,太阳辣得能把人烤熟。刘惠不舍得让他吃苦,故意推说娘家有事跟他商量,把人叫回房了。

大哥二哥都有事,崔建军看了看自己那不争气的断腿,一声不吭接过洋桶出门。别的重活干不了,但挑水还行,只要慢些,桶不要装太满。

走了两步,忽然听见细碎的脚步声,回头是个白胖娃娃,深一脚浅一脚的追他,小脸晒得大苹果似的。

“幺妹快回屋歇晌去,外头热着呢。”

幺妹摇摇头,指指屋后的山头,她要去帮助狗尾草说的什么兰。

第004章

“太阳这么大,晒黑可别哭啊。”崔建军逗她,原以为她会像自家春芽一样知难而退,谁知小姑娘居然奶声奶气的说:“不哭,保证。”黑黝黝的大眼睛里是满满的坚定,配上一本正经的小表情,还真像个小大人。

崔建军顿时哈哈大笑,原本沉闷的心情也放松不少。

索性把洋桶放下,一把抱起她举过头顶,吓得她“呀呀”直叫,叔侄二人直玩到汗流浃背才将她放洋桶里,另一只桶里装跟她等重的半桶水,扁担一挑,晃晃悠悠往山上去。

他左腿的筋缩了,短了一丢丢,走三步歇一会儿,咬咬牙,心道:崔建军你怎么这么孬,连个孩子都挑不动?

就这么一面歇气,一面打气,慢慢地往山上移动。

铁皮洋桶被晒得热乎乎的,小屁股坐里面很舒服,摇啊摇的,幺妹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老崔家的自留地在村后半山腰,是从崔老太公婆手里就传下来的,历经三代人慢慢的从一分开到足足四分。虽然地面不够平坦,但土壤肥沃,崔家人精心伺候着,夏秋种玉米棒子,冬春撒小麦,边上再插一圈红薯土豆,每年能多得不少口粮。

村里人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公社规定,自留地面积只要不超过人均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五,那就是合法的。家家户户都指着自留地种点瓜果蔬菜呢,恨不得越大越好,实际四分,明面上就只说二分甚至一分,社员们都彼此心照不宣。

可今年气候异常干旱,耐旱的小麦都干死不少,地边一圈红薯苗也蔫了。村口小河的水量也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在保证集体农田用水量的前提下,大家都想方设法灌溉自留地。

到山上,三叔舍不得叫醒她,连人带桶挪树荫下,又从河边摘一片大大的芋头叶顶她头上,不让烈日晒到她的脸。

自个儿则不声不响,单手提着一只水桶,一瘸一拐,提了十几桶水,“哗啦哗啦”的洒红薯苗上。

喝足水的红薯苗们开始活过来,唧唧喳喳仿佛五百只鸭子开会。

“要是每天都能喝这么多水就好啦!”舔嘴。

“我……可我还是喜欢喝粪水。”超小声。

“有清水就满足吧,山上的兄弟们才叫倒霉,都快旱死了。”

幺妹一个激灵清醒过来,顿时懊恼不已,狗尾草说的什么兰,怎么又忘了。她明明认识许多张报纸的字,怎么就是记不住事情……唉!

“喂,你们听见那小胖子叹气了吗?”

“哦,就是那个小胖娃娃,我去年见过。”去年它还是个浑身沾满泥巴的红薯,还没入土,发芽。

幺妹眼睛一亮,“那你见过一颗很想喝水的兰花吗?”

一说兰花,红薯苗们又是七嘴八舌,这个说它见过,那个也说它见过,一问在哪儿就南辕北辙,幺妹被它们绕得稀里糊涂,本就不够用的脑袋瓜,仿佛塞进了一团乌漆麻黑的毛线,越缠越多,越多越乱。

最终,还是那根最粗最高的红薯苗看不过眼,“喂,都静一静。”

红薯苗们鸦雀无声。

“咳,你听它们胡说,你问的是翡翠兰吧?说不定都死了。”

幺妹茅塞顿开,“对,就是那个兰。”

听音,她脑海里就自动匹配出“翡翠”两个字,但因为笔画太多,她选择性跳过。

真是个小机灵鬼。

大红薯藤动了动脖子,一阵风吹来,叶子浮动,指着不远处的山包:“昨天倒是在那儿,歪脖子松树下,不知道今天还在不在。”毕竟那可是金贵东西,要是被贪心的人类看见,可就连根带土撬走了。

幺妹学着奶奶上香一样,双手合十,鞠躬,“谢谢红薯爷爷。”

看着她屁颠屁颠的背影,小红薯苗们再次炸锅了:“族长这样真的好吗?”

“她也算人类耶,万一……”

“那我们可就害惨翡翠兰了。”

大红薯藤看向山下,笑而不语。徒子徒孙们还是太年轻,能听懂他们说话的,真的是人类幼崽吗?

***

歪脖子松树下,一片枯黄。原本长满了各种野草,铁线草,艾蒿,飞机草……现在无一例外,都是焉头巴脑,垂头丧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