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333)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顾三摇摇头,平时下饭无比的菜,此时也是索然无味。碰了两下,他放下筷子,为难的开口:“这几天可能会有人来家里,了解一些情况,你们做好思想准备。”

“什么情况?”黄柔一惊,“是你们领导吗?”

以他的职位,上头就只有一个局长两个副局长了。有一个副局准备明年退休,前几天还说要提他上去,“莫非是提拔前的例行情况?”

可这是好事啊,不可能愁眉苦脸。

黄柔忽然想到某种可能,想到自己在单位的处境,试探道:“是不是领导找你谈话了,要来了解咱们的经济情况吗?”

虽然,这栋房子目前还是顾二的名字,可他们请客,谁都知道就是他们的,要是没大操大办就好了……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当时想要扬眉吐气出人头地的是他们,现在被怀疑被调查的也是他们。

顾学章只是点点头。

还有另一个更关键的,他没说出来。因为老婆的档案局里面也是清楚的,也不知怎么让二处的处长知道了,这家伙本就正同他竞争副局长的位子。

这家伙快五十了,坚称并不是想当副局长,只是想要在退休前提高职级,过几年能多拿点退休工资,甚至还打出了苦情牌,说老伴儿没工作,儿女尚未成家,他经济压力大,就指着退休工资过活。

可实际上,他负责自行车采购这几年可吃了不少油水,几辈子的养老钱都有了。顾学章自然不可能将自己该得的职位拱手相让,只是,他奉行君子之道,只想公平竞争,不玩那些背后阴招儿。

当然,等他想起要翻对方老底,给自己留一手的时候,证据也没了。

说起来,这还跟他曾经的“战绩”有关。

凭一人之力端了红星县供销系统窝案,他的名声开始呈两极分化。有的人夸他两袖清风铁骨铮铮,恨不得把他树立为优秀党员行业标兵,可有的人却觉着他年纪轻轻心狠手辣,一点儿也不顾念旧情,顶头上司他想端就端,也不想想人家都抱孙子快退休的老人了,就不能让人好好的退休吗?这不就是嫌人家老不死的挡着他上位吗?

这小子,是个狼人。

这样心狠手辣一心上位的年轻人,无论去到哪个单位,但凡听到一点儿风声,人还没到,名声已经传出去,其他职工都已经胆战心惊!留有一手随时防备着他的人很多,尤其是那些本就不干净的!

所以,等他反应过来揪对方小辫子的时候,别人早剃光头了!

二处处长有了他的政治污点作把柄,再有现成的“豪宅”摆在眼前,不大做文章才怪!钱怎么来的?他挣的,他工资多高?老婆挣的,老婆又多高?怕不是黄柔从北京带来的吧!

毕竟,有那么个大贪污犯的父亲,她手里能不落点啥?就是父亲贪的东西没落她手上,可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她这做闺女的能出淤泥而不染?

是不是她也得了贪污犯父亲的真传?

是不是近墨者黑,他这位优秀党员同志也被妻子给腐蚀了?

这么多年的顺风顺水已经让黄柔忘了自己背后的“污点”,一时半会儿没想到这茬,以为是搬家请客时太过招摇导致的。她懊恼地说:“都怪我,当时妈说要大办的时候我就该阻拦……”

顾学章怎么可能忍心亲爱的妻子自责?他搂了搂妻子的肩背,“你别多想,不是你的原因,也不是咱妈的,他们是冲我来。”

当然,他也不会把残酷的政治斗争放她们跟前。

崔绿真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成年人的压力,虽然爸爸什么都没说,可早慧的她,已经敏感的猜到了,除了妈妈的“背景”,猜得八九不离十。

唉!

因为这事,顾学章在单位自然没受到什么好脸色,连带着也没找到时间打电话联系朋友。现在不可轻举妄动,但凡跟外界联系一下都是在勾结别人,这不害人嘛?

现在又多了个说法,因为郝顺东曾来单位找过他,二处的人都在传他抱上市委书记家的大腿呢!却哪里知道他跟郝顺东的渊源,他在不知道郝顺东何许人也的时候就救过他!

人言就是这样,没人说的时候风平浪静,谁也不会说,一旦有人开了个头,所有人都能联想起他的“不正常”,说长道短,添油加醋。

以前的供销社跟现在的物资局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这才叫勾心斗角,置之死地。

三口人还是该干啥干啥,装作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崔绿真也只在某天放学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多了三个穿解放装的伯伯叔叔,她很乖巧的打了声招呼,背着书包进卧室。

当然,为了偷听大人说话,她故意没关门。

那几个伯伯叔叔正在沙发上坐着,状丝漫无边际的聊天,从爸爸妈妈老家哪儿的,还有几口人,都在哪儿工作聊起,居然还聊到他们怎么认识的,平时感情怎么样,生活有没困难……甚至还问到孩子的身世。

当然,小地精就是这个“孩子”。

她无趣的撇撇嘴,她不信他们不知道这些信息,可知道还要问,无非就是想听到另外的不一样的版本呗?

她写完作业,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淡黄色的“古书”,翻到中间夹着一片树叶书签的地方,是她最喜欢的一篇。

别的人看书都是从第一页开始往后,依次阅读。可她是先看目录,找一篇自己最想看的开始。这本《古文观止》,顾名思义,收录的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好文,甚至是绝世好文!自从知道目录是按历史朝代排序后,她就从最后一篇《五人墓碑志》看起。

黄柔觉着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不从第一篇往后,她说因为朝代距离现在越近,文字越接近白话,看起来简单,慢慢的由浅至深,从简单到复杂,读到先秦文字的时候,她就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啦!

当场就把黄柔说愣了,她一教语文的,居然没想到!

这丫头,真不是一般聪明。

全书一共222篇古代散文,她花半个月就认认真真看完了,《师说》《陋室铭》《陈情表》《滕王阁序》都是妈妈帮她用铅笔圈出来的,以后上中学要学的必读篇幅,可她读过几遍也就兴致缺缺,她最喜欢的还是这篇《三槐堂铭》。

第一遍,她只是当历史故事来欣赏,尤其“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的名句,她能读好几遍,甚至默默的嚼碎在嘴里,咽进心里,写作业的时候忽然顺其自然就能引用出来。

嗯,语文老师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她从哪儿引用的。

第二遍,她会去搞清楚里头的“魏国公”“晋国公”“懿敏公”是何许人也,生平事迹如何,有没有什么代表著作,她当拓展性故事书来读。

第三遍,她开始真正思考苏轼想要阐述的家风家教,因果报应关系……嗯,虽然有些地方她还是不太懂,但妈妈说了,她年纪还小,不太懂也没关系,思考过就行,不必要太在意结果。

“作业写完了?”忽然,那位花白头发的伯伯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她的身后,笑眯眯的问。

“是的。”哼,我知道你们是来找我爸爸麻烦的。

老人嘴边的纹路有点深,他看了看桌上摊开的书,“你看得懂吗?”

“看不懂,可我当故事书看呀。”小地精在心里撅着嘴,可面上不能带出来,因为这些都是来找麻烦的人。

老人又笑了,“哦?那你说说,最喜欢哪个故事呀?”

“这个《三槐堂铭》。”

老人更吃惊了,他刚来查顾学章,他闺女就在他面前看三槐堂,要说不是大人教的,他还真不怎么信。因为这丫头看着憨憨厚厚的,比别的十三四岁的姑娘还老实和幼稚,再联系她的年纪,怎么可能看得懂这么生涩的古文?

就是他,也是人到中年才能读懂苏轼的文章。

顾学章教孩子在他跟前这样表现,未免有点班门弄斧。

他唇边的纹路浅了两分,“那你说说,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于是,幺妹哒哒哒把三槐堂的故事说了,这是山西王氏一族的祠堂,当年先祖王佑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待人至信至义,可惜因为性格太过直爽容易得罪人,虽功绩伟岸,却始终未当上最让人敬佩的宰相。晚年时期在祠堂亲手种下三棵槐树,寓意将来子孙后代中必有位列三公之辈,后人常用来形容先人积善成德,子孙方能福运绵绵的因果规律【1】。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