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28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正想着,杨老师来了,带着两个闺女。

杨丽芝进门的时候冲幺妹挤眉弄眼,用口型说“周扒皮”,两个人“噗嗤”一乐,跑进房间玩儿。

杨美芝神色尴尬,脸上新擦的鸭蛋粉好像一层石灰刷在土墙上,两片薄薄的嘴唇也让新口红涂成了猴子屁股。

会化妆了。

黄柔怔了怔,忽然发现时光飞逝,当年那个跳舞被打断哭了许久的小姑娘,现在都初中毕业成大姑娘了!

杨老师却误会了,不自在的轻咳一声,在杨美芝背上拍了两下,“这死丫头不知哪来的钱,去百货商店买了些描眉画眼的,幸好现在环境好了,要半年前连我都得被人戳脊梁骨。”

以前,化妆,尤其是低龄女孩化妆,那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骂“小小年纪不正经”的,像尤雯雯那样的年纪化妆都被人说三道四。

可现在,社会风貌呈现两个极端:一部分人觉着伟大的人民领袖不在了,天塌了,惶惶不可终日,总觉着要么阶级敌人随时会反扑,要么帝国主义分分钟攻破国门……另一部分,则忙着拨乱反正的时候攫取利益,也就没几个人管这些闲事了。

黄柔当然只能笑笑,“女孩子嘛,爱美是天性。”

杨老师推了闺女一把,“快来你黄阿姨跟前坐,多受她熏陶熏陶,少跟那些不三不四的来往。”

杨美芝笑眯眯的坐到黄柔跟前,她嘴也挺甜的,一会儿夸阿姨皮肤好,用的啥雪花膏,一会儿夸她头发黑……不是笼统的夸一句“漂亮”,而是能精挑细选出某个漂亮的细节来,让人觉着分外真诚。

黄柔一面笑眯眯的听着,一面也暗自纳闷:这孩子平时没这么殷勤啊。

“你们诗社办得怎么样了?”这么轰动的事,杨老师就算在外培训也听说了。

“还没正式开始活动,还有点组织架构上的事没设置好。”

杨老师试探着问:“我听说你们还缺人是吧?”

黄柔一愣,有点犹豫。莫非杨老师也想进去当理事?可当初设置的理事位置就只有十六个,现在已经有八个了,剩下八个要等正式活动后再择优吸纳。毕竟,现在能进去的都是跟龙老毛大师或多或少有点关系的,也都是阳城市文化界的翘楚,要是忽然私自吸纳水平差异太大的成员进去,不利于团结……

虽然,杨老师也是教语文的,可黄柔也不能私自做决定。

“你们这是精英火箭班,我可坐不上趟。”杨老师笑着说。

黄柔这才肉眼可见的松口气,她实在不擅长拒绝同事。刚要说点别的岔开去,杨老师忽然说:“你看我家美芝咋样?我今儿就是带她来毛遂自荐的。”

黄柔愣了,没反应过来。

“哎呀,你们不是要找一个搞财务的嘛?美芝这孩子别的我都看不上眼,干啥啥不行,可算账倒还不错。”

杨老师这话说得好,既没有过分吹嘘,也没过分贬低,听起来蛮客观。

可黄柔有点担心,说难听的,这是个连高中都没考上的孩子,把财务那么重要的工作交给她,会不会成问题?

“你也知道,她读书没天赋,插队也去半年了,估摸着这两年就不用再下放了,到时候也没个工作分配……我这是夜夜愁得睡不着,正好如果你们诗社缺人的话,就让她去跟着学学,打打杂也行。”

杨美芝立马说:“我会很勤快的干活,不会给黄阿姨丢人的。”

毕竟也算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现在又没工作,黄柔确实是有点心动,但她还是说:“阿姨也挺喜欢你的,只是这事我一个人说了不算,不如我跟他们提一声?过几天讨论一下,再回复你们。”

母女俩几乎是感恩戴德,说了一箩筐的好话。

谁都知道,大河诗社才刚孵化就这么声势浩大,以后有这么多能人异士保驾护航,绝对会在文化界掀起一股强势风潮,单位多少人说陈静登上这艘大船是走了狗屎运呢!

这船,谁都想上。

第136章

第二天是星期天, 加上菲菲,三个找不到工作的女孩找到周扒皮姐姐,她们还想去卖瓜子儿呢!

劳教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她们卖得又够便宜, 只要杨美芝能炒出来, 有多少卖多少。前头两天, 光中午那两三个小时的工夫,她们就收获了三块多的卖货费,这可是一份高薪工作嘞!

杨美芝这次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给她们提高了薪酬待遇不说,发工资也特别爽快,该多少就多少, 完了还请她们吃了不少零嘴。

就连杨丽芝也奇怪的说:“周扒皮居然良心大发现啦?会不会是又在变着法的压榨我们?”

见钱眼开的三小只,哪管她转变不转变,反正只要钱到位, 她们就要去消费!

没两天, 钱花光的时候,杨美芝也如愿以偿的进了诗社当实习会计, 从最基本的打扫卫生、资产登记造册开始,黄柔和陈静顾不上的事情, 都由她在负责。

不过,随着年后“两个凡是”政策开始出现在《人民日报》《红旗》和《解放军报》上, 刚醒过来的“母亲”似乎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大人们的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蹙,只有孩子们,依然开心, 快乐的盼着长大。

高元珍的二胎依然如她所愿,是个儿子。王满银是一面咧嘴乐,一面又遗憾,他内心其实是想要个闺女的,把小猴子高玉强拉扯到三岁,当真一把屎一把尿的辛苦,鬼知道他多想要一个崔绿真那样的小闺女呀!

放暑假后第二天,幺妹就被他们接到李家沟去了。

顾三和黄柔忙工作,本来也没时间照管她,正想把她送回牛屎沟呢,王满银一来,他们开开心心就答应了。最好是去十天半个月的再回牛屎沟,最近牛屎沟忙着除四害,全村鸡飞狗跳好不热闹,那年的黄鼠狼事件他们现在仍然记忆犹新,还是避开的好。

李家沟是有名的生产大队,一个生产大队分成三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辖括着一到三个地缘相近的自然村,高家所在正是整个大队部所在,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王满银的手扶拖拉机才刚到村口,一群孩子就跑过来,最前头跑得最快叫得最大声的自然是高玉强。

“爸,我姐来了吗?”一眼瞅见后车兜里露出来的漂亮脑袋,他高兴地指着绿真,骄傲地介绍说:“这就是我姐,崔绿真!”

很明显,其他小孩早已“久仰大名”,好奇的打量着这个漂亮而洋气的小姐姐。

她可真白真好看呀!

她的裤子好短呀,怎么能才到膝盖呢?可是又好漂亮呀!胸口还有两根带子嘞!

她的球鞋好白呀,怎么就没沾土呢?肯定废了不老少肥皂吧!

这群吊着鼻涕黄不溜秋的孩子们,就像当年崔家姐妹们看其他城里孩子一样看着幺妹,有的嘴巴甜,已经“姐姐长”“姐姐短”的叫开了。

虽然是姐妹,可黄柔也不能让她来白吃白住,给准备了好几大包东西,有一副新鲜的筒子骨,好几斤五花肉,还有奶粉,饼干,水果糖若干,当然少不了几斤菠萝豆,高玉强兴奋地接过去,抱着东西跌跌撞撞往家跑。

“妈!妈!我小姨给我买菠萝豆啦!”

那小身板,谁能想到声音那么大?嚷嚷得全村都知道了。大家撇撇嘴,羡慕嫉妒的说:“呸,当谁不知道他有个城里小姨似的!这么大声可不就是故意的嘛?”

“还不是亲小姨呢,张狂啥?”

“就是,我有五个小姨我说啥了吗!”

……

忽然,有人幽幽的来一句:“可人小姨是校长,姨父是物资局领导,你小姨和姨父是啥?”

“可那也不是亲小姨啊。”有人不死心,仿佛从高元珍身上找到一点瑕疵,她们的日子就能好过点,肚子就能吃饱似的。

“别说小姨不是亲的,爹也不是亲生的。”众人心领神会,哈哈大笑起来。

刚才那听不惯的人又说话了:“不是亲生的却比亲生的还好,人市里那么大的房子,还开拖拉机呢,你们谁家的男人有这本事?”

“人王满银天天忙进忙出的伺候老婆,怀上就跟常年住市医院里一样,开刀生的,出月子母子俩又白又胖……你们谁家男人有这本事?”

这年代,虽然医院建的也不少了,可得花钱呐,有几个女人能在医院里生孩子?别说娃娃大了就开刀,哪怕是即将一尸两命也不可能送医院的比比皆是!以前那个苍老憔悴的,牛马一般没日没夜辛苦的高元珍,一去不复返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