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12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杨海润两口子陪老爷子出门散步了,幺妹和恬恬在卧室里玩耍,顾三胆子忽然大起来,双手勒住她细细的腰肢,“怎么,说了没?”

“说啥?”

顾三皱眉,“说跟我的事儿啊。”

黄柔红着脸,“我跟你有啥事。”

顾三生气了,他走之前都把这个“炸弹”扔给爹娘了,也不管他们又白又青的脸色,他知道自己老娘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他要在身边她肯定得闹翻天,可他躲出去,她自个儿慢慢的也能消化。

更何况,他还有二哥做“内应”,难度应该不大。

黄柔沉默片刻,把他的手拿开,转过身来看着他的眼睛,“我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找找……”

“还找啥找啊,早……哦,我,我不是故意的。”他赶紧把人推出去,“我来熬吧。”

他能那么想,但不能那么说,崔建华怎么说也是幺妹的父亲。他最近是怎么了,确认到她的心意后,他反而越来越猴急了。

黄柔倒是没有预料中的生气,她愣愣的靠在门边,看着他手脚麻利的把她切的板油团团改刀,改成更小的块,放进锅里慢慢的熬,时不时用锅铲搅动两下……看不出来,他这样的钢铁直男居然还会熬猪油。

顾三不止会熬猪油,还会腌腊肉呢!他力气大,抡起大砍刀几下就把一头猪卸成二三十块小肉,猪头猪尾猪手在炉子上烧金黄,排骨卸成两扇,跟其他肉一起擦上厚厚的盐巴,装进蛇皮袋,又去楼下抱了两块七八十斤重的大石头上来,紧紧的牢牢的压在肉上。

“明儿开始就得流血水,你记得用抹布擦擦,不然味儿大。”

“嗯。”

“猪头你会弄不?”

顾三挠了挠后脑勺,这个他还真不会。因为猪头是好东西,每年杀猪分肉,这都是张爱国家提前预定的,一般人吃不到。

俩人琢磨着,把猪头一劈为二,把眼睛牙齿这些去除,把骨头剔出来,一副基本完整的猪头就呈现在菜板上。黄柔跟着二嫂,别的没学会,卤菜倒是学得一手,用生姜香叶陈皮八角花椒等若干种大料,再放点儿酱油,架炉子上慢慢的煮。

很快,屋里飘荡起香喷喷的卤肉味儿!

幺妹和恬恬也不玩了,她们揉着眼睛,一面要抵抗瞌睡虫,一面还得抵抗肉香的诱惑,走路都在踉踉跄跄,可鼻子却一个比一个吸得响。

太香啦!

其实卤肉很简单,只要大料齐全,小火慢炖,三个小时后就是红黄酱香的美味啦。黄柔对自己的技术还是有信心的,她把俩小丫头送回床上,让她们睡个午觉,自己揉了一盆面,发好后搓十来个饼子,慢慢的贴着锅边烙起来。

顾三知道,跑供销社去用他的工作证买了两兜干菜,黄花菜,笋子,木耳,再加一把青蒜苗。

卤肉出锅,另一个炉子上的羊肉也煮得偷偷的,用筷子一戳,轻轻就戳穿了。

等杨家三人回来,两个孩子也睡醒了。黄柔把烙饼掰碎,放进香喷喷的想肉汤里,加上泡发洗净的黄花菜笋子和木耳,几小段青蒜,切上几片羊肉,小火慢炖。

“妈妈这是什么呀?”幺妹抱着她的腿。

“羊肉泡馍呀。”

“羊肉泡馍真香呀!我最爱吃妈妈的羊肉泡馍啦!恬恬姐姐你喜欢吃我妈妈的羊肉泡馍吗?羊肉泡馍原来是这么做的呀……”

众人被她一口一个“羊肉泡馍”逗笑,小家伙跟闹闹似的,好容易学会一个新词就到处乱用,恨不得把这词挂嘴边。

外头寒风呼啸,还飞起了雪粒子,小火炖了五个小时的羊肉汤奶白醇厚,烙饼软糯,木耳黄花爽脆,青蒜和香菜还能提鲜儿,就那么吃上热气腾腾的一碗,整个人从胃暖到心。

杨旅长“呼呼”的吃了三碗,“过瘾!”

就连他家那斯文秀气的女婿,也大口大口的吃了两碗,“我在北京也没吃过这么香的泡馍。”

幺妹从美食里艰难的抬起头来,“我妈妈就是北京的,北京人呢!”

“哦?”田广峰好奇,“小黄北京哪儿的?”

黄柔自从在大河口买了房子安定下来,其实不太愿意想北京的事儿了,毕竟,能想起的都是不开心。

“我妈妈是,嗯,北京省的呗!”小地精可是很爱现哒。

众人大笑,不信她这么小大的孩子还能知道啥“省“不“省”的,恬恬比她大都还分不清呢。遂故意逗她,“那崔绿真你是哪个省的呀?”

幺妹睁着大眼睛,仰着可爱的妹妹头,“我当然是我妈妈生的呀!”

众人一愣,顿时哈哈大笑,杨旅长笑得最凶,恨不得把桌子都给掀翻,笑到后头还猛烈的咳起来,这孩子你说她憨厚吧,她还挺聪明,可你刚说她聪明吧,她又“原形毕露”了!

黄柔也真是拿她没办法,又爱插话,又啥都听个一知半解的,这不就经常闹笑话了吗?

第80章

当然, 现在的他们,谁都不知道,这份“合同”会给黄柔母女俩带来什么样的人生, 什么样的财富。

杨家人在大河口待了三天, 第三天晚上由顾三将他们送到书城, 自然有人等在那儿接他们回北京。

恬恬知道自己要回北京了, 拉着幺妹的手:“绿真妹妹,你要跟我们回北京吗?”到时候她的玩具都给她玩儿。

幺妹认真的想了想,“姐姐你回去吧,我不回北京,因为我是牛屎沟哒。”可不是北京人。

妈妈说啦,“回”的用法是本来是那个地方的人才能用哒。

恬恬现在已经能跟上她的脑回路了, “好吧,那你记得要给我写信哦。”她已经把地址留给黄阿姨了。

黄柔心头是羡慕的,作为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的她, 已经八九年没回过那个城市了, 所有的童年记忆都变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只有在很少的时候才能想起。

但她已经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了。同样是跟她一起下乡的, 除了过年能回去,其他人都还在不知道哪个山旮旯里呢, 她能走到大河口,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能拥有自己的小家……真的已经比百分之九十九的知青幸运了。

她很幸福,很知足。

不过,还挺巧的,她们送杨家人出门的时候,对面401也开了, 胡雪峰匆匆忙忙夹着公文包出来,罕见的非常热情的跟黄柔母女打招呼。

“黄老师,小绿真,你们上哪儿去呢?”

顾三警觉的看了他一眼,不喜欢他看她们的眼神,毫无感情,像在评估一件物品的价值。

“你好,你就是菲菲说的顾叔叔吧?”他走过来,主动向他伸出手。

顾三本来是不想搭理他的,但看在跟黄柔是对门邻居的份上,跟他握了一下,简单的聊了两句。毕竟远亲不如近邻,他不可能天天在大河口,以后有有个紧七万八的,有个愿意帮忙的邻居总是好的……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帮忙,而他必须时刻压制住他。

听说他们要上省城,胡雪峰忽然眼睛一亮,“你们是自个儿开车吧?不知道还能不能坐下人,捎带我一程?我也去书城办点事儿,只是这个点儿也买不到火车票了,事情还……还挺急的。”

因为觉着是一类人,田广峰对他比较有好感,主动道:“行,只要你不嫌挤。”

杨旅长不跟他们啰嗦,长腿一迈,咚咚咚上了后排,海润抱着恬恬坐副驾驶。

车子本来就不大,后排挤三个大男人不说,恬恬在前头也不舒服,一会儿嫌热,一会儿嫌妈妈腿上不好坐,还哭着闹着不愿绑安全带。

得,杨旅长可是恨死胡雪峰这没眼色的人了!连带着自家那自以为他乡识知己的女婿也是气哄哄的,让他多管闲事,委屈了他的宝贝孙女!

杨旅长这人是个大老粗,活了一辈子都由着自己脾气来,反正无论是老婆女儿还是下属,谁都不敢跟他硬刚,所以,他说话做事也从来不用考虑别人感受,怎么舒服怎么来。

可怜田广峰和胡雪峰,被老爷子挤得缩成两只鹌鹑不说,还得时不时忍受他的坏脾气。

经过这一路“同甘共苦”,双“峰”感情骤然升温,下车的时候已经开始称兄道弟了,互相留下电话号码和通信地址,约定以后要常联系。

顾三从后视镜里看着,心道这胡雪峰还是个能耐人啊,知道大家都不理他,干脆也不自讨没趣,集中火力“攻克”田广峰……这叫啥,臭味相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