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番外(161)

作者:写离声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重生 打脸 甜文 关键字:主角:沈宜秋、尉迟越 上一世,沈宜秋战过白月光,斗过朱砂痣,过五关斩六将,从没落世家女熬成皇后,终于熬死了狗哔男人,荣升太后。 谁知脚底一滑,撞死在皇帝棺材上,回到还没出阁的十五岁沈宜秋眼一睁,发现回到了新手村,气得把眼一闭翻了个身:爱谁谁,老娘这回不伺候了尉迟越回望人间最后一眼,却看到不讨喜的皇后一头碰死在自己棺材上。尉迟越深受感动,重活一世,他决定对这个爱惨了他的女人好那么一点点……点击展开

半年未见,张皇后鬓边又添了许多白发,面容也越发憔悴。灵州被围,她在京城何尝不是寝食难安、殚精竭虑?

沈宜秋强忍住泪意:“只是苦夏罢了。”

张皇后道:“如今回京了,别再劳心劳力,好生养养。”

沈宜秋点点头:“母后的身子好些了么?”

张皇后紧紧挽着她的胳膊往殿中走:“不碍事,我那宿疾总是在冬日里犯,气候一暖早都好了。”

到得殿中,两人连榻坐下。

张皇后这才拉着她的手道:“得知突骑施人围城时你也在灵州,身为长辈,我真是愧悔难当,早知如此,当初定不会怂恿你跟三郎同去。”

她顿了顿道:“可想到灵州百姓,我又忍不住庆幸有你在那儿……”说着又哽咽起来。

沈宜秋握住张皇后的手,安慰她道:“母后莫伤怀,太子殿下和媳妇这不是平安归来了么?”

张皇后不住点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沈宜秋又道:“多亏有母后在朝中斡旋,毛老将军才能亲率邠州援军赶到,将突骑施残军一网打尽。”

张皇后眼中掠过一丝阴霾:“怪我还是低估了他的无耻……”

秦婉轻轻咳嗽了一声。

张皇后不再往下说,但毫不掩饰脸上的鄙夷之色。

沈宜秋暗暗叹了口气,他们气愤,张皇后想必更难受——当年她被皇帝的“励精图治”蒙蔽,用自家的势力助他夺得储位。皇帝的一次次的荒唐之举,便如一刀刀割她的心。

她忙叫黄门将带来的土仪呈上,对皇后道:“一路上匆忙,也没来得及好好挑选,还望母后见谅。”

张皇后嗔怪道:“长安什么寻不到,还费这功夫!”

沈宜秋笑道:“殿下也这么说。”

说话间,宫人端了酽茶、菓子与鲜果来,都是沈宜秋素来爱吃的。

别的还罢了,一只十来寸的缠枝莲花纹大金盘里,玛瑙似的樱桃堆得有小山那么高。

张皇后笑道:“好在你们回来得及时,再晚几日只能吃凌室里冻过的了。”

沈宜秋看见樱桃便想起去岁夏日,也是在这甘露殿中,她第一次遇见这一世的尉迟越,那时张皇后用樱桃招待她,他还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仿佛颇不待见她。

这一年中他们仿佛走过了千山万水,回首来路,真有恍如隔世之感。

张皇后见她望着樱桃出神,也想起了去年的事,那时太子已经属意沈七娘,听说她入宫觐见便巴巴地赶来“巧遇”,还欲盖弥彰地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色。

想起儿子那副德性,张皇后不觉莞尔。

片刻后,那笑容便消失在了唇角。

沈宜秋察觉她神色有异,不觉担心,放下手中的茶碗:“母后可是哪里不适?”

张皇后摇摇头,目光微动,有些欲言又止。

她出身将门,素来爽利,沈宜秋还从未见过她这般欲语还休、拖泥带水的模样。

她隐约猜到了些什么:“可是与殿下有关的事?母后但说无妨。”

张皇后执起她的手:“七娘,三郎待你的心意,我这做母亲的看在眼里,绝不会看错……”

沈宜秋轻轻点头:“媳妇明白。”

张皇后又道:“你们此番一同出生入死,这情分是谁也越不过的。”

沈宜秋的感到一颗心被什么往下拖,眼看着就要被拖进泥沼中。

张皇后深深叹了口气:“何九娘与祁家的亲事退了,皇帝已经拟好了旨意,只等三郎回来便要赐婚。”

沈宜秋嘴唇动了动,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放弃了挣扎,任由泥浆灌满她的五脏六腑。

张皇后关切地注视着她,见她脸色苍白,神情木然,心里一阵抽疼:“这并非三郎的主意,他毕竟不好拂了皇帝的脸面。”

沈宜秋明白婆母这是在安慰她。

皇帝要给尉迟越和何婉蕙赐婚,一来是贤妃使劲,二来大约是皇帝对儿子有愧,故而以赐婚来示好,缓和父子关系。

可说到底,谁也不能强迫尉迟越。

张皇后可以逼皇帝收回旨意,但太子要娶何婉蕙,她却不能阻止。

张皇后也知道自己的安慰是多么苍白无力,只得用力握着太子妃冰凉的手:“七娘,你别多想,三郎与那何家表妹不过是有些幼时的情分,那时他染了天花一个人住在寝殿中,何九娘时常来瞧他,他便将那恩情一直记到如今……你信我,三郎待你和待她是全然不同的。”

她顿了顿道:“本来我也不想说这些扫兴的事,只是你一会儿要去飞霜殿,与其从旁人口中听到,倒不如我来说,也好叫你有个准备。”

沈宜秋回过神来,发觉方才的失态,感激地笑了笑:“母后别担心,媳妇都明白。”

她的笑容仿佛一只破了的琉璃盏,裂口锋利,割得人心里疼,她兀自不知,还在努力地将碎片拼凑起来。

张皇后比看她哭还难受,将她搂进怀里:“七娘,你要是难受就哭出来吧……”

沈宜秋摇摇头:“无碍的。”

第126章 旨意

沈宜秋不想叫张皇后替她担心,竭尽全力装出若无其事的模样,说些一路上的见闻给她听。

就在这时,有黄门禀道:“尚药局陶奉御求见。”

皇后奇道:“我不曾传召陶奉御,他怎么来了?”

那黄门答道:“回禀娘娘,是太子殿下孝顺,命人去尚药局传陶奉御,为娘娘和太子妃娘娘请平安脉。”

皇后瞥了沈宜秋一眼,笑道:“快有请。”

他这哪是孝顺母后,分明是疼爱妻子,也不枉她替他说了一箩筐的好话。

张皇后轻拍儿媳的手背:“我说三郎心里有你,没说错吧?”

沈宜秋勉强牵动了一下嘴角,他心里若是没她,如上辈子那样,她还能好受些。

陶奉御走进殿中,向两人行了礼,抬眼一看沈宜秋的脸色,不由皱紧了眉头:“娘娘这阵子,怕是不曾好好顾惜身子?”

沈宜秋不是讳疾忌医的人,但见到老医官这关切又谴责的眼神,不由心虚地垂下眼帘。

陶奉御也听闻了灵州发生的事,倒不好再说什么,便替她请脉。

良久,他方才收回手,看了一眼张皇后,有些欲言又止。

沈宜秋心下了然,苦笑了一下:“可是脉象不佳?”

陶奉御微微叹乐口气:“娘娘的身子比离京时却还虚了几分。”

他顿了顿道:“娘娘离京前老朽曾替娘娘请过脉,那时估计娘娘再调理半年便能孕育子嗣,如今看来,还得调理半年。”

这结果在沈宜秋预料之中,自己的身子骨如何,她自己也知道。

先前服了几个月的药汤,她的月信已经准了,前后也不腹痛了,可被困灵州那段时日,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哪里还有服药的心思?停了月余,又伤了元气,如今又是服药前的光景。

张皇后闻言也蹙起了眉,半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皇嗣也不是等不得这半年。

偏偏何婉蕙要在这节骨眼上入宫,若是让她先诞下皇嗣,太子与她又是那样的情分……

沈宜秋倒是看开了,反过来朝张皇后宽慰地笑笑:“只不过多等半年罢了,无妨的。”

她又强打精神陪皇后说笑了一会儿,这才起身告辞。

张皇后送她到殿外,担心道:“何九娘眼下也在飞霜殿,你若是不想去……”

沈宜秋笑道:“无妨。”

她离京的时候瞒着众人,可经过灵州那一役,全长安都知道她跟着太子去西北,如今回京,于情于理该去一去飞霜殿,免得叫人挑出错来。

何况该来的总要来的,难道她能躲一辈子不见她?何况她凭什么躲起来?

沈宜秋辞出甘露殿,登上辇车,便即去了飞霜殿。

贤妃自不会像皇后那般迎出殿外。

她在殿前下辇,命宫人去通禀,然后走进郭贤妃的寝殿。

还未走到近处,便听见琵琶与笑语声从重重帷幔后传出来,隐约可以听见两个女子的声音,一个是郭贤妃,另一个自然是何婉蕙。

沈宜秋抿了抿唇,不疾不徐地走上前去。

琵琶声戛然而止,何婉蕙放下琵琶,起身向沈宜秋行礼:“民女拜见太子妃娘娘。”

沈宜秋微一颔首,也未还礼,只是向郭贤妃行礼道:“久缺定省,望母妃见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