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反派王爷后,他高升了(35)

作者:沙舟踏翠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重生回来的秦妍书成了不好惹的秦三姑娘。 所有人都觉着她嫁不出去了。 那刚回京的二皇子萧昱却亲自求了旨意,八抬大轿把她娶回府。 所有人都惊呆了。 秦妍书却吓坏了。 这位二皇子将来可是会夺嫡失败、被削爵夺地!跟着他,将来岂不是要酱菜配粥一辈子? 秦妍书T_T:重来一次,为何依然如此苦命! 不曾想,到最后,萧昱竟牵着她的手登上了那最高位。 秦妍书傻眼了:……发生了什么事? ——小剧场——<点击展开

秦妍书叹了口气,反问:“她们为什么被殿下安置在西院?”

萧晴咬唇:“哥哥说我这两年就得嫁人了,担心我离了她们就不会,让我把她们送走,自个儿试一试。”

“结果如何呢?”秦妍书问她。

“……我觉得挺简单来着。”萧晴嘟嘴,“可是哥哥似乎不太满意。”

这不就结了。秦妍书又叹,扶着她坐回圈凳上:“公主,您先跟我说说您身边的宫侍嬷嬷的性子跟喜好。”

萧晴有几分紧张:“她们都是很好的人,性子都温柔,没有对我不好。”她撒娇般,“妍书,要不,我们就装作骂她们一顿,把哥哥忽悠过去就得了吧?”

秦妍书:……

萧昱你个王八蛋,你家亲妹子都不配合,让我怎么搞?

不管如何,事情还是得进行下去。

素心仿佛知道她要说什么,将青竹在内的所有侍女都领了出去,完了她自己进来,专门给她们侍奉茶水。

秦妍书微微松了口气。看来这位素心姑娘是萧昱亲信了。

没有旁人,秦妍书略想了想,决定撇开西院那堆侍女嬷嬷,开始给这位天真烂漫的公主讲解……京城的人际关系。为了更明晰地讲清楚利害关系,中途她甚至还朝素心要来笔墨纸砚,在铺开的宣纸上勾画出庞大的关系网。

萧晴的惊愕自不必说。

站在俩人身后的素心一脸复杂地打量这位不过二八年华的小姑娘,同时忍不住为自家主子的眼光惊叹。

秦妍书自然不知道。她好说歹说,连比带画,茶水都喝干了两壶,才把京城复杂的关系网说了一遍。

萧晴惊叹:“妍书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秦妍书无奈:“不过是多——”

门外进来一侍女,福身:“公主,三姑娘,殿下问今天的午膳什么时候能用?他饿了。”

“啊!”萧晴捂嘴低呼,“我忘了让人准备了。”转头问素心,“素心姐姐你怎么也不提醒我啊?”

素心看了眼秦妍书,恭声道:“殿下吩咐了,庄子里一应事务,都得由您亲自打理,下人不得僭越。”

“提醒也不行吗?”萧晴郁闷,看了眼花厅角落的刻漏,她惊呼,“老天啊,都这个点了,难怪哥哥说饿!”她急慌慌站起来,六神无主地看向秦妍书,“现在怎么办?”

秦妍书:……

她怎么知道怎么办?她又不是厨娘。

作者有话要说:槐树的文化和象征:

1、怀祖寄托:

按《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员,发给凭照、川资。因历久远,槐树无存,亦发贡于兵燹。”是说元末山西洪洞县城北广济寺旁驿道边有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明初鉴于长年战乱,中原荒芜,朝廷多次组织将山西之民移往翼鲁豫皖等地。

当时洪洞县人口稠密,地处交通要道,故移民尤多。每次移民多在深秋,官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凡移民,都要集中在这里登记造册,“发给凭照、川资”,后由这里编队迁送。据说当时明朝官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日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拖家带口、熙熙攘攘,纷纭赶往古槐树下。到第三天,大槐树下聚集了十几万人。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的百姓,一位官员宣布了大明皇帝的敕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

由于是强迫性移民,所以移民们在这里登上了离乡背井的征程,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悲伤哭啼,频频回首,渐行渐远,亲人的面孔逐渐模糊,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

槐树也就成了移民们怀祖的寄托,所以移民们到达新地建村立庄时,多在村中最显要的地方,如十字路口、丁字路口或村口种植上一棵槐树,以此表达对移民活动的纪念和对故土祖先的怀念之情。

另一方面,槐字从木,鬼(音通“归”),取的是“人死身体入土,灵魂归祖庙”之意作参照,人们觉得槐树是故乡树,栽在村口或庙门前,是希望得以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又借“怀”声表示游子怀念故里。不论浪迹何方,总能记住村口或庙前的那颗大槐树。

2、科第吉兆:

《三辅黄图》载:“元始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辟雍为博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株。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逊。议论槐下,侃侃阉阉。”因此,在汉代长安有“槐市”之称,是指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