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顿山庄的感官动物们(124)

作者:四面风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玛丽抱着刚出生不足一小时的婴儿,她的腿间还流着血,迎来夫人紧绷的询问:“男孩还是女孩?” 庄园的主人斯顿先生刚去世,所有人都知道玛丽的肚子是斯顿先生搞大的。 玛丽用柔软的棉布将孩子裹得更严了些,温顺地回道:“女孩儿,夫人,是个女孩儿。” 于是他有了名字——格蕾丝——没有姓氏。 格蕾丝常常在午后短暂的自由时光里,提着装牛奶的木桶在庄园的后院里偷懒。 一天,他看着院子里那些奶牛,忍不住产生这个疑问:如果母亲玛丽知道自己后来活得还不如庄点击展开

当然作者水平有限,不一定能真的论证清楚,而且我还是想把故事的趣味性放在严肃性的前面,所以最后写完,在大家看来只是一个多人参与过的爱情故事也说不定~完结前一切都还说不准~但不管写成什么样,我依然坚定地认为我们的制度就是对目前的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这里是严肃的。孟德斯鸠说过,好的体制一定是随着时代适应变化的(原话记不住,大概就这意思),只有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3、陛下是“国王”,而非“皇帝”。欧洲曾有过皇帝,古罗马帝国时代,早早就完结了,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是噱头,然后就是拿破仑这个皇帝,有过实权,但也是早早倒台。欧洲各国可以类比我们周朝的诸侯国,甚至可能还不如。强调这个主要是想让大家感受到欧洲的“中央不集权”,要不然可能容易代入我们古代的皇帝的感觉。欧洲不可能出现卫子夫那种平民皇后的,国王的情妇、高等仆人、贴身侍卫都得是贵族。看文里大家应该也感受到了,国王不是想干嘛就干嘛。但是限制国王的不是法律(决斗那章提过,国王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而是贵族和教会,这些东西都会融入到剧情里。

4、关于教会,前面提到他们有弥撒、主教可以当大官,所以可以看出他们的国教是天主教,教会很有权势。教会里有势力的基本也都是贵族出身。天主教不允许离婚,所以情妇情夫盛行。国王的情妇算是个职位,有年金,格蕾丝要发财了。

5、关于贵族。欧洲非常看重血统,阶级之间无法流动。伏尔泰觉得中国的君主制好,因为我们有科举,可以鲤鱼跃龙门,可以寒门出贵子,平民好歹有盼头。但是他们不行,斯顿家再有钱,也不是贵族,靠买头衔也当不上真正的贵族(连伯爵都在贵族歧视链的下游)。斯顿兄弟和格蕾丝处于相同阶级的,在政策面前是一样的低待遇——纳高税,难做官。

伯爵是贵族,但是是低人一等的贵族。格蕾丝的现任爸爸出场时提过几句,这位纳科伦侯爵是传统贵族出身,全屏祖荫,身为草包也能进阿伦德尔伯爵做梦都想进的元老院。阿伦德尔伯爵的头衔是靠的自己,有真才干(他对陛下建议的保护本国产业,比幼稚产业保护论真正成形还早了几年),反而受歧视,他大概算新贵族里的新贵族。

侯爵那类靠祖上参加十字军东征得来的贵族叫“佩剑贵族”,是靠给国王打仗得来的荣誉,所以军队也是掌握在这类人手里。

写军校时提到过,绝大多数军校生都是贵族出身,即使很多都已经没落了。斯顿兄弟能进去,多亏了拿破仑曾经在欧洲重新洗过一次牌,改变了很多习惯规则,但毕竟在格蕾丝的国家没有真的发生过革命,所以处于新旧混合的状态。(从他们的衣着也可以看出来,既有复古保守的一面,也有新式简约的一面)

6、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在“捐税”,文里也提了几次,蜡烛税、出版税、窗户税,等等。贵族不用纳税,所以斯顿夫人选择和伯爵结婚,保住财产。选择和伯爵结婚的另一个原因是只有贵族才能有采邑(封地、土地,一切封建的基础在于土地),虽然所有封地理论上都属于国王,但是国王的权力其实延展不到基层,所以真正的大贵族权力非同小可。

而斯顿家不是贵族,他们对于这些土地的“拥有”是不牢靠的,我的设定里是钻的继承法和土地法的空子,因为有很多破产贵族,但其实不太合法,一打仗就容易被整(一开始说不考据,主要就是财产法这块儿胡编了很多激化矛盾的东西,是为了让大事件发生得快一点,趁格蕾丝还年轻就改革完,多享几年福。不过也不是完全的胡编,而且可以看出当时对平民私有财产的不受尊重。)

关于不考据还有个地方,就是格蕾丝在管家茶里下的麻醉剂(文里暗示过是管伯爵的医生要的,要是大家没看出来我就再添点儿内容)。欧洲那会儿没有好麻醉剂,做手术都是直接疼晕或者一棍子敲晕完事。但其实我们的麻沸散之类的曾经在欧洲出现过,罗密欧朱丽叶里面的假死药就被认为是这种,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没流行开。

7、他们现在在工业革命中处于落后阶段,殖民地闹独立,文里也都提到了,大家可能已经感受到了。

暂时就想到这里了。

如果把格蕾丝比作法国的国运,伯爵就是狭义上的大革命,给格蕾丝引起巨大的进步和变革,也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害。哥哥是格蕾丝的启蒙运动,是一切进步的开始,是涤荡开黑暗的第一缕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