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顿山庄的感官动物们(123)

作者:四面风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玛丽抱着刚出生不足一小时的婴儿,她的腿间还流着血,迎来夫人紧绷的询问:“男孩还是女孩?” 庄园的主人斯顿先生刚去世,所有人都知道玛丽的肚子是斯顿先生搞大的。 玛丽用柔软的棉布将孩子裹得更严了些,温顺地回道:“女孩儿,夫人,是个女孩儿。” 于是他有了名字——格蕾丝——没有姓氏。 格蕾丝常常在午后短暂的自由时光里,提着装牛奶的木桶在庄园的后院里偷懒。 一天,他看着院子里那些奶牛,忍不住产生这个疑问:如果母亲玛丽知道自己后来活得还不如庄点击展开

他们的车子开始爬坡了,格蕾丝瞪大了眼睛。那些侍卫们都顾着前面,没有看到,但是他看到了,是威廉,骑马立在一个遥远的坡顶上。

正如卢卡所说,威廉离得很远,被距离变得很小。但是格蕾丝能看清他骑着白马,他还觉得自己能看清威廉脸上的表情。

车子行至最高处,又开始往下走,他的视线很快就要被山坡挡住。

格蕾丝着急地从后车窗爬了出去。伊娃喊了他一声,飞快地按住他的裙摆,安娜也叫起来,被伊娃竖起指头制止,让她安静,不要被人发现。

格蕾丝已经钻出去了,他让伊娃帮忙护住裙子,自己爬到后车架的行李箱上。他扶着车顶站起来,风吹着他的头发。他看到威廉策马向他们奔来,然后停在一个高点上。

他们互相遥望着彼此,等到车子再次下坡时,威廉便又会催着马儿向前,然后在下一个坡顶停下。

格蕾丝想起自己曾经认错人的那次,不由笑起来。他觉得自己那会儿可真笨,如果是他的哥哥骑马向他奔来,他怎么可能认不出?

终于到了真正的山,伊娃小声提醒他:“等爬过这座山,就看不到了。”

格蕾丝知道,威廉应该也知道,因为当他们到达这个坡顶时,威廉就不再向前了。

车子爬上去,又爬下来,格蕾丝用手指碰了碰嘴唇,对着一片嫩绿的山坡伸出手去。

之后他又在箱子上坐了一会儿才回到车里,

伊娃问他:“是你认识的人吗?”

格蕾丝点点头。

伊娃又问他:“你知道王宫在哪个方向吗?”

格蕾丝迟疑地摇了摇头,他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车里的几个人都看向车行驶的方向,连小的都安静下来,只剩下车轱辘轧在路上的声音。不管是去哪个方向,他们都已经出发了。

“等到了就知道了。”格蕾丝说。

——————

——————

写不下的作者有一堆废话要说:

上一章是告别,这一章是送别,到此关于山庄里的一切都交待完了,跟格蕾丝一起开拓新地图的小团队也凑齐了。

这阵子因为各种原因更特别慢,最近尤其慢,因为睡眠实在是不好,我写文毛病还特多,得用整块时间啊、得先上会儿网啊、得神清气又爽啊之类之类。写文对我来说不是负担,但是很花时间,也不知道下一次身体不适在哪儿等着我呢,就不想给自己压力,也不想瞎胡写,所以打算暂停一下。我先自己攒稿子,等到能日更的时候再发,就当是新的一卷。

有读者问历史背景,其实也没有特别多的历史知识,倒是有几个经常被弄错的点,可能会影响看文,这里说一下:

陛下是“国王”,而非“皇帝”;伯爵不是传统贵族,很难进权力中心;斯顿家超有钱,但不是贵族(写老斯顿走私线的年收入的时候参考通货膨胀算出个数,但是这会儿给忘了,反正就挺有钱的,因为除了走私他们还有明面的生意、还有收地租、还有酒庄之类,文里都提到过。)

后面细说一下,我放下一章吧,对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可能有剧透风险,而且超级啰嗦,慎重点开。

第78章 历史背景解锁。

前面还有一章正文,不要漏看哦~~

下面的可能会有一丢丢剧透,并且长,请慎重看下去。

1、陛下挺帅的,面色苍白,身材瘦削,眼睛狭长,时而阴郁时而爱笑,卷发,算是个病态美男子。接下来说正经的:

2、时代背景是法国大革命后期,故事开篇是1828年,现在是1829年。很多读者都觉得陛下的统治不牢靠,还有读者说想起玛丽王后,直觉都很灵,这篇文写的就是法国大革命,但是放到了一个虚构的国家中,所以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之前说不考据,其实是心虚,怕有特别精通历史的同学说,在这样那样的社会环境里,不会发生这种那种事……但是现在又觉得,还是可以试试,争取在逻辑上是行得通的。

格蕾丝不是以玛丽.安妥瓦特为原型的,他有着明显高于平均数的聪明和理智。但是这两人有共通点,都是一脸懵逼地被卷进大事件,被迫参与历史进程。

之所以会写这个事件,是因为这场革命太复杂太值得思考,后来发生在世界上的每一场革命或者变革,都可以从这场大革命中看到影子,找到值得参考的东西。而这个事件值得一写,是因为时至今日人们都无法为他下定论,因为它对世界的影响仍未消除。

最开始开文的时候就是单纯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西方的意识形态与我们这么不同,相互之间这么难以相互理解。后来发生了疫情,国际上发生的很多事真正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对于这篇文突然就有了更大的野心:想通过这篇文证明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就是最适合我们的最好的制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