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622)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二人便将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去了小汤山行宫,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李钊不用每日去请安问好,表现的很是孝顺,实际上,李钊根本就没去,去的人,都是以他的名义去的承喜公公。

这位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是田公公的干儿子,亲徒弟,以前在昭亲王府管的是后宅,后宅根本没女人,更没女主人,他管的就是那些关在高墙大院里的女人。

实际上就是一个软禁的地方。

现在进了宫,李钊后宫没有人,且后宫住着的都是成康帝有名有份的妃嫔们,李钊自打搬进宫,他就没去过后头,都交给了成康帝的贵妃,九公主的生母管理。

所以跟着他进宫的女官太监们,就在干清宫伺候。

幸好,他的女官宫女和太监们并不多,干清宫跟养心殿就挤满了。

李钊有个什么事情,这些人最可靠,其中,承喜因为名字好听,人长的呢,也机灵,所以每次都代表李钊去给太上皇请安。

成康帝只见了一次,然后就吩咐人,再来就在宫门口磕个头就行了,不用进来打扰他的清净。

但是承喜公公就跟小公鸡打鸣一样,每天是风雨无阻的去请安,代表的是李钊的孝心。

可这样也够恶心成康帝的了,他去了小汤山行宫,也是不想再被恶心。

现在三不五时的去一趟小汤山行宫,给成康帝请安问好,对外就说是李钊打发去的,朝野上下,对此称赞不已,都说李钊孝顺。

虽然太上皇退位之后一直没有出现过,但是大家都理解,没人说闲话,因为都知道,太上皇身体不好,玻璃人儿似的,当初在新婚上吐血的那一幕,大家都看到了。

别的老人年纪大了,叫颐养天年。

他的年纪大了,就叫带病延年了。

没办法,身体不好,就什么都完了,想要不放权也不行了,再操心下去,人就要死了,还谈论什么皇权啊?

“皇”都没了,权还哪儿在?

而在九月重阳节之后,孙美人生了,一个公主,十三公主!

“送去给德妃娘娘抚养。”李钊直接吩咐人:“就记在德妃娘娘的名下吧,孙美人好生坐月子。”

“是。”田公公美滋滋的去宣圣旨了。

如今田公公以及曾经在昭亲王府伺候的内监们,都成了御前太监。

李钊身边办事的人很多,而且人都没怎么来的齐,这大半年的时间,他们都在召人入京。

进了腊月里,众人就筹备起了登基大典,准备正月里登基,并且改元建业。

“他最近没什么动静,我们也能放心一些。”没有后顾之忧,做事情当然就能放开手脚了。

“好。”赵仁河正在整顿他的汇通钱庄,要开遍全大顺朝的天下,另外,他已经着手准备开在国外的钱庄机构了:“你觉得开在吕宋怎么样?还有东瀛,那都是自己的地盘。”

“东瀛我知道,那地方产金银,开几个钱庄很正常。”李钊不太理解的是:“为什么还开在吕宋?”

“当然是因为吕宋有粮食了。”赵仁河道:“我们每年去吕宋买的那么多的粮食,花不少钱的,他们需要我们的布匹、丝绸、茶叶和盐,我们只需要他们的粮食,不过光要粮食还不行,我打算再买一些他们那里的果干,香料和药品,尤其是乳香,没药和龙血竭之类的贵重药品。”

这些东西中原地区可没有。

现培育的话,起码也得二十年。

而他等不起二十年,当然是去买现成的了。

“行,你可以在其他的地方建立汇通钱庄,对了,要军队去保护钱庄吗?”李钊想到的就是武力保护钱庄的安全。

“用军队不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赵仁河摇头:“我们用自己的护卫队,钱庄护卫,属于私人武装,但是武装的程度什么样,就我们说了算了。”

银行的安保工作,十分重要。

什么机关枪啊,手雷啊,地雷的,都需要。

“在国外,武力威慑必须要到位,让他们知道,进了钱庄的范围,就是老天爷也不好使。”赵仁河掐腰:“老子的钱,谁敢动?要他的命!”

一副“天老大他老二”的架势。

李钊也是惯着他,竟然随他去折腾。

不过,腊月最后的一次大朝会,所有的属国来使臣进贡,发现换了皇帝,成康帝没出现,但是李钊说了:“本国现在有两位天子,朕,与太上皇,日后番邦属国进贡需得双份,一份进贡给太上皇,一份进贡给朕。”

他这一句话,直接就翻倍了贡品的数量。

但是其他番邦属国的使臣却无话可说,因为人都说了,只有真正的父慈子孝的时候,才有这样的盛事发生,太上皇退位,第一是因为身体不好,无法担任江山重担;第二就是相信儿子会替他治理好天下。

加上平南王的武力震慑,让他们都小心翼翼,不敢违背天朝上国的意图。

不过在大朝会之后,宫宴开始,吃过了宫宴之后,新任的皇帝召见了所有番邦属国的使臣们。

单独在养心殿召见的,与会的还有平南王,六部尚书在内。

平南王说了汇丰钱庄的事情。

六部尚书有些摸不着头脑,其他的番邦属国的使臣们也有些头晕,因为一个钱庄的经营,在他们那里有什么值得大张旗鼓的呢?

但是平南王仿佛很重视自己的钱庄,汇丰钱庄有钱是真的,但是也没必要,一个商业钱庄,要朝廷出面,如此重视的要宗主国的天子,跟各个属国打招唿吧?

虽然想不明白,但是宗主国的皇帝都出面了,还有平南王在,他们不敢不答应,平南王弄了好厚的一本书一样的“合同书”,要求他们带回去,本国国王需要签字,画押,盖上王玺。

他们看都没看就带回去了。

赵仁河耍了个心眼儿,因为用的文字都是汉字啊,因为这些番邦属国很多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就算是有,那也不常用,加上他们都是大顺朝的属国,要跟大顺找这个宗主国的脚步走,所以他们用的是大顺朝的历法,用大顺朝的文字,当然,也用大顺朝的钱。

自己国家的文化很少,只有一点点,而其他的都用大顺朝的,以体现他们对宗主国的顺从和依赖。

其实赵仁河觉得这是最早的文化入侵。

他给他们的合同书,也是汉字的,要说汉字玩得好的,只有汉人。

所以他在每一份合同里,都设置了不少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例如“本合同最终解释权,归大顺朝所有”和“如果有所冲突,以大顺朝《大顺律》为主”以及“如果遇到条件冲突,以钱庄规矩为正”等等。

这样的花样合同,就连经商多年的生意人,一般都看不出来,谁让他事事都依照各种法律条文来呢。

但是如果产生了纠纷,就会对他大大的有利,很多条件其实是很有弹性的,只是这么多条条框框,看得人头晕眼花,没人会在意里头说了些什么,他们又不是专业的商人,很可能连看都不会看,就签字画押了。

可他不管那个,只要签字画押了,就得执行合同里的内容。

他不坑人,可也不会被人坑。

晚上是除夕宫宴,成康帝在小汤山行宫没回来,李钊也没去,这次除夕宫宴,李钊请了很多人,包括赵仁河那边到了京城的人马,以及皇室宗亲等等,李钊人虽然冷冰冰的,但是赵仁河会做人啊,他这人和和气气的好说话,跟谁都有交情,和谁都攀谈得上,比起成康帝可要平易近人多了。

加上他不居功自傲,甚至推荐了几个宗室里头少见的有出息的子弟,担任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

但好歹是当了官儿。

正月初一,李钊举办了登基大典,成为了武阳帝,这一天开始,便是建业元年。

正月里的事情很多,登基大典之后,成了武阳帝的李钊,开始批发圣旨,要大赏天下。

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大到超品的公卿,小到伺候成康帝的女官,大太监等等。

哪怕是赏赐一根簪子,也是新帝心目中有这么一号人的意思。

这个时候,宁愿麻烦一些,也不要得罪一个小人。

李钊忙的不可开交,赵仁河也忙,俩人白天各自忙的脚打后脑勺,只有在晚上,才聚到一起吃个饭,李钊有不少折子要批,赵仁河也有不少卷宗要看,一直到躺在被窝里,都没心情亲香一下了,忙了整个正月,二月二正式开笔,武阳帝李钊也开始用自己的帝号和年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