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563)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还有十万两白银,送入了内务府,据说是给内务府的花销。

至于其他的钱财,暗地里送入了汇丰钱庄的库房。

这几笔钱财,不管是明面上的还是暗地里的,都让京中不少人看在眼里,心里盘算,却不敢随便伸手。

新文《东北家养人参娃》求收藏,谢谢!最近原地过年很好,大家都原地过年吧,给国家省事,自己也安全,还省下了回家的路费,更有年终补助,挺好……别忘了给家里去电话,最好是视频聊天,免得让老人担心

第488章 又翻船了!

李钊去觐见成康帝,发现他心情好了很多,一问才知道,是因为手头宽裕了,对平南王也很和颜悦色,甚至赏赐了平南王太妃一对儿丹凤朝阳挂珠金步摇,是可以在穿着大礼服的时候,戴在头上的那种。

这是一种荣耀!

海太妃对这个倒不太在意,但是也表现出了欢喜的意思,出门去跟人做慈善事业,还提了好几次,惹得一众妇人羡慕不已。

成康帝听闻了此事,淡淡一笑:“是个知道感恩的善良妇人。”

孙皇贵妃听他这么说,没有接话茬儿,而是让人上了一碗绿豆汤:“我没让人放冰,也只是用凉水灞了一下,不凉不热,刚刚好,喝点吧?”

“好。”成康帝接过来,喝完了里头的绿豆汤,虽然不冷不热,但是很解渴,也不是很甜的那种。

京中已经进入了暮春时节,而南边早已是稻田里的稻子,下鱼苗的时候,稻田养鱼,是只有南边儿能进行的一种方式,还有稻田里养活螃蟹的。

被派遣去的官员们,终于到了平南府地界,平南官港那里的驿站。

平南港这里的驿站,比一家大型客栈的规模都大,因为这里有的时候也要接待一些海外来客,不能给大顺朝丢人,故而这驿站也装修的富丽堂皇,要让来客第一眼就看到,大顺朝的富裕!

但是今日到了这里的官员们,实在是太闹腾了!

除了要安顿居住之外,还要安顿他们带来的家属。

而这些女人在路上就闹腾不休,今天二夫人的脚丫子起泡了,明天三姨太的脚脖子崴了,需要老爷去看看……这一看就看上了床。

一路走走停停,还有沿途的迎来送往,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又有人攀附,这队伍跟滚雪球似的,人是越走越多,还有人半路收了小妾,买了通房大丫鬟的,女人们闹腾,孩子们也不消停,有那衙内沿途是眠花宿柳,纨绔子弟到处惹是生非,正派的官员,自然看不过去眼儿,可是很多官员,却是视而不见这种现象。

走了快三个月,才到了平南府地界上。

平南水军大营给他们安排在驿站里暂时落脚,而不是带入兵营里头,就是因为这些人不止自己来了,还有家属在!

另外,平南大将军派了人来,带着人去看海船。

这次他们是自己带了水军过来的,这帮水军是在江河里头称王称霸,但是在海上却是生手,大概是上头觉得,都是水军,无所谓吧,就把他们给派来了。

“这船一定要大!”领头的胡将军,有五百水军给他带,在江面上是官府里的一霸:“我们人这么多,船不大的话,如何装得下?”

“那就挑几艘大船!”领头的是东瀛总督,他带的家眷最多,一位正室夫人,四个小妾,八个通房大丫鬟,还有若干的婆子与丫鬟。

除此之外,七八个儿子,五六个闺女,还有一堆仆役,车夫、马夫等等,包括护院头目与五十几个家丁……他一个人就一百多口子之多。

胡将军狮子大开口,朝平南水军要了三艘特别大的海船,这次他倒是聪明,没要楼船,而是要了三艘能盛装上万斤货物的大船。

而且他也没要包钢大铁船,因为他不熟悉那样的船只。

生怕自己驾驭不了,不过要的大海船倒是他们熟悉的木质船只。

“这样的万料大船,能盛装万斤货物,驻员一千人,住人三千左右,您放心,都是好船,制作出来不超过五年。”负责接待他的是郑月,据说是平南大将军麾下头号幕僚。

“这样啊,那给本将军准备三艘!”胡将军以为这人好对付,故而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郑月也充分表现出一个小人物的特制,看起来就像是个倒霉蛋儿,人家要什么他就得满足对方的要求,扮的很像。

躲在暗处观察的侯大宝跟宋大千道:“看他那样子,这辈子够没受过这样的委屈呢。”

“大概吧?”宋大千也想笑,但是忍住了。

胡将军要了三艘大船,其中两艘,给了那些带着家眷上任的高官,他们人多啊!

只有一艘,给了那些孤身赴任的官员们,包括温家三爷在内,他们这一伙人,也是少有的清正廉洁之官,他们聚在一起,谈论的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民生政务。

看重的不是金银财宝,美女佳肴;而是发展民生,安抚民众。

要的是国泰民安,而不是整日的醉生梦死。

他们被安排在一艘船上,十分开心,每日谈论的是到了东瀛之后,首先要干什么。

“第一当然是安抚民众,毕竟是新打下来的地方。”温照是温家三爷,分了家之后,自成一家,他媳妇儿带着孩子在京里头生活,他孤身一人带着两位师爷三个护卫就来了东瀛,媳妇儿是和河北巡抚的嫡次女,为了能当好这个巡抚,他过年之后,休了假期,在老丈杆子的手下当了一个多月的学生,跟着老丈杆子跑进跑出,老丈杆子沁润地方政务多年,实在是个最好的老师,他学了很多。

加上他本人是个比较粗狂的性子,最适合去“开荒”了。

“对,还要让他们明白,现在不是东瀛国时期,是我大顺朝的时候了,要宣扬《大顺律》,不能再跟以前一样了。”其中一个官员道:“还要尽量的恢复民生,挖矿是挖矿,但是也要种田植树,听闻那里土地不多,山林不少,多种植桑树,养蚕,粮食么,去南边儿的吕宋买粮食,听闻那边粮食很多,多的都发霉了,平南水军大营就在那里买粮食,不然他们也无法养活那些东瀛人。”

“是东瀛百姓,以后都是我大顺朝的百姓。”

“对,大顺百姓!”

大海船启航之后,他们就在第三艘船上谈天说地,这艘船只上,只分了一百多个水手,同样是以畜力启动转盘,行驶海船。

不过这样的大船,是八头牛在转动轮盘,一组四头,轮流干活儿。

这一百多个水手,多半是伺候人的,幸好他们自己本身就带了常随照顾自己,这些水手最多是做个饭,炒个菜。

而且因为是第一次出海,这帮人对大海很好奇。

船上的这一百多个水手,是平南水军大营派来的辅兵,因为他们人手不够,来的水军都在前头那两艘船上伺候,因为那两艘船上有女人啊,

官老爷的媳妇儿跟姨娘,通房大丫鬟们碰不得,但是那些普通的丫鬟们还是可以的嘛,不用干点什么,摸个小手还是可以的,说话莺声燕语,听着就骨头都酥了!

他们这艘船上的水手们,倒是擅长打渔的多,这些人在船上第二天,就吃到了新鲜的海鱼。

红烧,清蒸,乱炖。

“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新鲜的海鱼!”温照看着一盘小鱼炖豆腐:“这是什么海鱼啊?”

“这叫水潺,是一种小鱼。”辅兵乐呵呵的道:“体延长而柔软,前部较粗大,向后而逐渐侧扁而细。头中大,背部圆滑,头长大于体高。用来炖豆腐最好了,豆腐汤也好喝。”

而且这种水潺海里头很多,一大网下去,捞上来的海鱼,最多的就是这种水潺,酱炖海杂鱼里头,这种鱼最常见。

“好,这道菜不错。”温照下筷子吃起来:“嗯,好!”

辅兵看他们不挑食,也送了口气,就怕这群官老爷不好伺候,他们还船上可没有什么珍馐美味。

全靠海鲜提味儿。

不止有豆腐鱼,还有红烧海鳗,清蒸多宝,螃蟹等等。

他们的船上其乐融融,可是前两艘船上却不消停,争风吃醋之事屡见不鲜。

吃饭的时候更是挑三拣四,内陆来的人,不一定都喜欢海鲜。

尤其是女人们,她们身上都香香的,吃了一顿海鲜之后,全身都一股子海蛎子味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