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562)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这些庄稼秋收之后,不是用来吃的,要在将来重要的祭祀仪式上使用。

从耕的三公九卿依次接受耒、鞭行五推五返和九推九返礼,最后由顺天府尹与大兴、宛平县令率农夫完成耤田的全部耕作,赵仁河仗着自己是个自由人,跟李钊咬耳朵:“这顺天府尹跟大兴、宛平的县令也是倒霉了,好好地官老爷,还要种地。”

平时养尊处优,现在要干农活儿,能成么?

每年都有耕耤礼,每年都要他们种地啊!

“好好种你的地。”李钊身为亲王,也有二亩地,紧挨着平南王的地盘。

“我们种点豆子吧?以后可以做油炸糕的馅儿。”赵仁河他们不必非得种好五谷,种一种就够了。

成康帝种植的也不是水稻,而是旱稻,这地方没有水稻。

“好。”李钊跟他一起种地,两个大小伙子,四亩地小意思,加上又有人帮忙,这些帮忙的人都是不幸,没有被分到田地的官员,总不能看着上司们干活儿,自己在一边干看着吧?

所以都跑来帮忙,而且人多力量大,大家早点干完活儿,早点回宫去赴宴。

现场闹闹吵吵,热火朝天。

温老侯爷也分到了二亩地,但是他是跟儿子一起来的,让三个儿子去干活,他跟成康帝坐在一起喝茶。

“这可真是应景啊!”温老侯爷端着一个粗瓷老碗,碗里头一碗清淡的茶水。

茶水是君山银针,好茶是好茶,但是茶具非常的贴近眼前的一幕。

“都是礼部的人搞得。”成康帝笑着道:“还是大哥好啊,什么活儿都不用干,三个儿子就给效劳了。”

“你也不用干,谁让你是万岁呢,总该给天下臣民一个表率,累不累?”温老侯爷打趣的道:“魏潇公公,回去记得叫个会按摩的大力太监给万岁按一按。”

“朕才不累!”成康帝笑着瞪了他一眼:“小心眼儿,还记得那?”

“记得啊,万岁当年第一次跟着先帝来耕耤礼,才六岁而已,干不了别的,只能拎着皇后娘娘给的食盒,跑来给父皇送饭,结果跑的跟跟跄跄,食盒里头的粥都撒了半碗出去,先帝没敢说,就那么吃了,别人以为先帝吃了一碗粥,实际上只有半碗,哈哈哈……回去之后,先帝吃了一盘子的春卷儿,皇后娘娘这才知道,太子干的好事儿,哈哈哈……后来皇后娘娘每年准备的食盒,就没米粥了,全都是干饭!”

两个人说起了当年的一些趣事儿,包括成康帝第一次亲自下田劳作,结果累的浑身疼了三天,成康帝十分感慨的道:“朕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民生艰辛。”

“你现在做得很好。”温老侯爷看着远处正在劳作的李钊的身影:“先帝应该瞑目了,你也开疆拓土,固守家业。”

“还差远了!”成康帝谦虚的道:“先帝稳坐江山六十六年。”

但是表情很骄傲,他胜过先帝的地方,就是开疆拓土,先帝是收服草原蛮部,威仪四伏,并且因为国库充盈的关系,天下免了一次赋税。

他也想这么做来着。

但是天下免赋税,等于是朝廷一文钱的收入都没有!

所谓的赋税,就是田赋和捐税的合称。

都是钱粮啊,朝廷的国库得丰盈到什么程度,才能免去一年的天下赋税?

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还不如先帝,先帝的时候,免去了一年的赋税,天下称颂!

“你也六十六岁了,再过个十几二十年,不就跟先帝一样了么?急什么!”温老侯爷也真敢说:“对了,今年的万寿节要怎么过?这眼看着就该准备起来了。”

“朕想交给钊儿去办,他这些年一直领兵在外,都没怎么给朕过过万寿,这次让他辛苦辛苦。”成康帝说的很随意,但是温老侯爷却注意到,他的手握成了拳头。

这是成康帝的一个小动作,只要内心不服气的是,就会这样。

一想就明白了,这还是不服老啊!

温老侯爷也没有替李钊说话,更没有替他推辞:“那就好,今年你才六十六,七十六的时候,再让钊儿给你办一次!八十六的时候就算了,让你小儿子给你办吧,别老是支使我小外甥干活儿。”

他这么说,倒是让成康帝开心了不少。

不到中午,地就种植完毕了,在成康帝起驾回宫之后,其他人也纷纷上了车架,跟着回到宫里头去吃“宫宴”。

李钊跟赵仁河的王驾都足够大,他们俩进了王驾就换了衣服,包括鞋子在内,因为鞋子上都是土。

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办的,反正入宫之后,一个个都人模狗样的,没人踩着沾满泥巴的鞋子入宫。

等到入宫之后,众人休息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就去了干清宫,干清宫摆了宫宴接待文武百官。

而宫宴的菜市也很有意思。

果然有春卷儿、春饼,甚至还有刚出来不久的新鲜野菜。

这的确是非常应景的菜品,甚至是韭菜炒鸡蛋,用的韭菜就是春韭菜。

赵仁河看到菜品之后,小声跟李钊惊奇的道:“宫里的御厨,还知道野菜,也不容易啊!”

“还可以吧?”李钊觉得宫里的人应该什么都会一点,当然,也有可能是只懂得一点点,并不精通。

“很可以了。”赵仁河笑了,吃的很起劲儿。

除却这些野菜之外,还有玉米面窝窝头儿,一看就很贴合实际,其实也不算难吃,窝窝头儿用的是细玉米面儿,用的鸭蛋青活的面。

吃起来一点都不噎嗓子。

据说还有一道凉拌野菜,是孙皇贵妃亲自看着人做的,她亲自指点的御厨,众人都说孙皇贵妃贤良淑德等等。

成康帝很是满意,但是李钊却板着脸,在赵仁河身边直放冷气,赵仁河拍了拍他的手:“吃饭,吃饭!”

等到吃饱喝足了,这些人才散了席面,出宫回家去。

李钊跟赵仁河也一起出了宫门,赵仁河问他:“你今天是怎么了?不喜欢孙皇贵妃也不能摆在脸上啊?”

“你还么看出来吗?”李钊将人揽进自己的怀里头:“他们说孙皇贵妃贤良淑德,一个皇家的妾室,再是皇贵妃,那也是”妃”而不是皇后,谁家的妾室贤良淑德了?娶妻娶贤,纳妾纳颜,妾室不需要贤良淑德,正室才能用贤良淑德来形容!”

“你是说,孙皇贵妃想要凤位?”赵仁河想了一下:“她连个儿子都没有,怎么当皇后?”

“肚子里那块肉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就算是女儿,大不了再生就是了。”李钊道:“只要他还在,不愁生不出儿子。”

“能有一个老来子就不错了,还想有三五个啊?”赵仁河说话也够嘴嘿的了。

“你呀!”李钊摸了摸他的头,有这个人在怀里头,跟他一起申斥一番,虽然是对着空气胡说八道,但是也安慰到了他。

俩人郁闷了一下,回到王府里头,温老侯爷派人下帖子给他们,要他们去承恩候府,有事相商。

俩人第二天就去了承恩候府。

温老侯爷在书房见了他们,并且说了成康帝的事情:“他要将六十六万寿的事情交给你去办,办好了他会高兴,但是很有可能办不好,那他就会借题发挥,对你不利。”

“无所谓了,我是他唯一的儿子,不想绝后就只能服软。”成康帝的脾气,李钊同样知道的很清楚。

“我也知道这道理,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想的,我派人试探了一下,上了奏折要求立太子,被他留中不发,上奏的那个人,也被找了个理由,派了地方的差事,昨天就走了,本来在京城好好地当着官儿,给外放了,还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你说,是不是他在报复?还是在警告所有人,不要提立太子之事?”

“或许是吧?”李钊道:“舅舅不用着急,让他自己耍去吧,到底,我是他儿子。”

太子之位,不给他,给谁?

李钊是稳坐钓鱼台的那个人,而不是成康帝。

他没得选择!

他们俩来承恩候府的第二天,恰逢大朝会,成康帝宣布了明年有一次恩科,另外,朝中不少人都有所变动。

耕耤礼过后不到一个月,平南水军押送五百万两银子、一百万两黄金来了京城,这次来押送这笔钱才的是平南水军大营的先锋营,一共一万五千人。

这笔钱进京之后,直接送入了户部,另外有五十万两白银、五万两金子,送入了皇宫的私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