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178)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因为三老爷虽然当了官,也是平南王府的爷们儿,但是三房的私产,其实也就是三太太的嫁妆,以及三老爷的那点子小金库。

两个爷们要成亲,按照王府里的规矩,庶子成亲也就五千两,嫡子成亲多一些,七千两。

但是三房乃是庶出,所以再减一成,六千两银子。

这就是王府所出的成亲用的钱了,又有当时先王太妃分来的那些钱财和东西,三太太咬牙接了下来,两个儿子的亲事,她非得要办的体体面面不可。

可她还有女儿啊!

按照府里的规矩,庶女出嫁,嫁妆也就三千两银子,嫡女五千两。

又因为三房乃是庶出,可孙女儿却是嫡出,王妃做主,就按嫡女的规矩来,给了五千两的费用钱。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赵珠的嫁妆,五千两根本打不住,三太太将自己的嫁妆分了五分之一给女儿,不能全给,她还有儿子呢!

两个儿子,大儿子五分之二,二儿子五分之一。

她也要留下一点来维持这个家的开销,虽然说在府里不用花什么钱,可是她也要有一点棺材本。

所以她留了两个铺子,每年租出去,拿租金回来即可,省事又不用操心别的。

算一算,三太太的私房也就能剩下三五千两而已,这在王府里根本就是个穷媳妇儿了。

娘家尚在孝期,也不可能给她多少帮助,估计还得靠她的年礼度日,孝期丁忧了的官员,是有俸禄可以领。

可京城居大不易,那点子俸禄能够全家吃饭的吗?

何况哪个官员是指望俸禄过日子的?俸禄才几个钱?冰敬碳敬和三节两寿才是他们可以光明正大收点子钱财礼物的时候。

而且她的兄长们官职也不高,这冰敬碳敬跟三节两寿收的礼也不多。

想一想,她就憋屈带窝火,再看海夫人,哥哥都是南中郎将了,那节礼年礼送的,名贵之物就不说了,还有钱!

海夫人因为出手大方,在后院的下人们谁不巴结她?

过年的时候,海夫人的寒露居,所有下人都是一个小银锞子,一两的那种,身边的大丫鬟们更是二两之多,听人说给李奶娘的是二两金子!

下头的人都羡慕坏了,何况海夫人如今已经不是海姨娘了,她都入了平南王府的族谱了。

一个妾室,过得比她这个正室都潇洒。

“可是我憋屈啊!”三太太哭了出来:“三老爷就给了我一万两银子,清儿成亲四千两,泽儿三千两,珠儿三千两,就没了!”

董瑞家的低头:“这也是老爷最大的能力了。”

其实不是,这采买上的油水十足,他们这帮子下人没少捞,一颗珍珠,外面卖二两银子,他们买个大点的,少见一些的,五两银子,回来就敢报账十两银子,有那红色的珍珠,号称“凤凰血”,十两银子买的,就敢报账五十两银子一颗!

就这样下来,本来可以办置的很好的东西,都让他们给缩水了三五倍,三太太又是个内宅妇人,不可能亲自出门去采购,三老爷又忙于军务,根本不知道自己媳妇儿被下人给忽悠了。

“他凭什么得了孔峰山长的赞?我儿子也很优秀,怎么不见他说亲?”三太太哭了一阵子之后,又开口抱怨起来:“我大儿子不行,二儿子还不行吗?”

赵清其实长得挺帅的了,但赵泽长得比赵清还要帅一些!

赵仁河比俩人更帅一些,是不同的帅哥,他们老赵家的血统好啊,娶得又都是美女,几代基因改良下来,可不是男的俊俏女的靓丽么。

“那孔峰不过是一个书院的山长,您当时为什么要去他们家提亲啊?”董瑞家的还记得,三太太最初选定的儿媳妇人员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孔峰山长家的小女儿。

三年前人家就定亲了,二年前出嫁的,至于嫁给谁?

竟然是两广总督的嫡长子。

当时三太太自己闷在屋里头一整天,都没出门,可是平南王府送去的添妆却不少。

甚至王妃娘娘带着世子妃娘娘都去送嫁了呢。

第189章 谁来了?

“你懂什么?那是孔家的闺女,孔圣人的后代!谁家娶了她们,都是跟山东孔府有了亲!”三太太轻蔑的看了一眼董瑞家的:“就是皇子妃,人家也是当得的,京中的顺郡王的正妻,顺郡王妃,就是山东孔府的嫡系姑娘,千年的大世家,圣人后裔!”

三太太羡慕得很:“我见过一次顺郡王……唉……。”

当年,当年她就是一时犯煳涂,顺郡王乃是翩翩君子,哪像这里的男人,一个个都好色成性,娶了自己还立了一个良妾。

这事儿本来董瑞家的想着,算是过去了吧?

结果第二天,她就被太太叫来,吩咐了她一些事情,她有点不敢相信:“这能行吗?”

“有什么不能行的?”三太太道:“就说我病重了,要他回来侍疾,他要是不回来,就是重功名而轻孝道;回来给我侍疾,他就别考试了。”

董瑞家的汗都下来了:“太太这个方法可真……好。”

“记得到时候别告诉我两个儿子,直接去点名找他!”三太太可是分的很清楚:“他不是名气大么?秀才那么多,小三元就一个,当然是找他快一些了。”

董瑞家的本想安慰一下三太太,谁知道接了这么一个活儿。

而且三太太还说了:“让你当家的那个董瑞,亲自去!”

“是。”董瑞家的腿都有些软了。

她怎么就摊上了这个破事儿啊!

赵仁河将东西送了出去之后,还有点舍不得,谁知道正月里赵仁河去舅舅家拜年,发现孙应嘉正在用那方洮砚!

“您心态真好,我都不敢用。”赵仁河看到他用了,竟然诡异的有了一股子放松的感觉。

被孙应嘉尖酸刻薄的训了一顿:“东西做出来,就是让人使用的,这砚台就是用来磨墨的,何必因为制作精美,就白白放着,东西物品,只有人越用才越有灵性,人乃万物灵长。”

赵仁河听了之后想了半天,这才明白过来。

孙应嘉是那种不为外物所喜所忧的人,对他而言,什么古董宝贝的不过是普通的日常用品罢了。

就像是他的王爷祖父那样,随便的就赏了他这个输出的孙子,一方如此名贵的砚台。

而赵仁河却珍惜的不得了,甚至不敢使用,反而当做礼物送了出去,送给的人却用了!

他还有点吃惊!

这就是世家贵族与暴发户之间的区别,暴发户得了好的东西,总是高高的摆着,供着,而世家贵族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虽然这么说,自己有暴发户的嫌疑。

但真的是,他就是个小市民的心态。

不过过了年,他十六了,可以准备乡试了。

乡试一般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明朝的时候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但是到了大顺朝的时候,就每隔一年考一次,一般都是三年两次。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比较重视,赵仁河的理解,是从初中考入大学。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

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会试那就三年一次了。

赵仁河他们一伙人抱团读书,就算是休沐,还要让孙应嘉给开小灶。

而且赵仁河还拿出后世的一些考试技巧,押题啊,做题海啊,又从书院里找出上三次的乡试题目,以及前十名的答卷来参考。

平时孙应嘉就教导海洋,以及田家的三个孩子,他们都在书院里上课,孙应嘉倒是教导一群女孩子的时候更多。

以至于一群女孩子们,各个都成了才女。

很快,就到了要举办乡试的时间,这段时间众人都上紧了弦儿一样,个个都绷着。

乡试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包括未出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