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171)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虽然简单但是赵仁河很满意,何况,没有被分到火房附近,他已经足够幸运了。

臭房离考场也挺远,而且是冲水沟的那种公共卫生间,一般是给这里巡场的监考官员以及兵丁们出恭用的。

考秀才的要求很简单,要求考生通三经以上,通五经者为上上《孝经》和《论语》为必选;大经的《礼记》《左传》可选一,也可都选;中经的《诗经》《周礼》和《仪礼》可选一经或二经;小经的《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可选一经,按指定段落默写,这一方面即考了记忆,又考了书法。

一天里可休息三次,食物和饮水由专人送来,如需如厕也要有人跟着。这时候想要下场考秀才需要两个禀生作保,也不知道孙应嘉是怎么搞到两个廪生给做的担保,反正是一切手续都办妥了,就看他们考试的成绩如何了。

正月里舅母生了个男孩儿,如今还没出月子呢,但是已经有了大名,叫“孙海”,随了舅母的姓氏,以舅舅的姓氏为名。

当时孙应嘉看着孩子看了一天,表情非常有趣。

后来他就安排众人考试的事情,但也每日去看望自己的“孙子”。

现在他的“徒弟们”(名义上都是徒孙,不知道为什么非得这样)考试,他也没来现场,而是在家看外孙子外孙女儿跟他的大孙子。

还说他们要是考得不好,就甭回来了。

可见对少年们的学问,是很看好的,他亲自教导了三年呢。

赵仁河这第一次下场考试,心情很不错,在家早就模拟过考试环境了,还可以,众人没有不适应。

而且秀才试是要考三场的。

童子试亦称童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

大顺朝此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

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

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

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府试考取的就叫生员,也就是秀才。

而第一个县试的要求,要有四名同一村庄里的人和一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府试要求五名同村的人和一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方可参加考试。

院试则要求有六名同一个村庄里的人和两名秀才(即廪生)保举才可以。

如果保举的学子出了问题,这帮人都是连坐!

为的是证明学子的出身清白,品行兼优。

赵仁河听了这样的规矩之后,十分庆幸:“幸好我给你们落户籍的时候,都落到了一起去。”

他们都可以有人担保,但是赵仁河这个就有些难办了,平南王府啊!

找谁担保去?

最后还是舅舅出面给做的担保。

而且这里的知县也不会真的跟赵仁河较真,较不起啊。

赵仁河他们连考了五天,回来还活蹦乱跳的对题,看完之后,孙应嘉很满意:“下次继续,一口气考过了最好。”

“是!”众人纷纷施礼,意气风发。

一连五日考试过了,放榜的时候,赵仁河他们都去了,考试的人很多,看榜的人更多!

其他人都是学子服,唯有何大根一个,穿的是短打扮,但看着又不像是下人那样畏畏缩缩,别人不方便挤进去看,他倒是毫无负担的挤了进去,看到第一名顿时乐了:“我兄弟第一名!”

往下看,好么,都是他们一伙儿的,基本上相互认识的,同一个书院的,以及赵仁河那群小伙伴们,他们承包了前一百名!

一时间,认识的都相互恭喜,尤其是赵仁河他们这一伙人,一个个竟然都好年轻,最大的不过二十岁,最小的十五岁,就是腊冬月,他生日最小。

有他们一群人在,赵仁河虽然也十五岁,但是没那么显眼了。

只是还不到高兴的时候,回去继续攻读,书院里也放了假,给备考的学子们单独开小灶。

赵仁河没去,只说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指点他,徐泾知道赵仁河的身份,也不强求,只说让他考中了之后,务必要去府学读书:“不是府学里的先生教的就是最好的,而是要拓展人际关系,懂吗?”

“学生明白。”赵仁河行了一礼:“请山长放心,学生必不辱没门庭。”

“好,好孩子!”徐泾摸着胡子笑了。

他们在家闭门攻读,王府里的消息却也没断了,何大根每个月都跑回去三五趟,横竖他也不能考试,倒是跑前跑后给大家做好了后勤工作。

王府里的消息也很及时的传递过来:三太太想看了一家高门小姐,想要求亲结果人家那边转眼就跟别人定亲了!

三太太看上了黄将军家的长孙,想要跟人结亲,结果黄将军夫人没同意,人家直接给自己的儿子定了上司家的女儿,二品大员家的千金,可比自家珠大小姐出身高多了。

珠大小姐说是“王府千金”,可她也只是庶出三房的女儿。

而且年纪也大了,虽然说是因为守孝的缘故,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以前曾经想跟三房结亲的人家,三太太看不上,现在回头再看看,人家成亲的成亲,定亲的定亲,其中一个最好的,孩子都过了周岁。

三太太有些后悔了,如今娘家守孝,不可能给两个儿子在京中找什么名门贵女,她就想着在南边找一个吧。

偏偏南边的一等大户人家里,没有适龄的男孩女孩儿。

二等大户人家里,倒是有几个,可三太太又看不上……。

三老爷则是在水军大营里,没办法,现在徐家强势崛起,平南王府发现徐家跟他们家也不是一条心。

虽然是姻亲关系,可这面子却不太好用,何况二房闺女嫁过去一年多了,却没有揣上孩子,这就有些让平南王府二房在亲家公面前,直不起腰板子了。

更何况是三房。

他们三房靠的也是姻亲。

平南王府的姻亲可不少。

就在三老爷被困在军营里一大堆文书里、三太太在踅摸儿媳妇以及女婿的时候,赵仁河迎来了院试。

还是那一套程序,考完之后归家等消息。

放榜之后,赵仁河依然高居榜首。

又过了十天,府试也考完了,众人“考”的都快要熟了,这三个考试可是过了。

回头默写出文章来,孙应嘉看过之后点头道:“肯定能过,但是名次不好说,你们学的都一样,只是小河比你们眼界宽一些。”

能不开阔么?赵仁河可是穿越过来的,他那个时代,一个网络就能沟通全世界。

现在可倒好,通讯基本靠吼,赶路基本靠走。

别说动车了,连个最原始的火车都没有一挂。

其他人纷纷点头承认:“三爷是比我们强多了,我们都是他的学生。”

孙应嘉这才知道,这帮人识字的启蒙之人,竟然是赵仁河。

“那我收他为徒,收你们为徒孙,正好!”孙应嘉一拍巴掌:“就这么办了。”

“不行啊师爷爷,我舅舅是您女婿,亲女婿。”赵仁河赶紧提醒他:“您大孙子是我表弟,亲表弟啊!”

孙应嘉瘪嘴:“好吧,那就还叫师爷爷。”

“别人都是师爷,您老是师爷爷么,高兴点,辈分比他们都大。”何大根在一边鼓吹:“是吧?师爷爷……。”

那声音甜的啊,让赵仁河忍不住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但是随后,他也跟何大根一样,对着孙应嘉一顿拍马屁,众人一哄而上,把个孙应嘉的毛儿顺的,无比的舒坦。

等到放榜的那一日,所有人都去了,连刚出了月子的孙兰,都抱着孩子坐在家里等消息。

放榜出来那一日,也有不少人去看榜,其实第一次考试,就已经刷下去一半的人了。

一连考了五场的试,不少人都扛不住这个考试的压力,何况考试的内容也很广泛,赵仁河都没法儿押题。

所以县试几千人,到了院试就剩下三千人了。

过了院试就剩下一千五百来人。

等到过了府试,成为秀才的也才五百人,三分之一而已,加上越龄了的一百多人,剩下能考举人的也就三百多号。

而赵仁河,力压群雄,他考了个第一!!

“少爷是小三元!”何大根高兴地都要疯了:“案首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