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番外(70)

作者: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强强 三教九流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苏安(叶奴),顾越(十八)┃配角:太乐署诸君,文坛诸君,朝堂诸君,民间诸高人┃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 立意: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点击展开

匣里现躺的,是一根玉势。

刀锋工艺传承汉八刀,深入轻出,茎处纠缠着花草纹案,头部栖息禽鸟纹饰,底座最为精妙,是一朵可以旋转的金莲,上有十六赤身飞天。

唯一的不足便是,为保留刻纹之细,玉的表面打磨得不够圆滑,如果真要用,得按照商时的旧法,弄来解玉砂,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加水琢磨。

玉,可不是寻常人能用的。

苏安摘下面具,挂在腰间,拉着顾越絮絮叨叨往牡丹坊里走,一边笑道:“好了,你定喜欢的,不必谢。”顾越的笑容有些僵硬:“你让我用?”苏安道:“嗯。”

顾越料不到,面前的苏安,竟然像在说一块普通的玉佩一样,神色自若地说着这根玉势。顾越五味杂陈了,一面为小崽子长大而高兴,一面也有些担心。

“方才的那二位是陈王府的姚长史和信王府的安长史,他们说,王爷和几位小侯爷也想听《李郎子》,要请我去唱,我实在不能拒绝,便同意了……”

二人同上阁楼,苏安走前面,没看见顾越的表情,只听见顾越应了一声,好。

苏安耳朵一动,也不知为何,觉得这是自己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温柔的一个字。

回过头,追问道:“你好什么?这可是鸿门宴。”顾越回:“我说,你若害怕,我用那物件,也好。”苏安道:“啊?”顾越笑了笑:“没事,我不嫌痛的。”

苏安默默转过身,继续爬楼梯。他什么都没懂,只纳闷着,听顾越的语气就好像那枚玉佩是带着刺的,反而自己要去王府赴宴的消息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从社庙回来之后,苏安自觉见的最重要的客人就是陈王府长史,即,陆家老爷陆长生的姐夫,姚辰甫。姚长史虽生着又黑又方的一张脸,满头蜷发,看上去颇有几分西凉血统,但为人却很讲礼数,来的三回,回回都递礼帖,所赠不菲。

然而,苏安每每想起陈王李漼的那张稚嫩又骄横的脸,就总觉得姚长史不安好心,果然,第三回 说明来意,原来是要请他去王府里参加一场寻根溯源的宴会。

都说牡丹坊近来与南音乐坊合作,引导着全城的风尚,可,唱词毕竟都是以眼下的时局作为题材,套用荆楚之吟诵规律而写,谁又能说,唯独苏供奉一家好?

那日会客,姚辰甫当众说道:“清乐楚风者,本旖旎奢贵,今西凉节度使杨敬献曲《婆罗门》,商调,王府家伎亦精通南音唱腔,将其改编,全套共十二遍,且用的是玉磬演奏,比拿石头乱敲正经许多,请问苏供奉,敢不敢赴宴切磋?”

苏安问:“你家乐人姓甚名谁?”姚辰甫道:“无名氏。”苏安道:“……”

派人到太乐署问李升平,到梨园别教院问李归雁,到教坊问秀心,全都没听说过这位神秘的无名氏,苏安思忖之后,断定王府是故设陷阱,另有所图。

可越是这样,越不能不去,牡丹坊有“开化兴邦”的牌子在,已然成为礼部控制舆情的一面旗帜,怯懦一时,关中南部诸州兼并民田的案情就可能拖延一年。

落座之后,茶娘往桌案前铺上一张地图,摆好紫砂壶,把木匣子放在了旁边。

苏安提笔沾墨,趴在桌前,皱着眉头,很认真地寻找,在河南之地与荆楚之地交界的地方,描出一个鸭蛋形状的椭圆——河南道,十望州之一,宋州

顾越道:“新曲《宋州词》的少歌部分,也唱李郎子那段么?”苏安答道:“对,当地信月老牵红绳,有‘定婚店’之说,我就想着,我在遇见隽娘之前,要是去店里记一笔,梦一回,也就不至于错得那么荒唐……”顾越道:“阿苏。”

苏安眨了眨眼睛:“怎么?”顾越道:“你又进去了,社庙时你就是这神情。”苏安接过顾越端给自己的茶,抿过一口,耸起肩膀:“我分得清,分得清。”

顾越道:“好,先不说那些,现在有件事情很重要,再过两天,裴延要被任为巡河南道屯田使,去宋州调查田地兼并的案子。”苏安道:“听说了,难道你也要去?”顾越道:“嗯,我协助使团和韦刺史,负责振抚民众、劳问疾患。”

苏安:“什么?”一听到顾越又要去办官差,苏安的心立刻就提到了嗓子眼。

一边说着,顾越一边又在纸上写出八行短句,盖在地图上宋州的位置:“这回你也不轻松,你得在王府里唱这段。”苏安看着,念了几遍:“乱离仓谷尽……”

乱离仓谷尽,

合沓人丁徂。

吾衰将焉托,

存殁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

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

凡马徒区区。

待苏安一字一字啃完,顾越再把纸掀起来:“不错,但这只是暂时的,待朝廷重拟细则,重新分配田地,以宋州的物产和厚重仁义的习俗,很快,它就会繁华如初。”

苏安回道:“嗯,我知道,是因为雨势百年不遇,洪水把庄庄稼全淹了,才会有人钻空子牟取暴利,并非词里唱的那样,我分得清,我不当真的。”

面对顾越狐疑的目光,苏安赶紧又补上一个笑:“我真的知道,你别担心了。”

顾越道:“我走时,如果牡丹坊出事,我已经交代谷伯如何应对,你别怕,第一时间告诉我。”苏安点点头,把两只手叠放在顾越扣着笔杆的手上:“十八小觑我了,我知进退。”

二人近来的见面,虽然短暂,却是前所未有的心意相通。出院子门时,街面上依然铺洒着金黄色的阳光,皮影戏楼门前,一群群仆妇修剪着艳红的梅花。

苏安戴着面具,把那精致的红木匣子递给顾越,手指抠的紧紧的:“十八,这匀药石你带着,去时就别张扬了,回来时,若得平安,我想看你用它。”

顾越道:“阿苏,人多,隔墙有耳。”苏安的心中如千万只蚂蚁在啃噬,手抖得厉害了:“你到底喜不喜欢?”顾越这下子很干脆:“喜欢,喜欢。”

二人又说了些话,方才别过。

然而,正所谓隔墙有耳,苏安的心情平息没多久,还没来得及开始准备赴王府切磋技艺,转过墙角就撞见了假装在帮忙廿五送炭火的梁巧子。

“诶,那位就是员外郎吧?”梁巧子放下空空如也的竹筐,笑嘻嘻道,“我听他说,要查那宋成器了?你别说,我看他是仪表堂堂,一表人才,有家室没?”

苏安无可奈何,苦道:“巧叔是关心宋成器,还是关心顾员外的家室?”梁巧子挑了一下眉毛,尖酸道:“诶,你让他帮我谋个流内的官,行不?我可都和街坊吹出去了,说之后飞黄腾达,保准不忘恩人。”苏安道:“……”

见苏安爱搭理不搭理的,梁巧子啧啧两声,背起竹筐:“嗨呀,叔跟你开玩笑的哩。”语罢,吹起哨音,逍遥而去。

苏安叹了口气,跟着回到坊中,才终于能静下心,推敲起陈王府给他出的难题——商调法曲《婆罗门》

说起商调,这最浓郁的深闺怨慕,其实他头个想起的是张品茗,只不过,邀约近在眼前,他已没有时间去请教一二。

※※※※※※※※※※※※※※※※※※※※

《婆罗门》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霓裳羽衣曲》

1.白居易《霓裳羽衣一有舞字歌和微之》: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自注曰: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造。

2.《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婆罗门》:《乐苑》:《婆罗门》,商调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

3.《新唐书》卷21《礼乐十二》: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忠献《霓裳羽衣曲》。

《霓裳》属于法曲,这类曲子开始于开元,兴盛于天宝,有很多很多版本,是不断完善改编精致的过程,也是贯穿本文后期的一首曲子。

感谢长生浇灌的营养液,谢谢,一枝红杏出墙来~(坚持手打,不用一键感谢,来自倔强的我)

第62章 商调

唐乐四声二十八调,商分其七——大石、高大石、双、小石、歇指、商、越

论调式,既有大石调的欢快洒脱,小石调的旖旎妩媚,也有正商调的凄切哀思,越调的沉寂缥缈,一曲之内环转变化,足以体现天地万象,自然,包括楚风。

论乐器,商调的五行属金类,楚之金石,正最适合用编钟、磬来进行演奏。

上一篇:京门风月 下一篇:木头,别惹本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